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守奎等:万物是怎么产生的——“育”与”化“
userphoto

2022.09.05 中国台湾

关注

万物是怎么产生的

——“育”与“化”

李守奎、王永昌

编者按:李守奎教授和王永昌博士的新著《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通过对具体字例的形体结构的分析和发展演变的考察,将汉字的来龙去脉、结构理据、字际关系、文化内涵浓缩在一篇篇千余字的短文中,生动展示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全书150讲构成了一个形散神聚的整体,是汉字阐释理论和方法探索的一次成功实践。经李守奎教授和王永昌博士授权,汉字学微刊开辟“汉字阐释”专栏,连载有关内容,敬请期待。今天推送第十七讲“万物是怎么产生的——'育’与'化’”。

本讲要点

“子”是婴儿,倒过来的“子”可以是出生过程的婴儿,“育”“毓”中都有倒过来的“子”。“人”是成人,婴儿也是倒过来的人,“化”的本义也是生育。

汉字说解

子、

、育、毓、化、生

前几讲讲了“人”字和它的各种变形,但它不论怎么变,还是个“人”字。接下来我们还是讲“人”的变形,但是它变了以后就不再是“人”字,而是另外的一个字了。先从倒过来的“人”说起。

人在什么时候头是朝下倒过来的?第一种情况是人出生的时候,头朝下是顺产,头朝上那就是逆生。逆生是要出人命的。第二种情况,人从高处坠落的时候,不论是山崖,不论是高楼,坠落时由于人的上半身要比下半身重,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掉下来的时候都是头朝下,那是很惨的。第三种情况是被人家悬挂起来,在脚上拴个绳子,倒挂起来的时候头冲下。

这三种情况汉字里都有专门的字,今天就先说第一种情况。

表示人出生的词很多,现代汉语有生孩子、生产、生育,古书里边还有“化育”,天地之化育,化育的意思就是生育。《周易》里边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咸卦》),“化育”就是这个化生。“化”“育”“生”都是“生育”的意思。人间万物是从哪里来的?古人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他们把天和地想象成一对夫妻,天地和合,生出万物。“天子”最初的意思就是天之子。开个玩笑,如果真是天地交合化育万物,那牛羊猪狗岂不也成为“天子”了?但这话又怎么敢说呢!

思想的问题很复杂,我们留着慢慢去体味。现在我们回到汉字本身。我们说生育就是生孩子,但是现代汉语中“育”不能够单独使用,不能说“某某育了一个孩子”,只能说教育、育婴室、育英学校等,所以很多人认为“育”是哺育、教育的意思。很少有人把这个“育”直接与生孩子联系起来。在讲这个之前,我们先讲一点点小知识,“子”和“倒子”的区别。儿子的“子”,最初的字形像个婴儿,不用追溯到太远,追溯到小篆就非常清楚。“子”的小篆是一个象形字,是脑袋挺大、两手举起的婴儿。

(《说文》小篆)

上面那个就是圆圆的头,下面只有一只脚,因为小孩裹在襁褓里,有脚也不会走,所以就不突出腿脚了。两只小手举起来,很形象,如果你已经有孩子,或者看见过出生不久的小弟弟小妹妹,你一定会感叹古人造字观察的细致和画简笔画的功力:圆圆的大脑袋,小手举起来,非常可爱。那这个婴儿倒过来是什么样?

肯定是脑袋冲下,两只手也冲下了。小篆生育的“育”,上半部分就是脑袋冲下倒过来的一个小孩,这个字还有一个异体字——毓,这个异体的“毓”字在人名里边还可以偶尔看到。

小篆中生育的“育”上半部分就是脑袋冲下倒过来的“子”。为什么呢?

