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阳古道诗话

 ○ 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作者

东阳是浙东唐诗之路的延伸,据记载有几百名唐宋诗人从东阳走过,留下几千首诗,其中以《东阳道上》为名的诗就有几十首。

说到东阳古道,不能不提东阳古水道,唐朝诗人常沿水路而行,诗人崔颢在题诗八咏楼后,就从东阳沿嵊州西边的长乐江(古称长江、西溪,剡溪的上源)入剡。他留下著名的诗篇《舟行入剡》“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山梅犹作雨,谿橘未知霜。谢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多惭越中好,流恨阅时芳”, 研究唐诗之路的学者认为诗人回舟的地方就在南山,如今已被水库淹没,但诗人们留下的许多文化遗迹并没有堙没。孟浩然曾在在南山回舟处及鹿门(今嵊州贵门)长久盘恒、徘徊,武元衡《送严绅游兰溪》吟唱:“剡岭边穷海,君游别岭西”说明严绅是从嵊州西出南山经东阳去兰溪的。贾岛《题长江》诗“若任迁人去,西溪与剡通”中的“长江”,是今长乐江,“西溪”正是从东阳入嵊州的水路。南北朝时郦道元《水经注》提到“剡县东……江水翼县转注, 故有东渡、西渡焉。东南二渡,通临海,并泛单船为浮航。西渡通东阳,并二十 五船为桥航。”通东阳(金华)的西渡应该就是这西溪。古时竹筏常一排排相连接航行,东阳方言称排,嵊州的排就是从长乐江进入东阳的。

南山回舟处

长乐江边贵门、桑梓岭古道


嵊州西渡入东阳水道有两路,一路在长乐西溪登岸,经怠马岭、桑梓岭、长寿岭,在茶场乘舟到东阳,下金华。

一路在渌溪舍筏登岸,越白峰关古道入东阳,在溪口石埠头再登筏,从白溪经东阳,过义乌佛堂,下金华,衢州,或下新安(徽州)。一路溪滩相连,下溪滩、白坦、象溪滩、洋滩到金华共五百个滩头,李白《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 “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量移东阳(婺州)法曹参军的韦履淳后来居住东阳。白峰关古道边的太白山相传李白一度登临,李白多次入剡,就有一次由剡摇艇入东,要不怎能饮到东阳酒的醇美,“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东阳酒,古兰陵也”见《本草纲目》),让李白念念不忘的还有“东阳素足女”。  

难忘东阳“素足女”的还有东晋时期的谢灵运,谢灵运在永嘉为官,却在剡县东的始宁县建造别墅安家,来往时常常经过东阳(时吴宁县),《东阳溪中问答》是谢灵运泛舟东阳时所记。“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谢灵运用民歌体记录了发生在东阳溪边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东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


唐代诗人方干在清明前出入东阳,记下东阳流传至今的田头烧火祀田风俗,“百花香气傍行人,花底垂鞭日易醺。野父不知寒食节,穿林转壑自烧云。”(《东阳道中作》),在东阳喝了美酒,方干乘舟不知不觉就出了东阳 “马首寒山黛色浓,一重重尽一重重。醉醒已在他人界,犹忆东阳昨夜钟”。(《出东阳道中作》)

与方干擦舟而过的是前来东阳上任的诗人戴叔伦,戴叔伦送走前令顾明府也是在江边,“海上独归惭不及,邑中遗爱定无双。兰桡起唱逐流去,却恨山溪通外江。”(《临流送顾东阳》)。

   难忘东阳“素足女”的还有东晋时期的谢灵运,谢灵运在永嘉为官,却在剡县东的始宁县建造别墅安家,来往时常常经过东阳(时吴宁县),《东阳溪中问答》是谢灵运泛舟东阳时所记。“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谢灵运用民歌体记录了发生在东阳溪边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东阳令戴叔伦


