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集体看多!机构年度策略再成反向指标?


  11月底以来,券商等机构纷纷召开年度策略报告会,展望2017年A股的走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看多明年A股的主流券商占了大多数;也有国内财经媒体对40家公募基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无一看空2017年A股。显然,在主流机构投资者眼里,“集体看多”成为了主旋律。


  集体看多,是否就给A股颁发了“牛市证明书”?历史数据表明,机构投资者达成惊人一致之后,其预测往往落空,甚至走势截然相反。就以去年底为例,国内主流券商在展望2016年走势时普遍看多,纷纷预测高点在4000点甚至4500点以上。实际上在进入2016年1月,这样的预测就被连续的暴跌+熔断所打脸。而在大跌之后,大盘虽然有所反弹,但各指数年K线收阴已成定局,整体呈现低位震荡的格局,上证指数年内最高3301点也和主流机构的乐观预测相去甚远。


        而在过去10年的预测中,除了2013年和2014年走势被大部分机构命中之外,基本上机构的年度预测成为反向指标,概率甚至高达八成!


  为何看似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年度预测却普遍显得不靠谱?


       首先和A股缺乏有效的做空机制,导致机构投资者天然倾向看多有关,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屁股指挥脑袋”,让准确率大大降低。做预测的机构投资者,不管是券商还是公募基金,都不是纯粹的研究机构,更是市场的参与者。以券商为例,除了自营资金主要通过做多盈利之外,包括新股的发行、吸引客户交易等,主观上都需要有一个稳定向上的市场。在利益的制约下,难免对利多因素青睐有加,而选择性地忽视利空因素。集体一致沦为反向指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则是影响股市涨跌的变量太多,所谓股市“惟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这点在A股市场中尤其明显。特别是散户投资者比例高,追涨杀跌的情绪化操作存在深厚的土壤,A股往往波幅会比发达国家要大,容易打破机构预测的运行空间。而A股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市”,政策的出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股市的运行,在重大政策出台前机构投资者如果无所知悉,也无法及时将其纳入年度预测中,导致出现偏差。


  最后一个因素来自国际市场。虽然A股整体保持特立独行的走势,但不可否认随着开放程度的扩大,境外资本市场的波动也会对A股产生联动效应。比如2008年的金融海啸,A股也无法独善其身。2017年影响A股的国际性因素包括:美国加息是否超预期;欧盟主要国家的大选是否会导致欧元区解体;A股纳入MSCI是否实现等等,这些因素不仅国内机构难以预判,即便华尔街投行也未必能做出精准的判断,如果出现巨大变数也是影响国内机构预测2017年走势的绊脚石。


  尽管机构的年度预测有如此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不靠谱”,但笔者认为依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重点在于投资者打开这份年度策略报告的“正确方式”。简单粗暴地看结论不是最好的方式,关注机构分析明年走势的逻辑才是最关键的部分。而分析逻辑的背后,一定有相应的数据作为支撑,一旦明年的经济数据被证伪,那么看好股市的逻辑也就不复存在,预测的结论自然是“刻舟求剑”。


  如果延续反向指标的思维,在机构普遍看多之后保持谨慎,控制仓位,最终在2017年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管如何,机构预测并非抽签算命,投资者看待此类报告需要保持平常心和定力,“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被“标题党”所迷惑,而应当多关注市场动态的走势、政策、国际因素,才能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存活下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威廉·欧奈尔 选股七法
“十大金股”超九成败走麦城
金融投资策略“技术分析”的见解
买进机构投资者认同度高的股票
面对复杂市场,你应该学点行为金融分析【实例分析】
屡创新高下 拥抱A股的“历史性机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