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流行语 | 今天,你“夺笋”了吗?
作者简介

桂双,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施麟麒,浙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博士后

“夺笋”是一个近来刷屏的网络热词,一般认为来源于网络主播“迷人的郭老师”,是其口头语“多损”的谐音形式。“夺笋”在网络传播已超一年,近期在网友狂欢式的玩梗运用中迅速成为一个强势模因,甚至已有商家抢注商标。据“新浪舆情通”的数据,2021年该词全网日使用量均超1万次,最高的一天超13万次。尽管已经跻身语词界的“流量明星”之列,但它的语用特点和传播动因却尚未得到充分关注,本文拟对此作简要的讨论。

一、“夺笋”的语用特点

通过考察新浪微博今年的语料可知,“夺笋”主要作为形容词与动词。

01
“夺笋”用作形容词

从语法角度看,形容词“夺笋”与“多损”有类似之处,常和“呐”“啊”“呢”等语气词连用成句或者作谓语,如“夺笋(多损)呐!人家只是想回家罢了”“说纠结suaishuai的姐妹夺笋(多损)呐!”;有时也可作定语,如“夺笋(多损)的粉丝啊”“夺笋(多损)的热搜词条啊”。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多损”前不能再加程度词语,而“夺笋”可以再受程度副词或表程度的指示代词修饰,如“胡静的粉丝也夺笋了吧!”“谁?整这么夺笋的话题”“有时候他们说完会突然反省自己过于夺笋”等。

从语义角度看,“多损”的“损”是东北方言形容词,含义是“刻薄、恶毒”用以批评或调侃人物言行对他人有损害,“多损”即“多么刻薄、恶毒”,“夺笋”也含有这种语义,如“华晨宇说杨迪睁眼跟没睁没啥区别,夺笋啊”;但“夺笋”还可以表达对某事物或事件的不满、不悦、无奈等感情,如“夺笋呐,锁骨都快给我胖没了”体现了博主对发胖的不满,“马上天亮了还没睡着 夺笋呐”表达了博主对失眠的无奈,都不是对人物言行的批评,可见其适用对象范围更宽泛,语义也有所扩展。另外,从可受程度性成分修饰可知,“夺笋”中“夺”的程度义已经虚化,有时可以省略,如“董子健太笋了”等。

02
“夺笋”用作动词

从语法角度看,动词“夺笋”和“损(人)”有类似之处。如可以作谓语,受否定副词修饰,如“今天的白敬亭夺笋啦”;可以后接宾语,如“不用动手,一张嘴就能夺笋你”(“夺”还可以省略,如“简直是笑屎我了,不带这么笋人的”);可以作能愿动词、心理动词等动词的宾语,如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夺笋了”“再也不怕夺笋了,因为我不当熊猫了”;此外还可以做主语、定语。与“损(人)”不同之处在于,“夺笋”还可以插入其它成分或被分拆使用,如“王牌钉子户成功'夺了’导演的'笋’”,“山上的笋都被夺完了”,体现出动宾式离合词的特性。

从语义角度看,东北方言动词“损”的含义是“用尖刻的话挖苦人”,指称一种话语方式;动词“夺笋”也具有这种语义,如“今天的白敬亭不夺笋啦”意即“今天的白敬亭不损(人)啦”,此时“夺笋”中的“夺”语义虚化,仅起到衬音作用。但动词“夺笋”与“损(人)”的语义有诸多不同。第一个不同点是“夺笋”不限于指话语方式,也可以泛指非语言行为,如“下午零食吃太多没吃晚饭,十点的时候,你的朋友们开始夺笋了(配图:朋友在微信群分享美食图片)”,该句中“夺笋”指朋友在深夜用美食图片诱惑自己的行为。第二个不同点是网友有时会利用“夺笋”的字面意义,将“抢夺竹笋”与“损害他人”联系起来,产生一种双关义,如例句“再也不怕夺笋了,因为我不当熊猫了”中,其字面意义是:熊猫需要竹笋,所以抢夺竹笋会损害熊猫,“我”不当熊猫,所以不会受损害。其言外之意就是他人的言行再也不能损害“我”。第三个不同点是“夺笋”有时也可以只表达字面意义“挖笋”,如“清明=采茶 夺笋 放风筝”“光合团建竟然去夺笋!勾起了我想吃笋的欲望”等句中的“夺笋”就完全不具有“损人”的含义了。