戴叔伦作宰东阳时,茶圣陆羽、大历才子钱起等纷纷入东阳,东阳古道当时也可以用“人如织”来形容了。东阳古水道边还有很多以埠头为名的村落,南江有泉府(船埠头),北江有麻车埠头、东埠头、胡仓船埠头、湶头(船埠头)、双牌(双排埠头)、巍山白溪埠头等等,可见旧时水运的繁忙。东阳水运一直到清末民国,建国后,水流量减少,水运基本停止。

东阳古道的陆路,有民间说的官道(驿道)、大路、小路。东阳古道修于何时是没有人能知道的。戴叔伦离别东阳时走的就是陆路,“智力苦不足,黎甿殊未安。忽从新命去,复隔旧僚欢。晓路整车马,离亭会衣冠。冰坚细流咽,烧尽乱峰寒。耆老相饯送,儿童亦悲酸。桐乡寄生怨,欲话此情难。”(《将赴湖南留别东阳旧僚兼示吏人》),当时大道上也已经是“长亭更短亭”了,以东阳县城为核心,向四面扩散,东七里寺、十里头、义礼牌(廿里牌)、四十里殿(王村冈边)等地名隐喻东阳古道的走向与里程。驿道约四十里一站,十里一铺,如义乌驿线在东阳有县前铺、十里浦、廿里铺等,(据宋初《乾道临安志》)东阳有文字记载的驿站有画水驿。唐朝任右庶子的滕珦致仕(退休)回乡,请特给婺州牒券,庶使衰羸获安,光荣乡里。皇帝允其所请,并给他配备公车,要求各驿站一路照应。从京城长安荣归东阳,滕氏当时老气横秋意气风发今人当可想象。(《唐会要》)“春风秋月携歌酒,八十年来玩物华。已见曾孙骑竹马,犹听侍女唱梅花。入乡不杖归时健,出郭乘轺到处夸。儿著绣衣身衣锦,东阳门户胜滕家。”(白居易《送滕庶子致仕归婺州》)

宋代的诗人经东阳多行陆路。“山蔽吴天密,江蟠楚地深。浮云堆白玉,落日泻黄金。渺渺随行旅,纷纷换岁阴。强将诗咏物,收拾济时心。”(《东阳道中》)皇祐二年(105 0年)诗人王安石知鄞秩满,途经东阳,当时的王安石仕途并不顺意,心情还是颇为沮丧的,这是一个黄昏,落日绚烂如黄金洒落。

王安石经东阳应由嵊州入。东阳通往嵊县有三条大道:正东52里自林口溪东北经桑梓、扎关寨(葫芦寨)抵嵊县界;东27里经定安溪、巍山、象岗、里柏岭、天马山抵嵊县界;东北过盆溪、渌石口、后里、古渊头、蔡宅、溪口、白峰岭抵嵊县界。

白峰关古道


淳熙五年(1178)辛弃疾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因事赴东阳途中,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人历历,马啸啸,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鹧鸪天·东阳道中》)碧绿的青山、娇艳的花朵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诗人一行打着旗号,一路浩浩荡荡,颇为引人注目。诗人由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辛弃疾经过上卢时还顺便题诗一首。“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平世界,更着溪山襟带。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清平·题上卢桥》)辛弃疾应是从诸暨入东阳,东阳往诸暨大道有三条:东北35里经后里、乌竹岭、鹭鸶岭、枫树头抵诸暨界;正北出通江门经河头渡、任桥、浪坑、小岭、大岭、岭北周、水带应、乌岩寨、界头抵诸暨界;东北经上卢、楼里、陈村、大岭后与前道连接。

