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冲刺:方剂学真题串讲篇(方剂串中内)
12
一言
乖,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字体颜色说明】
1.真题:红色→答案;
2.方剂:☆→大纲要求一级方,☆→大纲要求二级方;
3.方剂:方歌中绿色字体为君药;
4.阴阳表里关系:蓝色→主阳、主表、主轻证;绿色→主阴、主里、主重证。
5.其他:红色→重点关注;相关联系同色。
1998-49.方药配伍中寓“清金制木”之义的是()
【A】桑菊饮
【B】泻白散
【C】凉膈散
【D】羚角钩藤汤
【E】镇肝熄风汤
考点 镇肝熄风汤的配伍特点
镇肝熄风汤出自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玄参、天冬以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自能镇制肝木”
A选项交叉考点
桑菊饮☆《温病条辨》
辛凉轻剂桑菊饮,薄翘苇根甘桔杏;
疏风清热宣肃肺,风温咳嗽轻证应。
【原文】
*太阴风温,但咳, 身不甚热, 微渴者, 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
【方解】
*君:桑叶、菊花—疏风清肺止咳。
*臣:薄荷—疏散风热;
桔梗、杏仁—宣降肺气。
*佐使:连翘—透邪解毒;
芦根—清热生津;
甘草—调和诸药。
【辨证思路】风热+咳[较为明显→杏仁]。
【注】辛凉轻剂。
【交叉→方剂】
*辛凉平剂→银翘散。
*辛凉重剂→白虎汤。
【交叉→中内】
咳嗽的分证论治
→外感咳嗽
证型
主证
治法
方剂加减
风寒袭肺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
止嗽散
风热犯肺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风燥伤肺
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黏,而不易咯出,初期或伴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桑杏汤/
杏苏散
→内伤咳嗽
证型
主证
治法
方剂加减
痰湿蕴肺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2014.162]
二陈平胃散
三子养亲汤[2010.162;
2013.59]
变证
附方
症状平稳后。
六君子丸/
杏苏二陈丸
[2010.162]
痰热郁肺
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2014.162]
清金化痰汤[2013.107]
肝火犯肺
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难咯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诸证可随情绪而波动。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黛蛤散
加减泻白散[2013.108]
肺阴亏耗
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2014.162]
沙参麦冬汤
[2007.97]
B选项交叉考点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咳喘医。
【原文】
*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咳。
【临床表现】
*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功效】→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热喘咳证。
【方解】
*君:桑白皮—专入肺经,善清肺热,泻肺气,平喘咳;
*臣:地骨皮—助君药清降肺中伏火;
*佐使:炙甘草、粳米—养胃和中,培土生金,以扶肺气,兼调药性。
【配伍特点】
*清中有润,泻中有补。
【加减】
*肺经热重者→+黄芩、知母等→[增强]清泄肺热。
*燥热咳嗽者→+瓜蒌皮、川贝母→润肺止咳。
*阴虚潮热者→银柴胡、鳖甲→滋阴退热。
*热伤阴津,烦热口渴者→天花粉、芦根→清热生津。
【辨证思路】肺热+咳与喘。
【交叉→中药】
*地骨皮:有汗骨蒸;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C选项交叉考点
凉膈散☆《局方》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
清上泻下竹叶蜜,上中郁热服之消。
【原文】
*《局方》卷6:治大人小儿腑脏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晕,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颌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肠胃燥涩,便溺秘结,一切风壅,并宜服之。
【功效】→泻火通便,清上泻下。
【主治】→上中二焦火热证。
【方解】
*君:连翘—清热解毒,透散上焦之热;
*臣:黄芩—清胸膈郁热;
山栀—通泻三焦;
大黄、芒硝—泻火通便,荡涤中焦燥热内结[以泻代清];
*佐使:薄荷—清头目,利咽喉;
竹叶—清上焦之热;
甘草、白蜜—缓和硝、黄峻泻之力,生津润燥,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清上与泻下并行。
*以泻为清。
【辨证思路】
*上中焦热+便秘[不一定有,因其以泻代清,所以可以有大便燥结]。
*上焦心肺热,中焦当在胃。
【交叉→中内→呃逆分证论治】
证型
主症
治法
方剂加减
气机郁滞
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遂而诱发或加重。苔薄白,脉弦。
顺气解郁
和胃降逆
[2013.109]
五磨饮子
变证
附方
若气逆痰阻,昏眩恶心者。
顺气降逆
化痰和胃
[2013.110]
旋复代赭汤
气滞日久成瘀,瘀血内结,胸胁刺痛,久呃不止者。
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汤
胃中寒冷
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更甚,进食减少。舌苔白润,脉迟缓。
温中散寒
降逆止呃
丁香散
胃火上逆
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数。
清胃泄热
