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胃息肉必须切除吗?

在消化内科门诊,经常看到这样的胃镜报告:“胃息肉”。一些患者看到这样的报告,以为自己得了胃癌,常为此焦虑不安。那么胃息肉究竟是怎么回事?有没有可能癌变?需要怎么治疗?特就相关问题进行汇总并解答,以飨读者。

一、什么是胃息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陈香宇

“息肉”这一名称通常只表示肉眼所观察到的隆起物,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乳头状突起,多是由胃黏膜异常增生而来的。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镜检查、胃肠钡餐造影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

二、胃息肉会癌变吗?为什么要做活检?

不少人发现胃长有息肉,他们常产生这样的疑惑:胃息肉这种病危害大不大?会不会发生癌变? 事实上,胃息肉通常分两种,一种叫腺瘤性息肉,是由密集的、排列拥挤的、增生旺盛的胃腺体组成的,因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可达30%~58.3%,被人们称“癌前病变”;另一种叫增生性息肉,也叫炎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属于胃腺体增生延长,排列比较紊乱,腺体之间有较大空隙,有的中间夹有未成熟的细胞,绝大多数无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只有0.4%左右。

做活检的目的就是通过病理证实息肉是腺瘤性息肉或者是增生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则上需要切除治疗,以绝后患;如果是增生性息肉,依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

三、胃息肉是如何形成的?

目前,对胃息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初步研究提示: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通常是由于胃内感染和损伤引起的适应性反应,如幽门螺杆菌(H. Pylori, Hp)感染,在中国,感染率达57%~75%,Hp阳性的增生性息肉患者在成功根除Hp感染后,其中约40%的患者息肉完全消退;而腺瘤性息肉和Hp感染关系不明确,它的发生多与基因突变有关,可能是由于外界或环境因素改变而导致多个基因改变而产生。

四、胃息肉需要治疗吗?

如前所述,有Hp感染的增生性息肉,需要根除Hp;腺瘤性息肉原则上需要切除治疗(首选内镜治疗)。

1、内镜治疗

经内镜切除是治疗胃息肉的首选方法,主要包括高频电凝切除法、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氩离子凝固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无脏器功能损害等特点。若同时联合无痛胃镜技术,治疗过程中患者无痛苦。

高频电凝切除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组织凝固、坏死而达到切除息肉的目的。

微波灼除法利用微波产生热效应的原理使组织凝固气化进行息肉灼除,同时具有止血作用,适用于直径<2 cm的无蒂息肉,对较小息肉可一次性灼除,较大者则需多次治疗。

尼龙丝及橡皮圈结扎法通过结扎息肉根部,使其缺血坏死,达到治疗目的。结扎后约1周左右息肉脱落并形成浅溃疡,最终形成瘢痕而愈合。

氩离子凝固术氩气可通过离子化传导高频电流,使组织发生凝固坏死,主要适用于广基无蒂、直径<1.5 cm的息肉。

EMR是指于病灶(如无蒂息肉、平坦或浅凹陷型息肉)的粘膜下层内注射药物形成液体垫后,切取大块粘膜组织的技术方法。其优点是不用开刀手术,在内镜下即可将病灶切除,EMR技术在对胃损伤最小的情况下增加病灶切除的面积和深度,达到根治的目的,传统观点[7, 8]认为需要开腹手术(如息肉直径>2 cm,息肉并发出血)的患者,基本上被EMR方法替代。

ESD是指在内镜下运用改良的针刀直接从黏膜下层对黏膜进行剥离。ESD最初起源于日本,是目前最常用的大面积病变切除方法。ESD用一根普通单通道内镜对病变进行整块切除,不但实现了大面积病变的整块切除,并且提供了准确的病理分期以预防复发,即使息肉直径>3cm或息肉癌变但不浸润至黏膜下层者,同样可以切除,避免外科手术。

2、抗Hp治疗

研究表明,Hp感染与增生性息肉的发生密切相关,Hp阳性的增生性息肉患者成功根除Hp感染后,约40%患者息肉完全消退。

请您讲解一下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具体用药方法好吗?

若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息肉没有消退应该怎么办呢?

3、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为:息肉癌变,浸润至黏膜下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科诊疗 ▎关于胃息肉的常见问题解答
胃息肉
所有的肠息肉都会癌变吗?
【“胃”你好吗】检查发现有胃息肉,该怎么办?
胃息肉,到底要不要斩草除根?
胃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