二、“夺笋”的传播动因
1
方言文化的影响

“夺笋”是一个东北方言谐音词,其中的“夺”是为了模仿东北方言中“多”的声调。东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易于理解,加之东北的演员、网红等影响力大,许多知名小品、相声、影视剧等大众艺术形式由东北方言演绎,深受大众喜爱,因而催生了许多网络流行语,如“你瞅啥”“瞅你咋地”“扎心了,老铁”“铁汁们”“她扒拉我”“憋说话”“拉倒吧”……主播“迷人的郭老师”虽然是河北人,但“夺笋”是一个东北方言谐音词,是东北方言影响网络语言的又一案例。

2
认知机制的作用

隐喻和转喻是网络流行语产生与流行的重要认知机制。隐喻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语言理解与创造的认知方式,包括语音隐喻、语义隐喻、语法隐喻等。谐音词属于语音隐喻现象。传播主体发现“夺笋”与“多损”语音相似,经过联想类推,在特定语境中创造出谐音词实现语音隐喻。网络中的谐音词往往还融合了语义隐喻。通过动植物等具象化的符号形式能够直观立体地表达意义并展示个性、增强幽默、含蓄表达,如“鸭梨山大”“神马都是浮云”“蓝瘦香菇”“狗带”“杯具”等。“夺笋”的字面意义“抢夺竹笋”这一具体动作让人联想到损害他人的行为,体现了“抢夺竹笋”对“损害他人行为”的语义隐喻。除了隐喻之外,网友还通过转喻(基于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创造出许多关联的变异形式,如“挖笋”(损人)、“笋丝”(爱损偶像的粉丝,特指利路修的粉丝)、“笋人”(爱挖苦别人的人),此外还有“笋圈”“笋男”“笋女”“笋招”“笋友”“夺笋人”“挖笋人”“笋话”“笋化”“笋言笋语”等。可见隐喻和转喻对网络流行语生成与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3
社会心理的反映

一方面,猎奇与从众是网络交际主体,尤其是青年群体的普遍心理。谐音词因具有形式的新奇性和表达的趣味性,容易“吸引眼球”,刺激网友揣摩玩味;而在“不用就out”的从众心理驱使下,其传播更是像病毒一样不断扩散。另一方面,重视面子与礼貌也是网络交际主体的基本人格。“多损”作为一种对他人直接的负面评价,容易损害受众面子,谐音词“夺笋”则具有表义间接性,调侃义强于责备义,弱化了“损”的贬义色彩,能够缓解面子威胁。正是因为兼具调侃和礼貌功能,“夺笋”更容易被普遍接受与传播。

4
网络语境的催化

网络语境以娱乐化、互动性、多模态为基本特征。首先,由于网络空间“娱乐至上”的价值导向,许多网友乐于戏谑、习惯调侃,因而产生了许多幽默诙谐的流行语词。许多网络新词都源于娱乐主播、网红、明星,并由粉丝广泛传播以实现娱乐、狂欢目的。其次,在互动、开放、自由的社交媒体上,网友也不惮于倾诉、宣泄负面情感,“杠精”“喷子”“阴阳师”大行其道,具有负面评价功能的“夺笋”也满足了情感宣泄等表达需求。再次,网络技术为音视图结合的多模态传播方式提供了便利,图像符号传播方式尤其发达。“夺笋”蕴含的形象生动活泼,容易演绎出与“抢夺竹笋”相关的表情包等视觉符号,十分契合网络交际的需求。

结语

通过以上讨论可知,“夺笋”主要有形容词和动词两种用法,虽然是谐音词,但无论在语法还是语义方面都不是对“多损”的简单重复,而已经发展出一些新的语用特点。“夺笋”的传播动因主要包括方言文化的影响、认知机制的作用、社会心理的反映和网络语境的催化。至于“夺笋”的其他相关问题,如其生命周期有多长,对网络传播生态会产生哪些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测与研究。

(本文原刊《语言文字周报》1910期,

2021年10月16日出版)

本期编辑:长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流行语的认知语义分析——以《咬文嚼字》版“十大流行语为例”
冲鸭是什么意思 冲鸭是什么梗
网络谐音词知多少
佳作推荐(七)
社交新风 | 流行语的透明度
最新一期《咬文嚼字》剖析当下热词的语义拓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