降逆止呃
竹叶石膏汤
变证
附方
若腑气不通,痞满便秘者。
通腑泄热
小承气汤
若胸膈烦热,大便秘结。
攻下泄热
凉膈散
[2012.62]
脾胃阳虚
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温补脾胃止呃
理中丸+吴茱萸、丁香
胃阴不足
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养胃生津
降逆止呃
益胃汤+
橘皮竹茹汤
D选项交叉考点
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龟板赭茵从;
龙牡麦芽膝草楝,肝阳上亢能奏功。
【原文】
*治内[类]中风证,其脉弦长有力,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瞩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
【功效】→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主治】→类中风。
【方解】
*君:怀牛膝—重用引血下行以治标,并补益肝肾以治本;
*臣:代赭石、龙骨、牡蛎—降逆潜阳,镇熄肝风;
*佐使:龟板、玄参、天冬、白芍—滋养阴液,以制阳亢;
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阳,条达肝气;
甘草—和中调药。
【配伍特点】
*重用潜镇诸药,配伍滋阴之品→标本兼治[治标为主]。
【加减】
*心中烦热甚者→+石膏、栀子→清热除烦。
*痰多者→+胆南星、竹沥水→清热化痰。
*尺脉重按虚者→+熟地黄、山茱萸补肝肾。
*中风后遗有半身不遂、口眼喁斜等不能复元者→+桃仁、红花、丹参、地龙→活血通络。
【辨证思路】肾阴虚+肝阳上亢+内风[本质是肾阴虚,由其引起肝阳上亢化风]。
【注】类中风→脑充血证。
【交叉→中药】
*龙骨:[生]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煅]收敛固涩。
*牡蛎: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龟板: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
E选项交叉考点
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羚角钩藤菊花桑,地芍贝茹茯草襄;
凉肝熄风又养阴,肝热生风急煎尝。
【临床表现】
*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功效】→凉肝息风,增液舒筋。
【主治】→肝热生风证[热盛动风证]。
【方解】
*君:羚角、钩藤—凉肝熄风,清热解痉;
*臣:桑叶、菊花—平肝熄风;
*佐:贝母、竹茹、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清热化痰,开窍宁神;
白芍、生地—酸甘化阴,滋养阴液,柔肝舒筋,缓解挛急。
*使:甘草—和中调药。
【配伍特点】
*以凉肝息风药为主,配伍滋阴化痰、安神之品→凉肝息风的代表方剂。
【辨证思路】肝热+阴虚+痰[本方重点在于羚角钩藤,皆为清热作用]。
【注】生地;茯神用意→平肝息风,宁心安神。
【交叉→中内→中风分证论治】
证型
主症
治法
方剂加减
[急性期][中经络]
风痰瘀阻
头晕头痛,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㖞斜,口角流涎,舌强语謇,半身不遂或手足拘挛。舌苔薄白或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或小滑。
息风化痰
活血通络
半夏白术天麻汤+桃仁红花煎
风阳上扰
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㖞斜,舌强语涩,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或弦滑。
镇肝息风
育阴潜阳
天麻钩藤饮/镇肝息风汤
[中脏腑]→闭证
共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固握,肢体偏瘫、拘急,抽搐。
阳闭
[2012.68]
兼见面红气粗,躁动不安。苔黄腻,脉弦滑而有力。
清肝息风
豁痰开窍
[2009.108]
先服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继用羚角钩藤汤
变证
附方
痰热阻于气道,喉间痰鸣辘辘者。
豁痰镇惊
猴枣散
腑实热结,腹胀便秘,苔黄厚。
清热涤痰通腑
礞石滚痰丸
阴闭
兼见面白唇紫或黯,四肢不温,静而不烦。舌质暗淡,苔白腻滑,脉沉滑。
豁痰息风
辛温开窍
涤痰汤+
苏合香丸
[2011.70]
[中脏腑]→脱证
阴竭阳亡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遗尿,汗出肢冷,舌萎缩,脉沉细微欲绝或浮大无根。
回阳救阴
益气固脱
[2011.71]
参附汤+
生脉散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痰瘀阻络
口眼㖞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苔滑腻,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滑或涩。
化痰祛瘀
活血通络
温胆汤
+四物汤
气虚络瘀
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益气养血
化瘀通络
补阳还五汤
[2013.112]
肝肾亏虚
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滋养肝肾
左归丸
+地黄饮子
【注】
[2009.107]中经络的治法:平肝息风,化痰通络。
[2011.69]兼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数:清肝息风,辛凉开窍。
[2013.111]治疗中风,化痰通腑的代表方:星蒌承气汤。
编辑:羞涩的蒲公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二(焦树德)
道少斋主人——竹阁闲话中医 4(转载) - 中医医理探讨 - 中医中药论坛 中医论坛|中药...
2023年烁哥最新中药、方剂速记口诀汇总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试题带答案
中医小生说:方剂学中的二十二法
中医儿科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