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才是一个人的狂欢

12月31日20:56阅读完2019年度的最后一本书籍,这一年共阅读90本,当初订的flag是一周一本,自然是超出预期(这几乎成为2019年唯一完成既定目标的一件事儿)。

小说,占据全年阅读的重头,涉及文革(一度看到压抑)、战争等,也不乏纪实、随笔、散文、儿童文学......2019年,是买书最少,读书最多的一年(一是微信当当电子阅读很方便,二是真的在认真借阅公共图书馆书籍)。

《日光流年》是最不能忽视的一部,几度合上后翻开,阎连科在不断挖掘人性的低点。当司马蓝重回母亲子宫的那刻,故事戛然,对三姓村的唾弃、责骂与质疑全都豁然,期间只有自己知道将历经多少次呐喊。我不是很推荐看《日光流年》(这是2019年阅读我唯一打过10分的作品),它把我的世界观敲碎,修复糜烂的心知太耗费时间,无声的悲鸣如何得到回应。阎连科的耙耧系列、和平军旅系列、东京九流人物系列、瑶沟系列中不乏优秀的中篇,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黑白阎连科中篇四书”,故事的情节就没那么动魄。《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是他的散文,回忆少年时期,与见娜小情愫很有意思,龙门石窟的那句叹息充满意义。

小说与散文同样精彩的,还有叶广芩,《耗子大爷起晚了》是她首部采用儿童口吻回忆学前在颐和园的成长时光,《我爱这热闹的生活》对顾大玉(作者女儿)的描写,让我捧腹。

村人们全都呆若木鸡。司马蓝、司马虎、司马鹿立在人群,脸色白亮,嘴唇哆嗦不止。没人动作,没人说话。时光凝黑成一团,在沟上空盘着旋着不肯散开。胆大的乌鸦,又开始试着往沟底的司马笑笑身上飞落。——《日光流年》

《炮楼里的女人》和《萤火虫之墓》两本书阅读间隔不超一周。拎出来比较是因国际背景重叠:20世纪40年代。《炮楼里的女人》有一个副标题:山西日军性奴隶调查实录,无需介绍单从书名就能清晰了解纪实内容,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只记录这些饱受摧残的中国女性口述事实,作品不加任何主观意识及评价。《萤火虫之墓》则是从另一个方面阐述战争的残酷,于日本普通民众的伤害(饥饿、畸形性格等)。对于上个世纪的那场战争,我们需要讨伐、需要谴责战争的发起者,那些在如花年纪遭遇残暴中国女性很多都等不到侵略者的那声道歉,平民百姓无论是侵略国还是受害国都一样的悲惨。

凝视着啼哭不休的伸子,我便会想到:从前自己曾狂揍这样一个孩子,把她揍得昏迷过去。凝望着吵着要喝橙汁的伸子,我便会想到:自己曾抢走这样一个孩子的口中之食。我愿意将对文子的爱一并给予伸子。假如真有时间机器,我愿意把这里的曲奇饼、糖果和薄脆饼,送给那连哭泣的力气都没有、躺在土仓中一动不动的文子。我痛哭流涕,却无法蒙混过关。我的罪孽不会消失。——《萤火虫之墓》

有关二战背景的作品还有:《一个犹太人的上海记忆》(与上海译文的《长乐路》一起看,可对上海的近现代有个了解)、《我十五岁,还不想死》(布达佩斯包围战)、《诺亚的孩子》(保护犹太孩子,挽救犹太文明)

我已经很久没在看书时掉过眼泪了,在阅读《天蓝色的彼岸》哈里死后走进姐姐房间的刹那儿,眼泪忍不住往下淌,那时正坐在公交车的一隅。这本书的出版分类为:儿童文学,借助小男孩哈里的故事告诉读者,不必害怕死亡。作为一本有关死亡教育的书籍,受众可不只有儿童,对于死亡的恐惧,成年人不比儿童坚强。通过儿童的视角,让每个人读到之时,可以有温暖,儿童文学用最简单的语言和逻辑教会每个人人生理念。(儿童看儿童文学或许只是培养阅读习惯及最初的价值观,作家真正想对读者说的话其实都是说给成人听,儿童文学不能因前缀为儿童使成人发出“啧啧”的讨伐)

