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吐故纳新

道德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晦以理之徐明?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释义: 古时善于行道的者,明察渊深之处,于玄机处显豁达,这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或如此之故,也只能做粗浅的描述:其谨慎,如同冬天过河唯恐冰面陷落;其神态,好像四面被包围而时时警惕;其仪容,好像要去赴宴做客;其表情,宛若春风般融化了冰河;其厚道,若木之未经雕琢;其胸怀,如空旷的山谷;其气量,若滚滚的江河无所不容。

谁能使晦暗变成一片光明?谁能使混浊的河水变得澄清?谁能使沉闷出现生气?所有这些,只有明白“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为,它不求满足。正是如此,所以才能做到坦坦荡荡,吐故纳新。

“道”是玄妙精深、恍惚不定的。在第一章中我们愈发有所体察。不管老子以何种类比来表达他的“道”,一般人还是难以理解。至于何人可以得“道”, 老子说:“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并且进一步强调,正是因为“道”的神秘性,才有“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一连串的排比式句式,无非要说明一个问题:“道”之不可捉摸。若欲认识“道”,需要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心胸坦荡,明白四达。即言,能够明白“道”的人一定具备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有良好的静定功夫和内心情感。表面上似乎清静无为,实际上却极富创造性,即静极而动、动极而静,这是他们运动的全过程。老子的理想人格敦厚朴实、静定持心无住。同时亦具备如云如雨之功,动静交融,悲喜交加,此为“道”之真谛。若明此道才算得道者。悟得“道”者往往不与世争,不求物欲,不住己身。唯如此,才会有更大作为。

老子之谓得道者是社会需要的,也有对世人引领之功。这样的论述方法乃老子之一以贯之。若把老子之“道”运用于企业管理确实是很有难度,我们又不得不顺风而上。因为老子的话对企业管理者的启迪意义重大。

当今时代,鼓励创业或自己当老板。至于创什么,何以创业,创何业,很多人并不明白。故很多人所创之业几乎若雨来云去,何故?他们没有得道。“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唐马总《意林》引《太公金匮》)谋者何也?就是“道”,把“道”弄明白了,就会取得成就。何谓事?就是干。什么都没弄明白,上来就是干,那叫蛮干,有勇无谋,其结果无需多言。项羽无谋而败,刘邦多谋而成。刘邦明白“道”,项羽不明白“道”。

还有一点我觉得亦十分重要,即,什么是悟道的基础?我以为悟道的前提是修身。修身就是明白“道”运行过程,儒家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也就是老子的“道”。之于企业,一个身尚未修之人就成了老板,做老板是不是太容易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老板把身修好了,就会影响到别人,或企业管理层,或一般员工皆然。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老板毫无技能,属下能好到哪去?所以,稀里糊涂的老板是没有的,一定是经过寒彻骨的人,即明白“道”的人。若三国时期的袁绍,原本经过一番争斗获得很大的成功,但是,最后三分天下之时有他什么份?其根本原因即袁绍的性格是“好谋无断,色厉胆薄。见小利而忘命,干大事而惜身。”若其胆小,尚接近老子所言。殊不知,老子所言之“若冬涉川”或“若畏四邻”是具有了大“道”之后的谨慎,是自信者之所为,而不是像袁绍那样的胆小鬼。

概而言之,不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明白其“道”,这个“道”有己之“道”和人之“道”。即知人知己。你悟道了,就会有光明大道;你不悟道,就会处处碰壁,一事无成。老子所云之意与企业管理殊途同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天一章道德经】真正不凡的人,反而能守住平凡
每天聊点《道德经》悟道之人为何要“畏四邻”?
老子眼里的得道者形象:《道德经》第15章解读
《道德经》简读第十五章
19《道德经》,盈亏都是幻象,让烦恼像冰一样融化吧!
道德经|学习笔记第15章-今天的成就只是明天的开始:永远不要自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