北宋的刘宰曾多次在东阳道上穿梭,“万里云山路渺茫,车轮竟日往来忙。凭君一语成归去,知杀儿时射四方。”(《东阳道中闻杜鹃》),当时南午岭古道上的涵碧亭还在,“四山委苍翠,一沼湛清涟。云飞松竹留,石堕藤萝牵。泉昔乱丝竹,鸟语赓笑言。斯亭作者谁,挽仰四百年。栋宇有兴废,篇章足流传。官道纷往来,此地旷周旋。乃知造物意,以遗静者便。我来旱暵余,龟兆坼平田。攀崖遡源委,石窦鸣涓涓。摩挲两石鱼,变化定何年。”(《东阳道旁涵碧亭》) 他摩挲着亭旁一双石鱼,自然会想起四百年前的唐朝在东阳作令的于兴宗,以及刘禹锡的“东阳本是佳山水”的诗句。宋朝林季仲过东阳时,是在雨后,空气清新。“松竹森森灏气生,一帘疏雨故人情。扁舟还载离愁去,不见西城刘叔明。”(《过东阳诸人饶别独刘叔明不至》)

“南午岭不为高,走温、衢、台、闽者由之。”(《清驿线图》)东阳至永康丽水温州方向古道从县城正南出双岘门经南午岭、官清岭、下徐、紫溪桥、安恬、横溪渡、长坞坑、柚树岭抵永康界;东自下徐经大田头、葛府抵永康界;东南经东川桥、苦竹岭,荆浦溪、梁渡、木衢岭、朱锡岭、安文、大盘、小盘抵永康界。

梁渡古石拱桥


不久福建龙洲人刘过从天台方向悠悠走过,在清潭留诗四首,“逶迤路逐惊蛇去,转盼不知身已高,云气万层山四合,碧油幢外有旌旄” 。东阳通往天台大道有四条:东南经苦竹岭、岩前、南上湖、湖溪、清潭、石步、岭干、史姆岭、金鹅岭、牧马岭、钱岭、倪村、乌岩寨抵天台界;东南140里至大盘经榔树岗、昌箕寨抵天台界;正东出迎晖门经叱驭桥、泗渡溪、省吾桥、定安溪、茶场、林口、黄泥岭、恒坑、唐婆岭、岭口、夹溪寨抵天台界;东南自省吾桥经歌山、练湖溪滩、横锦、李村、浦潭、柘周岭、屠坦坑、黄檀岭、尚湖、旱溪界抵天台界。

诗人葛绍体看到东阳道边田园风光,与唐朝诗人一样,走向道边酒家。“麦陇东风半展须,桃红柳绿自相於。耕犂歇午炊烟起,断岸溪头人钓鱼。溪头亭匾佳山水,水绕山围巷陌清。晚向酒旗向处泊,画楼更点亦春声。”(《东阳道中二首》)“门当海峤开,篱脚破新苔。梅影落寒井,渔歌近酒杯。客帆云外过,沙鸟雨中回。多少风烟趣,从今入梦来。”(《道傍酒家》)“湖塘隔岸碧相鲜,田舍寒炊晚顿烟。塞路官军好身手,路中相唤卖鱼船。”(《道中书所见》)

东阳田园风光


十里红枫朱锡岭”。太师岭、朱锡岭头古道是东阳经安文(今磐安县)到天台和永康的主干道之一,在今诸永高速公路千祥镇路段边,其时盐商,木材商,行人络绎不绝。石径所铺的石头早已经被数百年来的行人踩得圆润可爱,古枫夹道,成之字蜿蜒至山顶,又蜿蜒而下。古枫枝叶婆娑遮天蔽日,山下小溪,溪水清澈,溪岸有一古亭,亭里的墙上有年代久远的刻字:山穷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据说陆游《游山西村》一诗就写在此处。朱锡岭古道全用条石铺成,朱锡岭环境幽雅,山高不险,林密不杂,巨大的古枫群为各地所少见。深秋,满山红叶,如一片丹霞落在朱锡岭;丛丛红叶,满山青松簇拥着,极似丹青妙手的浓墨杰作;朱锡岭红枫,荫翳蔽日,古朴的树干,遒劲的树枝,斑驳的树皮,默默昭显着历史沧桑,沉淀着岁月的印记,见证着陆游一家人在此道上往返多次的传奇。