我现在感觉内心终于安宁了。虽然也悲伤、遗憾,但是却很平静。我让雅丹也有了这种感受,这让我们如释重负。我想起了我的校长哈里特先生,他在一次令人厌倦的校会上,读了一段《圣经》:决不要在你怨恨的时候让太阳下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你睡觉前,决不能生气或敌视任何人,特别是不要敌视你所爱的人。因为你有可能今天晚上一躺下,明天早晨就再也起不来了。那么你去哪里了呢?我告诉你,你会到处游荡,去完成你还没完成的事情,就像我一样。——《天蓝色的彼岸》

我们从来没有在历史课本中清晰了解过中东,只知道那里因石油的开采,战争不断。《我在伊朗长大》虽然采用漫画的形式,从巴列维王朝到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从伊斯兰革命到两伊战争,从奉行亲美政策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书中都有交代,比起文邹邹的中东全史,这是一本非常易懂的作品。

整个这场战争只是一个大阴谋,为的是把伊朗和伊拉克的军队统统摧毁。伊朗军队在1980年是中东最强大的;而伊拉克军队对以色列构成了有力的威胁。西方向战争双方兜售武器,我们像傻瓜一样投入这场可笑的游戏......打了八年的仗,最后一无所获!所以国家用烈士的名字给街道命名,是让受害者的家人心里感到一些安慰。他们通过这种方式也许能在这件荒唐事情中找出一点儿意义来。——《我在伊朗长大》

还有读过比较不错的以漫画为形式的作品:《蓝色小药丸》(与艾滋病患者相处)、《最后的告别》(经历丈夫病痛和死亡)

另一本关与死亡的书籍《遗愿清单》,这是一本纪实作品,描述对象锁定为临终关怀病人,与毕淑敏的《预约死亡》为同一话题,作者作为临终关怀的志愿者,亲身参与逝者最后的时光,为生者定义活着的意义。

刘亮程被誉为自然文学大师,排行榜前列的散文大作,一直读不进去,直到遇到他的这本《半路上的库车》。通俗易懂,描绘的库车小城,仿佛你也置身其中,更有了回到库车的冲动。

另一部对库车有描述的作品为《柯卡之恋》,作者帕蒂古丽是维吾尔族,写的是库车王爷的荣辱一生,较其它维族作家,她的汉语写作值得称道。

刘心武对中篇《班主任》的描述算不上上乘,却以笔尖讨伐文革的伤害,成为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阿城的《棋王》是那个时期的代表,肖疙瘩那句:“证明老天爷干过的事”,守护着对自然的尊重,从另一面道出那个时期人们的盲目跟从、毫无思索、缺乏科学......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那山那人那狗》也写于伤痕文学时期,没有拷问、没有悲悯,这部作品是那个悲伤年代的一股清流,语言清新却很温暖,所有的爱都很简单。冯骥才先生的《一百个人的十年》和《无路可逃》,不了解文革的都可以读一读,《一百个人的十年》解禁后有删减,没有杨显惠命运三部曲来的直击人心,我自己更喜欢《无路可逃》。

不要以为山里人是最好客、最憨厚的人啊,他们也是最铁面无私的人。他们有着象山一样开朗的性格,但也有着象山一样的严峻。过去祖先野性的遗传并没有在他们的后代身上绝迹哩。——《 那山那人那狗》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原始风景》、《酒鬼的鱼鹰》都是迟子建的中篇代表,她的中篇成熟于2000年左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迟子建的书极有画面感,既有诗意又不乏力量。

真正的鱼汛带给人的是极为复杂的情感,喜悦、兴奋、痛苦、失落等等。陈林月就说她见到第一条鱼摆着暗红的尾莹莹出水时,就因为它久久的远离而突然重现有一种要哭的欲望。而当鱼接二连三地撞网后,这种感觉也就麻木了。现在他们在内心深处都暗暗祈求鱼汛早些过去,他们已经多日没有睡个囫囵觉,而快乐又早已被单调重复的劳动所瓦解了。——《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月亮是圆的。我想,在姥爷眼里,它不是圆的。它确确实实缺一块。姥爷在干什么呢?他一定在想柱儿。因为每逢年节,爸爸都要念叨死去的爷爷。也许姥爷正站在月下,手里捧着几粒西瓜子吧?应该刮一阵小风,吹落姥爷眼角的泪,吹起他的一头白发。那白头发向上一绺,拂动着,一定像团烟。让烟上天吧,化成袅袅的云。没了白发,姥爷会年轻的。——《原始风景》

