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所:从《尚书》到吴方言

君子所其无逸,是《尚书-无逸》里的话,周公告诫成王不能懒惰,大概意思读者都晓得。但其中的“所”字,历来是个训诂难点,近代于省吾先生以为是“启”字之讹,终嫌证据不足。

我的看法,“君子所其无逸”的所,不妨看做是一个语气词,“所”的古音,可以读做“啊”、“哈”,则这一句话,要分两气读,标上标点,也就是:君子所,其无逸。翻译出来,就是:君子啊,别懒惰!

所,《说文解字》解释说:伐木声也。这是所的本义,后来借了“处”字的音义,用作“处所”之所,最为流行,它的本义反而很少用了,《说文解字》引《诗经》“伐木所所”,这是“所”的本义在经典中唯一出现最明确的例子。

伐木所所,是《诗经-小雅-伐木》诗的开头一句,《毛诗》写作“伐木许许”,可见所、许两字古音相通。这句话里的“许”,《经典释文》引沈重的标音,读做“呼古反”,也即读做“虎”,《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高诱就直接注音:许,读虎。所以从水许声的“浒”,至今还与虎同音。

虎的古音,类似今天的“哈”、“啊”。因此,伐木许许、伐木所所,就是“伐木哈哈”,哈哈,是伐木工人发出的声音,所以《说文解字》说:所,伐木声也。《淮南子》“前呼邪许,后亦应之”,邪许,也是举木人发出的声音,用以助力,读做“牙许”,大致像今天的“啊哈”。

回头再看《尚书》“君子所其无逸”,这里的“所”,解释为语气词“哈”、“啊”,从文意来看,是说得通的;我们再从语法角度看,倘若“所”字果真是语气词,那么按照一般的语法规律,删掉语气词,句子的意思也不会大变,好,那我们把“君子所其无逸”,变成“君子其无逸”,结果如何?意思一样,没有变化。可见将“所”字看做语气词“啊”、“哈”之类,从上下文义、语法的角度看,都没有问题。

我由此想到《左传-闵公二年》“成季之将生也”一章,有一句“同复于父,敬如君所”,这里的“所”,也是一个训诂难点,我还是趋向于把它解释为语气词,即使删掉了,意思也一样。同样的道理,把“所”字放在第一句话里,“同复于父所”,完全可以。因此,我的感觉,如果将这句话补足,应该是“同复于父所,敬如君所”,上面的“所”,是涉下而省,整齐成两个四字句。

顺便再说一下“所”的通行义,处所、所在,因为所、许两字古音义相通,因此,许也常用来做处所、所在的意思,这在六朝时期特别流行,比如我们熟知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开头一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这里的“何许”,就是何所、哪里的意思。

许,表示处所、所在,在《世说新语》中是极其常见的,比如: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孙与支共载往王许。这里的“许”,都表示处所,用桐乡土话翻译,就是“屋里”、“住所”。表示住所、屋里,吴方言至今还说“许”,只是元音高化,许的读音,已经从古音的 ha 变成了 ho,比如“吾只手机忘记去建强拉许(ho)”,意思就是:我的手机忘在建强家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𠤏 说文解字
中国古代文字
上海人说的“阿拉”,和《诗经》有什么关系?
猷的解释|猷的意思|汉典“猷”字的基本解释
滆湖——360百科
大家——雾里看花,说说《现汉》中的那些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