陆游

陆游父亲陆宰与安文陈氏颇善,建炎四年,陆宰携6岁的陆游避乱东阳山中。途经朱锡岭。绍兴29年(1159),在离开30年后,陆游自福州调京城临安就职又一次来到东阳安文。这次他没有久留,只是匆匆经过,留下深情的诗句。“福州正月把离杯,已见酴醾压架开。吴地春寒花渐晚,北归一路摘香来。”(《东阳观酴醾》)“风欹乌帽送轻寒,雨点春衫作碎斑。小吏知人当著句,先安笔砚对溪山。”(《东阳道中》)陆游在东阳留诗极多。晚年,陆游对东阳依然不忘,“家本徙寿春,遭乱建炎初。南来避狂寇,乃复遇强胡。于是两两髦,几不保头颅。乱定不敢归,三载东阳居。人事固难料,何乃八十余。努力未死间,读我先人书。”(《杂兴》)写此诗时陆游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陆游念念不忘的当然还有东阳的美酒。

朱锡岭古道


元朝儒林四杰之首的黄溍与东阳胡助友善,经常往来东阳道上。但有一次,黄溍却急急匆匆行走在东阳道上。高明为义乌黄溍学生,其才华却不为黄溍所知,某日,黄溍登高明寓舍,见壁上题有《琵琶记》草稿,极为震惊,急忙问学生。学生却说高明将南归永嘉,顺道访横城蒋氏,黄溍急忙追随而来,终于在东阳南山一山亭中赶上高明,于是斟酒三杯而饯别。此后人们将此亭记作三杯亭。三杯岭的故事也由此流传至今。

故事被记在黄宗羲的《宋元学案》和隆庆《东阳县志》中。东阳《道光志》上亦有诗记载:“ 千秋离别地,为心未易裁,去程将百里,追送尽三杯。 岁月频徂谢,邮亭日往来, 悠悠行路迹,交臂即成灰。” (清·王崇炳的《三杯亭》)

 “柿叶成阴绿满村,桐花覆地草连云,百年旧事无人记,犹指前朝御史坟。”(元·黄溍《东阳西道上》)前朝的御史坟墓当时就不知是谁,如今更无踪迹了?

三杯亭施茶的水缸


    东阳通往义乌陆路古道三条:正西出瞻婺门经乘驷桥、十里头、下昆溪抵义乌;西南经三杯岭、上朱桥、王坎头、黄田畈、王坑岭、下墅街往佛堂;西北经乘驷桥、黄麻车过渡抵义乌廿三里苏溪往杭州方向。


应星桥,位于画溪后溪干村黄毛龙山脚建于元代末期,为古代东阳城内至义乌佛堂必经之路。

“山谷苍烟薄,穿林白日斜。岸崩迂客路,木落见人家。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似早梅花。”(元·黄镇成《东阳道上》)温州的黄镇成一生不逐名利,隐居不仕,好游山水,此诗的意境,淡泊而悠闲,这正是作者所向往和追求的,山谷间云淡风清,日已西斜,溪边岸崩路塌,只有迂回而过,这时已是秋天,树叶渐少,才看到前面人家,水碓在转,溪沙上有一条木桥,再往前走,就看到乌桕,看上去就好像梅花一样。

明清以后,还有不少外来诗人写诗东阳古道,也有不少东阳诗人写东阳古道,今列举一二,并简单介绍如下。

乌竺岭古道

    乌竺岭旧时婺越大道,为杭州温州之捷径,解放前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岭下村落成镇,据记载,1942年郭沫若等从上海撤退后方时经此山岭走过。如今,诸永高速和金甬高速在此交汇,为目前我省最大公路立交桥。

乌竺岭 ·俞凤冈

一朵山从太白来,北方鸟道几时开。

梯青直上天边竹,萼绿争寻岭上梅。

虎豹岩开通婺越,龟黾窟穴听风雷。

广寒自现人间世,宫阙嵯峨任往回。

遍地狼烟多血腥

自甘卑微蛰山林

东阳后学虚负誉

南郭先生浪得名

每日吟经绿龟溪

十年抱负黄龙心

古来壮志几人遂

寄语弃才莫沾襟

 

