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裘锡圭忆“大师班”
userphoto

2022.07.18 中国台湾

关注

来源:“文汇学人”公众号

作者:单颖文

“我们此刻非常怀念曾参与马王堆简帛整理工作并作出重要贡献的已故学者唐兰、张政烺、朱德熙、顾铁符、于豪亮、马雍等先生,他们的工作为马王堆简帛后来的整理工作奠定了极好的基础。”在此次《集成》发布之际,今年79岁的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成员、复旦大学教授裘锡圭写下这样一段话。

他提及的这些老先生,都是1974年3月起在“红楼”里承担马王堆帛书整理工作的专家,不少是“大师级”的人物。1974年初文物出版社召集一批专家,是为了整理临沂银雀山竹简孙子、孙膑兵法和马王堆帛书《老子》。裘先生说,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出版帛书整理研究成果不署个人名字,“工作中,大家彼此帮助,合作得很好”。他记得,当时对唐兰先生和马雍先生负责整理的《战国纵横家书》中一些释文有些不同意见,“唐先生知道了,就到我住的地下室来找我,记下了我的意见作为参考。”

还有一件事令裘先生印象很深。当时甲本《老子》交稿时间紧迫,残损又多,在交图版定稿前一天,整理人员还想尽可能多地再拼上一点残片。考虑到这个工作需要“开夜车”,朱德熙先生就建议当时最年轻的裘先生去做这项工作,没想到“唐兰先生当时的神情简直有点像一个原先说好要上什么地方去玩儿的,临时因为下雨去不成因此一肚子懊恼的孩子一样”(引自朱德熙先生回忆唐兰先生的文章)。最后,大家只得同意唐兰先生去做。第二天一早发现,年过七旬的唐兰先生不仅把残片全部贴好,还新拼上去不少碎片。

在裘先生身上,“大师班”的作风依然明显。“裘先生那么大年纪了,治学还是很严谨,很多释文和注解仍然自己去做。”《集成》编委、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冯宝志说,眼看今年7月底是截稿期,精益求精的裘先生到了7月下旬还没交稿,“老先生把自己给急得病了”。

在裘先生的家中,有一个1米来高的特制书桌。裘先生坐在桌前,桌面几乎和他的脖子在同一高度。每每看书稿,有眼疾的裘先生就摘掉眼镜,把稿纸放在书桌上,低下头,几乎贴着纸面,细细校稿,间或用笔删改。裘先生说,如今他的眼睛、精力都不行,很难再做拼复工作,“这次《集成》得以出版,青年学者是主力。”这些学者来自他所在的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对于这个14人组成、年龄跨度从“30后”到“80后”的学术团队,裘先生评价说:“合作精神与当年的帛书整理小组一脉相承。”

裘先生说,现在他看书看得少,如果年轻人看到跟他的研究有关的资讯,都会及时向他反馈。他们有不同意见,基本上也能无顾虑地向他提出。“如果我端一次架子,可能他们以后就不说了,那得有多遗憾?”

裘先生认为,年轻人如果对学术有真正的爱好,又有一定的基础,只要勤奋学习工作,并非一定要二三十年才能“出师”,有些十年左右就能达到很高水平。“一个学术单位有责任培养年轻人,创造学术第一的气氛和学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整理国故 传承经典:上古社大师全集相继问世|大师|全集
邬可晶|《老子今研》——带你重新认识老子
鼠年看历代大师怎么写“鼠”字1
汉隶《马王堆帛书》第三部分(完)学隶的关注
汉隶《马王堆帛书》
汉隶《马王堆帛书》第一部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