对于2019年豆瓣榜首的《82年生的金智英》,作品将这个时代女性内心做了剖析,想必是题材得到共鸣,其他不足以有这么高的评价。

《水乳大地》号称中国版的《百年孤独》,也是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最可惜的是,60~70年代草草叙述(会涉及政治?)导致作品不那么完整。《傩面》对焦的也是少数民族,第一次读的时候没读进去,搁置一阵后,简直是一口气,我自己是偏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介绍和描述,何况也有魔幻现实主义之风。

乌云般围着燕王宫盘旋的鹰燕群,在撕心裂肺的鸣叫声中逐渐分成了两股,一股开始上升,继续盘旋;股逐渐下降,笔直飞向对面的悬棺崖,在崖间掉了一个头后徐徐升高,直升到崖顶。突然,突前的头燕一声尖啸,燕群对着天梯道急速俯冲过来,它们越飞越快,越飞越快,仿佛离弦之箭,在人群头顶拉出一道黑色的轨迹后,天梯道的崖壁上就响起了接连不断的砰砰击响。瞬时鲜血迸射,炸裂的鹰燕顺着岩壁往下掉,仿佛一道宽大的黑色瀑布。一一《傩面》

今年拿茅盾文学奖的李洱,他自己说《花腔》是自认迄今为止写过最好的作品。《花腔》讲诉的是“真实”,就像剥洋葱,一层层下去,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麦家凭借《人生海海》有了个翻身,他的作品于我而言的不足在于,头重脚轻,《人生海海》的意义我没挖掘到——只是一个折磨大多数人的刺青?

《最后的耍猴人》、《花椒与鱼翅》、《午夜北平》都是2019年阅读过的非常喜欢的纪实文学,读之前没有多少期待,读完后打开了新世界,尤其是前两本。

我对饮食烹饪的研究,初衷是想记录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后来我才明白,从很多角度来说,我都在书写老成都的“墓志铭”。我感觉这也是成都人的悲剧,虽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城市是多么迷人、多么独特啊,现在要用一个中国任何地方都存在的城市取而代之,暴殄天物、可悲可叹。——《鱼翅与花椒》

《碎片上的女人》风格很《城南旧事》读起来很舒服。

张承志有两部经典中篇——《黑骏马》和《北方的河》,不同版本的出版物都将其收入囊中,用两个字形容就是“大气”。

《平如美棠》、《因为我有生活》、《今日店休》,耄耋老人的口述史,字里行间无语言技巧,却怎么看怎么喜欢,像极了每个人家中的祖辈,手拿蒲扇,娓娓道来。

其他没有提及的以自评替代,推荐8分及以上作品。

心灵鸡汤说,21天养成习惯,无论多少日养成的好习惯,惰性的破坏力是你无法想象的。作为已经工作多年的职场人士,读书比学生时期艰难许多,尤其在一个安逸环境,我能说我这两年看的书比去过十年都多(一年超100本对我也够呛,可以印证中国人均读书数量)。一次看豆瓣评价有的读者说最喜爱的作家是大冰(大冰书之下的评价很有意思),让人寒颤,为中国人读书的质量而悲鸣。智者见智,或许养成阅读习惯真的就是靠“大冰”类书籍?作为普通人我们没有学者的高度,那就一点点的拔高,迅速只会偃苗助长。古人云,读万卷书,现在想想,行万里路,我们可以借助大交通,书只能一本一本啃,这岂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这些话,是说给我自己听的,这次不要让惰性占据上风,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文学/百科书籍
插画师雨荷的绘画点滴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从小爱上书
领着孩子友好地面对世界
《沙之墓》获2022年国际布克奖,系印地语小说首次获奖
网友推荐一些最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