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博山区9个省级传统村落挨个看

        自2014年始,博山区共有9个村落分三批被评定为省级传统村落。这9个村落文化迥异、地貌有别、风格独特,印记着博山千年岁月的风雨变迁。

 

青石关村   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莱芜和庄与博山樵岭前交界处也有个青石关村,但此青石关非彼青石关,是博山八陡镇的一个行政村。这里街道古朴、古树参天、老建筑风韵犹在。





古窑村  2014年,被评为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坐落于山头街道河南东社区,这里是 博山陶瓷历史的发源地,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当年这里窑炉遍布,窑货是人们生活的主旋律。走进村子到处是古窑流淌的风韵,陶瓷散发的历史烟尘。





蝴蝶峪村 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位于石门村南4公里处,这里植被茂盛、种类繁多,招徕蝴蝶群聚群生于山谷之中,“蝴蝶峪”由此而得名。 
另一特点是泉多水盛。峪中有一名泉龙水潭,由龙水潭遁谷西南而上,约300米,有长寿泉,俗称鳖湾,后改名长寿泉。由长寿泉往东南400米,山谷顶端又有两泉,石壶筒和蝴蝶泉。







黄连峪村  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位于石门村西北8.5公里。《李氏世谱》载:“吾始祖讳彦明,自洪武元年自冀州枣强县迁居于山东淄川县城西北台头庄入籍……。四世祖讳篥,迁居黄连峪。”据此,李氏四世祖当在明成化年前迁居此村。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山神庙碑》、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淄川县志》均载此村名为“黄连峪”。 据传,因该村南北侧山峪中,早年多植黄楝树,故定村名“黄峪”。后演变为“黄连峪”。







西厢村   第二批被评为省级传统村落。位于博山、章丘、莱芜三地交界处,周围山势峻险。传说西厢村始建于明朝,刘姓居多。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刘氏茔田碑》载:“我始祖自明初由枣强县迁居章丘县博平庄……至吾十一世祖一支,当明末清初,入山避乱,始迁居博山西乡……。”据此,刘氏当于清顺治以前在此定居。









龙堂村  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距石门村西南四公里,双嘴山西麓。这里群山环抱,绿树掩映。自明代建村起,石头房子、石板路、石墙、石堰、石磨、石碾构成了祖祖辈辈龙堂人实在的生活。







镇门峪村   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位于石门景区, 北邻淄川,西接章丘,明洪武年间建村。这里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十里之长,一沟之宽”的老革命根据地,也是原淄川县政府和八路军兵工厂所在地。青杨河从村西自南向西北流去,注入小清河。这里四面环山,植被茂密。







峪口村  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位于石门以西六公里。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刘氏茔田碑》载:“我始祖讳汉臣,自明初由枣强迁居章丘博平庄。至我十世祖一支入山避乱,因迁至西山深处峪口庄。”据此,刘氏当于明嘉靖年间在此定居。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淄川县志》载村名为“母猪峪”。后更名为“峪口”。




南沙井村    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据村中《于氏族谱》载:'始祖讳明来,自明初由枣强迁居青州城。吾二世祖富业,自青州城再迁于孝妇乡盆泉社沙井庄。'又据《于氏祖宅墓碑》载:'公讳达,字大道。青州益都巨族。父讳杰,娶王氏,生公于盆泉社沙井庄。'据此,明初(1368年) 已建村。清康熙九年(1670年) 《颜神镇志》、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均载村名为'沙井'。相传,从前此处水源奇缺,后经乡人在淄河上游的沙滩上凿井得水,故取名'大井'。又称为'沙井'。因该村位于'沙井'以南,遂命名为'南沙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探访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故乡-淄川蒲家庄
“文化+旅游”让古文化“活起来”
了不得!义乌这15村入选为省级传统村落!
海阳这个村是省级传统村落,看看是个啥模样?
山东省入围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全部村庄名录,从第一批到第五批
农民日报点赞博山:魅力古村 宜居新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