生涯清寂倚门望

眼前山川当鉴明

为翁犹愧报国志  (赧事)

有意徒美主坛人

寒门越女枉殊色

幽谷黄鹂空好音

惊落芭蕉枕石眠

含明一梦到南屏

 

不学诗人吹法螺

若论同济诗才妄

江郎空有生花笔

无奈世人不识何

 

流浪山居十数月

敢云屈驾就山陬

香桃性劣难培植

 莫责东风怨未开  

甲申仲夏李昌题

 

乌竺岭下祠堂题壁诗

桑梓岭古道

    桑梓岭旧称定山,山上有东阳至嵊州及新昌的古驿道,古时有驻军防守。也为古时贩卖私盐的古盐道所经,东阳私盐多从仙居滩古镇经磐安过三单而入东阳。民国时著名书画鉴定家陈定山原名小蝶,四十年代从上海经东阳定山,曾买地隐居,号定山居士,后一生以定山为名。

桑梓岭   ·王晁

半山云树护天梯,峭石巉岩碍马蹄。

正是欲行行不得,隔林犹听鹧鸪啼。

白峰岭古道

    此道三国时就有记载,为绍兴至东阳最近道路,唐宋时诗人方干,贯休、陆游、王安石等从此经过。岭上有关隘,三国时有许德为人勇武多智,吴王征召为征南大将军镇守于此,明中期设寨镇守以防倭寇,《万历绍兴府志》称“石栈萦纡”,为甬金咽喉之冲,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南午岭官清岭官道

    南午岭官清岭古道为杭州到温州台州官道所经,道路崎岖,走南马,入永康。宋元时联绍、处、台、温商道与之重合,与今东永公路基本重合,所留古道遗迹已经极少,南午岭下原有新凉亭,古道从亭中穿过。唐宋元诗人刘子、刘宰、刘过、黄镇成等曾经过并留有诗篇。

官清岭 【清·门应瓒】

松杉影入云,

直干犹垂阴,

重岭历险巇,

辛勤叹已甚。

凌晨吸甘露,

烦襟悠然沁。

遐哉此芳名,

后世谁能任?

     歌山渡 【 清·楼上层】

    八月寒潭驶碧流,到门一曲抱林邱。白云不断连江雨,黄叶遥翻隔岸秋。飞鸟向人低石壁,夕阳送客上扁舟。每从月夕闻松籁,认是歌声在上头。

大风雨渡东阳江 【明·陈子龙】

险道疲征马,危滩得舣舟,千山梅雨合,五月涨江秋;鸥鹭当人立,鱼龙出浪浮,还凭忠信在,欲上吕梁游。

东阳古道

 东阳是浙东唐诗之路的延伸,据记载有几百名唐宋诗人从东阳走过,留下几千首诗,其中以《东阳道上》为名的诗就有几十首。今取唐宋元明清诗各一,及古道照片以飨读者。

 

东阳道中作  【唐  方干

百花香气傍行人,花底垂鞭日易醺。

野父不知寒食节,穿林转壑自烧云。

 

东阳道旁涵碧亭(节选)【宋  刘宰】

泉昔乱丝竹,鸟语赓笑言。

斯亭作者谁,挽仰四百年。

栋宇有兴废,篇章足流传。

官道纷往来,此地旷周旋。

 

三杯亭古道

东阳城至西南乡横城黄田畈方向,出县至义乌佛堂、金华孝顺等,据《宋元学案》记高明为义乌黄学生,高明即高则诚,为《琵琶记》作者,有高明南归,追饯东阳一山亭中,酌酒三杯。《隆庆东阳县志》记此亭即“三杯亭”。

东阳西道上 【元  黄溍】

柿叶成阴绿满村,

桐花覆地草连云,

百年旧事无人记,

犹指前朝御史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陆游留给故道成州的千古绝唱
莫砺锋:万山深处的陆游遗踪
李升华七律诗 闲吟
古代联坛108将54
一路风光无限 尽是“诗和远方”
乌竹岭古道踏勘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