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子的“斯人”和“是人”
userphoto

2022.10.29 中国台湾

关注

这两天,好些人给我留言,问中学语文课本里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其中的“斯人”,现在语文课本都写成“是人”,到底哪个是对的?而且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出来声明,说他们发行的语文课本里从来不存在“斯人”这个版本。
这就奇怪了。
我可以打包票,在我上中学的时候,课本里肯定是“斯人”,因为每次背诵到这里,我都是马上转为平声,而不是去声。作为一个南昌人,我可能翘舌和平舌部分,s和sh会搞错,但我从小熟背诗词,对平仄是很敏感的,所以要说我把“是人”错读成“斯人”,那简直是侮辱我的语感。而且我念中学是在八十年代中期,那时候高考还是全国同一卷,语文课本应该是人教社一家发行,不大可能有另外的版本。
因此还特意问我的老同学方子郊,他是古典文献博士,也斩钉截铁说是“斯人”。而且看网上的调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认同是“斯人”。但网上贴出的正规语文课本,又好像真的没有一个是写作“斯人”的(有些“斯人”版可能是教辅),到底怎么回事呢?
方子郊说,旧课本基本都会回收销毁,化为纸浆。但这个解释不能满足我,毕竟课本发行量那么大,总有没化为纸浆的,而且为数绝对不会太少。
还有人说AI篡改了以前的课本,试图抹去一代人的记忆。这就太科幻了,鬼才会信。
另有人说,其实是课本以外的书写成“斯人”,我们耳濡目染,修改了自己的记忆而不自知。这点我也不认同,除了课本之外,我们有几个人读过什么课外书?别说那些初中生高中生,就算本科生以上,读课外书的都很少。修改自己记忆个鬼。
不过,上面两种说法倒确实让我毛骨悚然。集体的记忆都不可靠,还有什么是可靠的?
以上都是闲扯。如果我们大部分人的记忆没错,到底错在哪里呢?
我觉得是人教社语文课本编辑室的编辑没有全面翻检过往的版本,说话过于武断。为什么要这么武断呢?我哪知道。不过如果藉此编一个反乌托邦电影剧本,一定比较惊悚。
因为我没有以前的语文课本,因此我说不出什么确定答案。
至于从学术本身来说,我查了《孟子》的版本,没有查到有“斯人”的异文,可知当初编纂语文课本的人,并不是找到了什么版本依据,而是纯粹的失误。当然,从词义来看,“斯”和“是”意思没有差别。从我们的文献语言知识来看,“斯”和“此”是很近的同源词,声韵都近,“斯人”就是“此人”,也就是这个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此人也”。出土竹简里,传世文献写成“斯”的字,出土文献往往写成“此”,比如《老子》:“天下皆知善,斯其不善已。”马王堆帛书甲本“斯”写成“此”。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可知两者的读音和意思相当密切。
至于“是”字,目前似还没发现可以确切无疑和“斯”相通的例子(有学者列举过一两例,但不一定可靠)。不过古书上有些时候“是”和“此”有异文,比如《左传·成公十六年》:“女不可,是皆君也。”《国语》的韦昭注引这句,“是”写成“此”。《孟子·公孙丑上》:“如此则无敌于天下。”贾公彦疏引“此”为“是”。
从“斯”“此”常有异文,“是”“此”偶有相混的情况来看,“是”和“斯”也可能是较远的同源词,它们都是古支部字,只是声母有距离,可能是不同古方言区的差异。
语文课本产生的舛误,应该主要跟其意思相近有关。至于编辑室为什么都不认,大概他们觉得这是一个重大的出版错误,而且错了很多年,影响了一两代人,因此害怕了?其实没必要吧,我认为不是什么大错误。而且我相信,最终会有人找到“斯人”的版本上网。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网友吵翻了!人教社回应
“是人”和“斯人”略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还是“是人”?古文专家:古代文献中都有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童年】泛黄的记忆:80、90年代小学语文课本插图
泛黄的记忆:80年代小学语文课本插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