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内研究|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战略

1

对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判断

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比如CERNET主干网的建设、出口带宽利用率的逐步提高、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网络扩容和升级、资源数字化与服务网络的完善等;二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比如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和科研管理数据库、 采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三是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学的变革作用初步显现,比如随着MOOC的快速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已经不再是少数大学或知识精英的特权。

但是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矛盾,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信息化运行机制方面。比如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建设与应用相互割裂,其根源在于缺乏规范、整合、系统的体制保障,校内的各个IT部门难以协调合作。二是“马太效应”逐渐凸显,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之间、名牌大学与普通大学之间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存在巨大差异。三是管理方式远远滞后于发展,现在的大学课程已经呈现出网络化和社会化趋势,但现行的学分制度、教学制度和评价制度仍然停留于传统。另外在线教育的不断发展,致使很多大学生上课时不是听讲台上的老师讲课,而是在网上“淘课”,这就将会给大学带来市场化挑战。这说明如果大学无法提供有优势的特色课程,就可能失去课程教学的话语权,这是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首次出现的新挑战。

2

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动态

世界各国重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大学系统的整体变革,在政策制定方面,信息化成为撬动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支点。比如日本的《i-Japan战略2015》,提出要通过多种方法开展信息化教育试点;韩国政府提出要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打造量身定做的教育服务模式;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发布“2016国家教育技术计划”(Future Ready Learning :Reimagin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倡导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更加强健的基础设施,转变学习方式,提供更加公平的教育。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具有改善和扩展教育的潜能,有助于拓展教育机会、消减教育成本,并提升教育质量。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在经历信息化建设的热潮之后,高等教育信息化近年来开始强调“反思”和“回归”。因为绝大多数的教育信息化实践效果令人失望,轰轰烈烈的慕课运动似乎也陷入了这种“宿命”,学习者学习持续性不强、退学率高、交流互动不足以及网络教学难以适应实践教学需要、教学模式单一、学分认证等问题开始遭到质疑。

3

战略选择

在未来,使信息技术必须与大学教育的核心环节产生实质性联系,保持其生命力,所能采取的战略选择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大学。所谓“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时代融合实践的新思维方式,具有跨界融合、平台开放、用户至上、免费为王、体验为核、大数据应用等六大特征。这种思维在大学教育的应用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模式的再造,即课程将会率先突破大学校园的围墙,实现跨校之间的共建共享;学习方式的再造,即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广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组织管理的再造,即总体来说,突破校园的围墙来思考高校发展,整合校园内外的优质资源,加强基础数据的联通共享。所以说互联网思维是基于资源丰饶的一种立体网状思维,从A开始即有多种选择,其特点是追求快速迭代、颠覆创新。但“互联网+ 教育”不是在线教育,而是一种变革的思路,是要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创新教育的组织模式、服务模式、教学模式等,进而构建数字时代的新型教育生态体系。

这启示以后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首先要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然后制定高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综合配套措施,最后通过大数据的精细挖掘提高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从而不断推动大学从“ 有边界” 发展到“ 无边界” 发展的突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校数字化转型如何破题?
教师能力提升关乎大学数字化成败
数字化校园概念
焦建利:大学如何推动和发展慕课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让教育信息化助推中国高等教育腾飞
重视在线教育的革命性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