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磨制、残缺、沁色谈谈古玉的基本特征


1  古玉器的基本特征

 

 

一般来说 ,按照古玉去仿古玉比较难 ,其一是很少能碰到相同的古玉 ,即难仿其玉质; 其二是古玉有沁色 ,即玉在地下埋久了 ,受地下介质影响 ,产生侵蚀变质和变色 ,而人工难仿其质和色; 其三是随着各代玉器业的兴衰 ,从业者技术优劣不等 ,工艺风格变迁 , 其工艺造型技术特点难于再现。 因此 ,在讨论仿制古玉器的工艺之前 ,有必要先了解古玉器的基本特征。根据对前人资料的学习以及笔者对古玉器的认识与实践 ,古玉器的基本特征大致为以下四点:

 

( 1)形制与做工符合古代制玉的古朴风格;

 ( 2)琢工明显地繁缛和费劲

( 3)磨制痕迹或残缺痕迹表现得古老陈旧;

 

        ( 4)表面沁色及其分布符合受自然侵蚀的特点。

下面我们从磨制的痕迹、残缺痕迹以及沁色这三方面来谈古玉的特征。

1. 2磨制的痕迹

 

古玉器的琢玉过程因工具和技艺落后 ,而总体表现为费劲和低效 ,再加上其久经风霜 ,其残留的痕迹显得古老而陈旧 ,其主要特征如下:

( 1)表面虽光滑 ,但因长期把玩或埋藏 ,局部由于磨损或侵蚀而显得略有些“自然的小凸凹” ;

( 2)古玉器的大的圆弧面较圆滑 ,一般不出现“小平面” ;

( 3)表面残留的磨痕不甚平行 ,粗细不匀 ,深浅不一;

( 4)阴纹线斜槽中残留磨痕的走向一般与线、槽壁的走向垂直 ;

( 5)镂空透雕的孔壁中 ,往往残留锯搜痕迹 ,其走向总是顺着孔壁的走向 ,并常会出现细的通花孔壁 ,这一特征在现代快捷玉器加工中是很少出现的;

( 6)古玉器凸出部位明显比凹进去部位磨损大 ,而且亮度好;

( 7)古玉器上残留的磨痕为暗灰色 ,有油脂感和陈旧感。

( 8)钻眼的孔壁除了两端孔径不一致外 ,还在孔壁中见有来回锥磨的痕迹。

上述特征表明 ,古玉器表面残留的磨制痕迹是古代琢玉工艺特殊性的印记 ,其特征往往是微妙的和不易察觉的 ,只有全面地认识它才能在鉴定和仿制中把握要领。

1. 3伤残

 

古玉器的伤残是因为长期把玩 ,或因为埋芷 ,又经盗掘出土 ,再经辗转流传 ,多次易手 ,总会留下偶尔磕碰或摔伤的痕迹 ,其主要特征为: 古玉器边角部位或尖锐部位易出现不经意的崩边或裂口;崩边面或裂口断面常沾染陈旧的沁色; 断面上无磨痕; 断面上的凸出部位因长期把玩而略显光滑一般来说 ,古玉器的伤残痕迹是较难辨别的 ,但如结合古玉器的其它特征 ,还是能够加以区别的。

1. 4沁色

 

古玉器表面往往有沁色 ,是古玉器因长期把玩或埋藏 ,由其周围介质的侵蚀作用而自然形成的。 由于介质的种类和量的不同以及被侵蚀的时间长短、或者发生侵蚀作用的环境差异 ,致使沁色在颜色的种类、深浅及分布上呈现较不均匀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 1)古玉器沁色一般发生的玉石的局部 ,如在玉质较粗糙部位或裂绺以及伤残处 ,并且这些部位的沁色往往色度较为浓重。2.仿制

 

( 2)任何一个古玉器的沁色 ,在其颜色的深浅及分布上不会是均匀的 ,总是以微小的色差变化表现出自然的过渡性。

 

( 3)个别古玉器由于其在制成时已有色皮 ,再经发生侵蚀作用 ,则会形成较大色差变化。总之 ,古玉器的沁色有其自然形成的特殊性 ,掌握这一特性 ,并在沁色的结构上加以区分 ,这对古玉器的鉴定和更巧妙地设计好仿沁工艺 ,都是十分有益的。

2.仿制

伤残的仿制

 

玉工琢制仿古玉时 ,常需要做出人为伤残 ,常见的人工致残手法有以下三种

 2. 1砣碾致残

   多用极小的砣子或钢锥 ,在器表上碾出圆形或椭圆形深浅不一的点状坑 ,或划出长短不等的道 ,似遍体鳞伤的磕碰致残。 若仔细观察 ,则可分辨出系由大小不等的纹点或随手线组成的斑痕。

 2. 2砂磋毛道

    在器表做出或多或少的隐约可辨的毛细划道。表示长期传世所遗留的摩损痕迹。做法是对器表面部分抛光 ,一部分保留粗面; 也可以在器表抛光后 ,局部敷以玉砂稍加摩挲。 如借助放大镜观察 ,这种毛细划道常分布较有规律性 ,且线条分明 ,清晰且新 ,与真品的模糊痕迹明显不同。

 2. 3敲击致残

 

    在器身轻轻敲打 ,使伤而不脱 ,造成棉白斑。或在器口部或玉器边缘敲打 ,造成残缺。 有时把完整的玉敲断 ,再加粘接。为掩饰断裂口的新痕 ,常在这些部位进行特殊的染色处理 ,有时反而欲盖弥彰。

沁色的仿制

 

在刘心王缶的《玉纪补》中记载有下列几种玉器仿沁色的方法

2. 3. 1石灰古法

    通过烧烤玉器使其颜色变白 ,以充古代的鸡骨白玉。 但是 ,同真古玉相比 ,其表面有火烧的细裂纹。

2. 3. 2血丝沁法

    在羊腿中植入小件玉器 ,数年后取出后 ,表面会形成如传世器上红丝沁般的血色细丝 ,俗称羊玉。 同真古玉相比 ,羊玉略显干涩。

2. 3. 3土花血斑法

    将玉器放入刚杀死的血尚未凝固的狗腹中 ,在地下埋藏几年后 ,玉器表面会产生土花、血斑 ,俗称狗玉。 但是 ,这种玉器表面常保留有新玉的色质。

2. 3. 4水坑古法

    将质地松软的玉器用乌梅水煮 ,然后再用提油法上色 ,俗称梅玉。但是 ,这种仿古玉一般显得造作并不自然。

2. 3. 5牛毛纹法

    把玉器放入浓灰水和乌梅水中煮 ,趁热置于风雪中 ,冷冻成细如发丝的裂纹 ,以充古玉中的牛毛纹 ,风玉

2. 3. 6叩锈法

    把玉器与铁屑拌在一起 ,然后用热醋淬之 ,放置十几天后埋入地下 ,经数月取出后 ,表面会被铁屑蚀出桔皮纹 ,纹中杂有土斑和深红色的铁锈。 俗称叩玉

2. 3. 7卤提法

    卤提之法上色 ,颜色渗入玉肌 ,灰煮不退。这种沁色在天阴时颜色较鲜 ,天晴时则略显混浊。

                         

                                 长按关注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出土古玉常见的附着物质
古玉鉴定1
殷商砣痕(转贴)
古玉鉴定的方法探讨
解惑古玉器常用术语
古玉器的基本特征及其仿制工艺(转载) - 玉器 - 雅昌艺术论坛 - Powered by...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