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武术学的九九归一原理<二>---李贤康

一、 武术定义
在中国古代,文与武的作用是“文以安邦,武以定国”,也就是说在那时武的作用是建立国家,保卫疆土。军人们都知道,任何一支军队,战斗成员的单兵作战能力从来是这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兵作战能力强,可以以一挡十,以一挡百。在冷兵器时代军人的单兵作战技术就是武术。也正因为此,武术被称作国之瑰宝。这样我们就不难为武术二字定义:
武术是冷兵器时代的軍人用以定国的单兵作战技术。
正因为武术是古战场上的作战技术,所以花拳绣腿之流一上战场无异插标卖首,所以它们不能称之为武术。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武术的“定国”功能已经衰退,但也绝对不应是舞蹈艺术。
二、武术研究的中心课题和武术学
武术是对抗的技术,要对抗就需训练劲力和在对抗中运用劲力,而研究劲力就需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所以武术学是《运动生物力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劲力训练和劲力运用的科学。
中国武术,相传数千年,拳种数百个,招式3000余,要说博大,那是毫不夸张的,但就精深而言,则是没有终极的,它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历代先贤为此曾有不懈的努力,并有许多成就,但终因不可能与当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存在许多误区,更不用说定量研究。即使是定性方面,也存在诸多错误和理论上的混乱。为此,武术研究必须走向科学,武术学就是运用当代科学,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来研究武术运动规律的科学,从理论上说它是运动生物力学的分支,从实践说则是实战武术。它将研究:
1、体《肌肉力学》为基础,研究人体的内力的产生及获得更大的内力和方法。
2、 以《运动生理学》为基础研究人体内力的调整与转换方法。
3、以《运动生物力学》关于自由度的理论为基础,研究武术运动中的拳法规律。
4、以《刚体运动学》为基础研究人体运动中的身法、步法、运动速度、运动频率等。
5、借鉴《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研究人体的整体抵抗外力的能力。
6、以《动力学》为基础研究能量转换,能量传递,更大冲量及更大动能的获得。
7、对抗中攻防原则的研究。
8、战法研究。
9、枪、剑法研究。
10、实战训练方法的研究。
三、中国武术发展的两个流向
1、中国古代以武术为职业的五种群体
(1)第一种群体∶职业军人,他们是以军饷或俸禄为其生活耒源的。
(2)第二种群体∶镖局的保镖者,他们是以为人保镖获取佣金为其生活之耒源的。
(3)笫三种群体∶护院和为个人保镖者,他们的生活耒源是东家给予的薪金。
(4)笫四种群体∶ 武术教师,他们的生活耒源是学生交付的学费。
(5)第五种群体∶长街卖艺者,这部分人是武人中的最落魄者,他们的生活耒源是演出时观众所给予的“赏”,所以这部分人常自嘲为要饭的。
2、中国武术发展的两个流向
中国武术的发展与上述的以武为业的五种群体的职业特点息息相关的。
(1) 以搏击为特点的流向,形无形是其最高境界。
第一、二、三种群体的职业是人们常说的刀头舔血的职业,尤以第一种群体为代表,为了保存自已,解除对方的战斗力,他们必须在搏杀技术方面精益求精,经历代的创造和技术积累,汇积成我们今天称之为的武术。为使搏杀中充分发挥体能,出现了武术内功,为了提高搏杀中的效果,出现了打法、摔法、拿法、散枪法、刀法、剑法等,为了在搏杀中不使对方看出技术特点,以求更多胜算,出现了形意拳所说的形无形技术,这是武术的最高境界。
(2)以表演为特点的流向
第五种职业群体是其代表,由于观众之极大多数是不会武的,所以表演必须具有很好的观赏性,这样就要求动作的幅度要大,形成了开展大方的特点。与“形无形”技术形成强烈的对比。又由于他们的活动,宣传了武术,使人民大众接触到了武术,并为其观赏性所倾倒,从而喜
欢上了武术。因此这一流向在宣传武术方面,在历史上有其功绩的。
四、武术学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1、第一里程碑:清吴殳“园机”说∶
清康熙年间吴殳的“园机”说对武术的身法、手法的根本作了最精辟的概括,因此是中国武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武术系国之瑰宝,其产生发展已有数千年之久,并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故有中国武术在民间之说。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武术出现了数百拳种,三千多拳式及无数派别,可谓精彩纷呈。但历史上许多有灼见的武术家,认为天下武术应当有共同的规律,即九九归一或曰万流归宗或曰大道归一,并进行了不懈的研究。明代名将戚继光在观察了当时天下各家拳法之后,发现有的有上无下,有的有下无上,因而总结为三十二拳式,有人论证其中有二十九式直接移植之于太极拳中。还有人说杨家、沙家、马家、峨嵋、少林、刘家六家枪法融合称为六合枪,清吴殳更指出枪之元神乃是一个“园”,可说是枪法的万流归宗。
形意拳的创始人姬隆风氏创立老三拳,其第一拳名为裹拳,也称包裹。在日常生活中,衣帽鞋袜等生活用品皆被包容在包裹之中。裹拳的含义是说一切拳法均可由裹拳中衍出,就如同在包裹中取物一般。
近代名家王芗斋先生创大成拳,顾名思义,大成拳者集天下拳法之大成者也。可见也是万流归宗之举。可惜他的继承者也未能沿万流归宗之方向继续发展,反而蜕变成为万流中一个拳种——意拳。真是太可惜了!