,养子使作善也。从
肉声。《虞书》曰:“教育子。”
,育或从
。(《说文》)

我们在古文字中也找到了这个“毓”字,甲骨文和早期金文中的“毓”字很形象:

这个字在甲骨文中还有从“女”、从“母”、从“每”的不同异体:

女性生了孩子就是母亲了,“母”字就是在“女”的胸部加两点,有人说像哺育婴儿的乳房,合情合理!不论是女性,不论是母亲,她们都是生孩子的主体,我们再看这个生育主体臀部的下面是什么?就是倒过来的婴儿,出生过程中的婴儿,头朝下,那是顺产。那小点是什么呢?这些小点应该就是羊水、血液之类流出来的液体。这简直就是一幅生育图。

为什么《说文》说的那个异体字“毓”左边是个“每”呢?这还得讲一点点小知识——“母”和“每”的关系。“每”其实在最初的时候就是母亲的“母”,只不过比母亲的“母”头上多了一根簪子。在古代,女性头上戴簪子,表示已经成年,叫做“及笄”,所以说这个字表示女性可以生孩子了,与乳房发达的“母”表示生育的主体是一个道理。

怀孕时胎位很重要,出生时就更加重要了。我们刚才一再说头朝下是顺产,头朝上是逆产,逆产很危险。在医疗不发达的古代,女人生育是鬼门关,胎儿在降生为人的这个关口上,母亲却是在变成鬼的这个关口上。《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里边记载着一个故事,说春秋时期郑武公的夫人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就应当是嗣子,又生了一个小儿子,这两个儿子出生时候的状态不一样。老大出生的时候因为是逆生,应该是脚丫子先出来了,就惊着他母亲了,从此以后他的母亲对他深悟痛绝,不仅给他起了个名“寤生”,意思就是难产,还一直努力废弃他的储君地位,想把小儿子扶上位。等到寤生做了国君以后,他的母亲还一直想方设法颠覆他。这样的母亲虽然是个个例,但我们也足以看到逆生的危害了。

我们明白了“毓”字中这个头朝下的“子”的重要含义。“育”字晚出,但上面的那个倒子表意清晰。明白了这个字,再看化育的“化”。前面说过,化育万物就是生育万物,“化”就是“育”,同义词连用。“化”字与“育”字不仅意义相同,而且在文字的构义理据上也非常相近。我们看一看,甲骨文中的“化”字:

前面一个人,后面一个倒过来的人,过去一般就理解成一正一倒表示变化。但是这个字大概最初表达得不会如此的抽象。我怀疑本义还是生孩子,理由有三个。首先,“化”字生育的意义很古老,与“育”是同义词,前面已经说过。第二,从文字构形上说,不论是“女”“母”“每”“人”,她们都是人,都是可以生孩子的人,生出的婴儿也是人。仔细观察一下,甲骨文左侧那个人写得还有点特别,膝盖弯曲,臀部翘起,这可不是一般的变化,这一弯一翘,就成了另外一个字了。是什么字以后再说,意思大都与臀部相关。第三,生孩子本来也是一种变化,从怀孕到生命的诞生,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所以“化”字引申出变化的意义也合情理。

顺便说一下生育的“生”字。生也有“生孩子”的意思,直到今天还是如此。这个“生”字为什么也有“生育”的意义呢?现代汉字已经想象不出它是个什么了,一看到小篆,我们大致就明白了:

,进也。象艸木生出土上。(《说文》)

再看看古文字中的“生”字:

草木从土地上长出来。下面是地面或土,上面是“艸”字的一半——屮,古书里边给它一个与“彻”相同的读音,其实它就是“艸”字的省写,也就是“草”字。草木的出生是从地面破土而出,人的出生是与母体分离,主体不同,方式不同,但结果都是出生,二者有相似性。生既可以是草木的出生,也可以隐喻动物、人的出生。

侧立的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如果变化大了,比如倒过来,就不再是“人”字了,它是什么字呢?我们下一次再讲。

注释

①造字的时候可能还没有这样的礼制,也不排除是装饰或区别的文字部件的可能。

②《左传》隐公元年: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③史墙盘的“毓”字作

  。

理论延伸与思考

字符倒写是早期表意字的重要表意方式之一。倒写比正写要难写,倒写都有其特别的用意。在文字的演变过程中,倒写的意符要么变成一个记号,要么类化为形体相近的同形部件,需要溯源才能探明其构形理据。


作者简介

李守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

王永昌,吉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博士后,现任山西大学文学院讲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育:何生我苍苍 何育我黄黄 | 每日一字
叹为观止!这些汉字成精了,不信你倒过来看看
细说汉字:熹
细说汉字:守
《中庸》经典赏析: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一个“诚”字
“了”字为何是很恐怖的字?“了”字倒过来怎么读拼音?与“屌”同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