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语文教材《语言文字应用》几处瑕疵指正

高中语文教材《语言文字应用》几处瑕疵指正
□普陀中学   袁敏敏

 

 


       2006年下半年开始,我省全面进入了高中新课程改革。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师,在使用人教版选修课《语言文字应用》这一教材过程时,确实从心底里感到高兴。因为这本教材在编写上的突出特色,让人为之眼前一亮。比如“引子”+“课堂活动”+“工具箱”+“小试身手”这一体例形式的设计,让人感到了强烈的时代感和创新意识。但是,我们在使用这本新教材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令人惋惜的问题,有些还是“硬伤”问题。作为晚辈后学,在此斗胆列出,乞与专家同行商榷。
一、关于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应用问题
这本以提高中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己任的《语言文字应用》选修教材,在已是第二版的情况下,出现多处语言文字应用上尚欠规范妥当之问题,实在让人难以置信,现将笔者已发现的问题罗列如下:
1.该书第一课第二节“词语的消长变化”一章:“比如‘买办、土豪、知青、人民公社’等现在就没人用了。”(第9页)如此表述显得有点主观武断,且类似问题不止一处。笔者曾求教于该书主编沈阳教授,其给解释是:“说这些词语‘现在没人用’,是指作为社会日常用语而言,因为这些词语所表示的事物已经消失了,自然不会在日常生活中还使用。顺便说一句,语言文字的有些说法也只能相对‘绝对’些,或者说编者是有意不去多讨论,否则每个问题都会有争议,就如同这个问题一样,所以‘类似的情况不止一处’不奇怪。”但我们以为,教科书的语言表达应尽可能地做到准确规范,语言文字的说法固然常常存有争论,但不能以此为借口,回避表述上的缺陷。上述例句如果改成“比如‘买办、土豪、知青、人民公社’等现在就极少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也许更加客观规范一些。
2.第一课第三节出现错别字(第11页):即“打(汰)头”中括号内的“汰”字,音为tài,和“打”字的读音相去甚远。我们认为,这里标注的字应当是“汏”(dà),该字在吴方言中的意思即为“冲洗”。[1]
3.第二课第一节将上声调值标画为“215”(第20页),这显然是个低级错误,对于这一错误,该书主编沈阳教授已给出回应:“图确实画错了。应该是‘214’。”
4.第三课第三节(第50页)讲左右结构的汉字替代品字形重叠式的汉字,其中有一例:“‘羴’被‘羶’字代替”恐怕有误,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通用字形为“膻”和“羴”,而将“羶”作为繁体字或异体字放在括号内,附于“膻”字后。
5.第五课第三节(第87页)对“空穴来风”的解释有误。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对“空穴来风”的解释是:“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语出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也就是说,现在的意思已经和以前的意思不同了,但教材还是沿用原义,并据此判断“这样的说法简直是空穴来风,完全没有事实根据”这句话为病句。
6.第六课第三节(第97-98页)引用了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时,前后两次,都误将作者名字写成“林杏子”。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无论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对于《语言文字应用》这一部教材来说,都是不应该的,因为错误决不能成为规范,更何况这一教材是用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的。
二、难易程度,尺度不一
《语言文字应用》在难度的设置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在一些知识点或习题的编排上出现或者太过简单,或者太过繁难的现象。比如:
1.第一课“认识汉语”。安排的“课堂活动”内容是“比尔为什么会闹笑话”。这个活动的第三部分涉及到的名量词和动量词的用法,绝大部分学生是不了解的,所以教材有介绍说明的必要。但是,该活动的前两个部分内容,则没有讲授的必要了。一个是外国人没掌握汉语声调而闹出的笑话问题,一个是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表述男女性别词语的不同使用范畴,即词语搭配问题,我想在此只能作为“开心一刻”来处理也许会好些。也就是说,在教材难度的设置上,存在过难过易的问题。
2.第二课第一节习题的第一题涉及到注音字母,这不仅是学生不会的,也是一般老师们普遍不会的,这样的题目出在这里,恐怕难倒的就不是一两个人了。
3.第五课第二节习题第二题是关于复句结构层次划分的题目,共三小题,其中前两小题都是只有一层结构关系的复句,而第三小题则有七层,这种难度的变化让学生难以适应。如将此题换成两层或三层的复句也许更好。
4.第五课第四节讲授有关语句歧义问题。教材对语法结构的歧义问题作了分类:结构层次不同造成的歧义、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层次和关系都不同造成的歧义。在这个问题上,由于目前初高中的语文知识衔接上的原因,学生的语法基础知识显得相对薄弱,所以他们普遍对所谓的“结构”与“关系”难以理解。而且,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讲,他们学习语法的目的是更好地听、说、读、写汉语,而不是搞学术研究。因此,笔者认为,过于繁琐而又缺乏实际运用价值的语法知识应当舍弃,语言文字的应用不能搞繁琐哲学,更不能做文字游戏。
5.在实际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在知识点的讲述上,存在着过于抓大放小的现象。比如第一课第一节讲“汉语的特点”时,指出“每个音节都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构成”。但如果学生自己阅读书本时,必然会产生疑问:零声母要怎么处理?所以这里应该再加一句“零声母也是声母”。这样来讲述音节构造也许会比较妥当。再如第二课第一节说周有光的《捕鱼歌》40个字,涵盖了汉语普通话的全部38个韵母”,这一表述,也缺乏一个必要的解释,即这38个韵母是哪38个。因为学生看到的韵母表里只有35个韵母,而【er】、【-i】、【ê】三个韵母是不常见到的。此外,这里还有两个字也需要加注释,一个是“欸”字,它是多音字,共有六种读音[2];一个是唷字,其韵母是【io】,很特殊。
另外,教材中个别章节的设置恐怕是多余的,比如第五课第四节。歧义的问题完全可以归入第五课第三节的语病问题中,没必要单独来讲。因为单节列出会让学生产生一个本不必要的想法:歧义问题的重要性远远超出其他语病。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也常常出现不少学生过分纠缠于歧义问题的现象,甚至还有不少学生因为纠缠过多而读到正确的语句也觉得有歧义的现象的问题。我们教学的目的在于“避免歧义”,而不是让学生看什么都觉得有“歧义”。再如,第六课第三节讲“语言的色彩”,也可以归入到第六课 “选词与炼句”一节,因为“语言的色彩”内容很单薄,没必要单独列出来讲解。
除了上述几类问题外,还有一个概念界定不清的问题。在第二课第四节中,教材将“律诗”和“格律诗”混为一谈。原文如下:“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用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或‘格律诗’。格律诗主要有四个特点:(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2)押平声韵;(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4)每首在规定的位置要有对仗。”这里要指出的是:首先律诗不等于格律诗,格律诗包括符合格律的绝句和律诗,部分古绝不包括在内;其次律诗才是限定为八句,绝句只有四句。
但瑕不掩瑜。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作为我省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选修课程教材之一,的确对提高中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解决语言文字应用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为学生具备必要的语文素养打下基础,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材料。以上所列几点,仅限本人在日常教学时“吹毛求疵”,今露拙弄斧,以求教大方之家。
(责编:包国勇)

注释:
[1]“汏”字的注音、释义据《辞海<词语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2]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欸”字的六种读音分别是:“āi”,“ǎi”,“ē”,“é”,“ě”,“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怎样做好课堂教学的评价
高三语文语言文字应用 人教版
给语文教师的建议?(中)
语文教学研讨课活动计划
大年初二 | 听语文名师谈阅读
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和做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