清康熙年间吴殳在他的《手臂录》中:“手法,身法其变何穷……而必皆以“园机”为之本。“机”者,弩机也,伏而待用者也。收者发之伏机也,发者收之伏机也,进者退之伏机也,退者进之伏机也,左者右之伏机也,右者左之伏机也,上者下之伏机也,下者上之伏机也,而有元妙灵变隐微难见以神其用者,乃在于“园”,“园”则上下左右无不防护……”由此可见“园机”两字乃一切拳法之最深刻的概括,是每一个门派、拳种需共同遵循的规律。太极也有《乱环诀》:“乱环法术最难通,上下随合妙无穷,陷敌深入乱环中,四两能拨千斤动,手脚齐进竖找横,掌中乱环落不空,欲知环中法何去,发落点中即成功。”由此可见,虽然也有“园”,但未能将“园”中之“机”字透辟地阐明出来,就如画龙缺少“点睛”之笔一般。终不如“园机”来得深刻。其实在舞蹈和体操动作中也均有园,其所以不同者“机”也,在武术套路中是“武”是“舞”怎样区分?就在于有没有“机”,有“机是”武,无“机”为舞。前几年有人叫嚷发现了武术中的圆,在全国各种刊物上大吹,其实比“圆机”说晚了300多年,比乱环诀也晚了100─200年,更何况还不明圆中之“机”呢!
2、第二里程碑∶ 苌乃周的气力渊源说
在中国的武术发展史上,明末清初是最为辉煌发展时期,明显地出现了质的提高,这就是内家拳的出现,那么什么是内家拳呢?形意、太极、八卦都称内家拳,习形意者说:形意、太极、八卦是一家,但太极不认这个帐,因为太极自认是最高的,太极这两个字就是最高的意思,但是偏偏在陈发科以后的战绩不很理想,特别是开展现代散打以后。
形意拳说∶“心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太极讲∶“气沉丹田、气宜鼓荡”,看来“气”是内家拳的共性了,本来大家都把少林作为外家拳的,但最近有人论证少林也是练“气”的,所以若以“气”为标志,大家就都是内家拳了,那末内、外家之标志又是什么?分水岭何在?清乾隆年间苌乃周的《气力渊源论》解答了这个问题。气力渊源论:“……聚气之法唯将谷道一撮,玉茎一收,使在下之气尽提于上而不下走,采天地之气尽力一吸,使之在上之气尽归于下而不上散,上下凝合,团聚中官,则气聚而精凝,精凝而神会,自然由内达外,无处不坚硬矣!”
由此可见,谁能做到,气力渊源之法,使气聚、精凝,并由内达外者方为内家。
3、 第三里程碑:冲破“易理”与当代科学相结合。
中国的武术理论,自古来是以“易理”为指导的。混沌、阴阳、二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曜、八卦、九宫、先天、中正等等。这些理论,并不能解释在对抗时人体内在与外界的关系,既不能从定性方面给予说明,更不能从定量方面给予说明。但看起来好象又说明了什么,使人觉得玄之又玄,把武术推向了神秘。
受到中国人的传统——寻根,追源思想的影响,在武术方面的反映则是古的好,老的好,越是源越好。所以社会中泛起一股寻找原传热,实则是复古热。于是乎太极发掘出了赵堡太极,形意拳则发掘出了姬家拳、戴家拳等等,在太极把杨、武、吴、孙的贡献统统不要了,在形意则也把李、郭、宋……的贡献抹杀了,这能不说是倒退?
但也有一些武术工作者,我师正文先生是其中一个,他们却是走了另一条道路,那就是走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道路,将系统论、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刚体运动的理论等概念应用于武术之中,对武术中的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从而揭示了自古以来武术中一些未曾明确的问题,使得一些错误的论点,以明确和纠正,从而开始了武术与当代科技的结合的第三个里程碑,但这只是个开始,任重而道远着呢!还就需要更多的同道来参与推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太极拳尾闾正中的内涵与精义
[转载]再谈企鹅步可以快速出功夫
太极拳:寻找科学的太极拳
太极下篇
论太极拳之技击
【新提醒】科学认识太极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