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溫故丨李學勤:《東周與秦代文明》導論

中國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按照中國古籍中的傳說和記載,唐、虞、夏、商、周是最早的幾個朝代。夏、商、周合稱“三代”,或者加上虞(唐包括在內)稱爲“四代”。1899年,在河南省安陽的殷墟發現了商代的甲骨卜辭;1928年,開始了殷墟的考古發掘;20世紀50年代以後,有關的考古發掘更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一系列考古發現,使人們對商代的歷史文化有了較明確的認識。至於商代以前的夏文化,當前中國的考古學界和歷史學界正在進行研究和探索。

 

周代是中國整個歷史上歷年最長久的一個朝代。關於周朝建立,即周武王伐商、推翻商朝統治的年代,從來有不同的說法,迄今尚無定論,但大致說來總在公元前12世紀末至11世紀的範圍之內。周繼承了商朝的傳統,是一個有着廣大統治區域的統一王朝。在周王直接治理的王畿周圍,分封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同姓或異姓的諸侯國;在諸侯之間和周圍,又有不同程度上從屬於周朝的很多方國部族。諸侯國的國君是世襲的,但在政治和經濟上都對周王室負有規定的義務。有學者研究指出,周代的諸侯國並不像有些人所想是獨立的政權,而“與後世地方政區的地方官領有一定的統轄範圍並代表中央政府在轄區內行使權力,爲國家徵收賦稅,維持社會秩序等等方面大有形似之處”[1]。自周武王時起,周王居於在今陝西省長安縣的宗周。周朝建都宗周的二百幾十年,史稱西周。

 

與商朝相比,周朝的統治並不是那麼成功的。武王逝世後,商的殘余力量曾乘周王室內部紛爭之機,謀求恢復,幸有周公東征三年,才得到平定。武王之後的成王、康王兩代,廣封諸侯,號稱升平,其時間不過四十年左右。周昭王南征荊楚,死於漢水之上,是西周政治史上一次嚴重的挫折。他的兒子穆王也有進一步擴充疆域的雄志,實際却耗損了周室的實力。隨後西周中期的幾代,只能守成,再也不能有新的擴展。社會的內部矛盾逐步激化,同時又出現少數民族的侵擾,東南的夷人、北方的玁狁都對周朝構成了威脅。西周晚年,周厲王由於政治上壓制人民過甚,被國人趕走,由大臣周、召二公共和行政。其子宣王即位後,力圖振作,一時中興,仍未能持續下去。周幽王時,政治腐敗,社會動蕩,加上西方少數民族犬戎入侵,西周王朝終於覆亡了。周平王遷都於在今河南省洛陽的東都,史稱東周。

 

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年,從這一年起,周史有準確紀年可稽。東周開始於周平王元年,即公元前770年。整個東周時代大體分爲春秋和戰國兩大時期。所謂春秋時期,本得名於傳經孔子改削的魯史《春秋》一書,原指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的一段期間;戰國時期的起始,也有種種異說[2]。爲方便起見,現在學者們多借用《史記·六國年表》的起點,即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6年,作爲戰國之始。同樣的,東周應到周赧王卒,即公元前256年終結,一般也延長到秦的統一即公元前221年。這樣,東周時代和春秋、戰國兩時期的年代就是:

 

  東周 公元前770—前221年

  春秋 公元前770—前477年

  戰國 公元前476—前221年

 

這純是爲了便於記憶,雖然從考證角度來說是有不少問題的。

 

平王東遷後,周室不再有控制諸侯的力量,形成諸侯力政的局面。擁有較强經濟、軍事實力的諸侯國,競相吞併鄰近的弱小諸侯,周王對此無力干涉,只得予以承認。其結果是强者愈强,出現實際左右全國政局的霸者。春秋時期,習慣說有五霸,究竟指哪幾個諸侯,前人說法不一。這一時期最主要的諸侯國,當推魯、齊、晉、秦、楚、宋、鄭、吳、越等(圖1),所謂五霸即指其間代興的一些國君。諸侯國中,居處於中原一帶的華夏諸國,與被視爲蠻夷的楚、吳、越及秦(秦實際上遭到歧視)又有矛盾。華夏諸侯的霸主,如齊桓公、晉文公,以匡扶王室爲旗號,盡力遏制所謂蠻夷之國,特別是楚國勢力的發展。

 


圖1 春秋時期形勢圖(江河地區)


諸侯國的內部也不是平靜的。和周室的衰微一樣,不少諸侯國的公室也走了下坡路,政權被一批卿大夫甚至卿大夫的家臣所把持。結果有的諸侯國的君位被卿大夫取代了,有的由於幾家卿大夫勢力相當,分割成幾個政權。諸侯與諸侯之間、卿大夫與卿大夫之間,有時聯合結盟,有時紛爭頡頏,更增加了局勢的複雜混亂。古人說“春秋無義戰”, 意即指此。由統一走向分裂,是春秋時期的總趨勢。

 

戰國時期,分裂的情況繼續發展。所謂“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爲戰國,貪饕無恥,競進無厭,國異政教,各自制斷,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功爭强,勝者爲右,兵革不休,詐僞並起”[3]。這裏說的“萬乘之國七”,是指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一般常稱爲七雄 (圖2)。其餘的諸侯國,或早被吞滅,或被削弱而僅能苟存,在政治上已不能起很大作用。即使有的在短時間內强盛,如中山與宋國,也只是曇花一現。周天子在列國相繼稱王的形勢下,最後歸於絕滅。這是中國歷史上分裂最嚴重持久的時期之一。

 


圖2 戰國時期形勢圖(黃淮地區)


然而,中國重新統一的基礎也就在列國兼併戰爭之中奠立了。經過東周時代長時期的變亂,各民族各地區的文化得到了空前的融會交流,人民要求結束分裂動蕩的局面。西方的秦國憑藉强大的經濟、軍事力量,先後兼併了東方六國,建立起中央集權的秦朝。秦的統一功業是不可以抹殺的,但秦朝的暴政觸發了新的社會矛盾危機。僅僅十五年的時間,秦的統治即在農民大起義及諸侯叛秦的浪潮中被推翻。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即位,開始了中國一個重要的新朝代——漢代。

 

政治史上東周時代充滿了戰亂和分裂,然而在文化史上,這一時代却是前所未有的繁花絢麗的黃金時期。春秋中期以後的中國,社會生產和科學技術取得顯著的進步。若干諸侯國在政治制度上通過曲折道路,進行了改革,對發展經濟起了重要作用,這也正是階級關係變化的具體表現。春秋晚期到戰國,是人們所熟知的“百家爭鳴”的偉大時代。

 

諸子百家的湧現,使思想文化的面貌爲之一新。學派的流傳分佈有其地域上的特點,如儒家起於魯國,傳佈於齊、晉、衛;墨家始於宋國,傳佈於魯以至楚、秦;道家起源於南方,後來在楚國和齊、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於三晉,盛行於秦;陰陽家在齊國較多,隨後在楚、秦等國都有較深影響;縱橫家則多出於周、衛等地,周遊於各國之間[4]。這個時代可與西方歷史上的古典希臘媲美,在科學、哲學、歷史、藝術、文學等各方面都出現了傑出的人才,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秦統一後曾焚書坑儒,禁止詩書百家語,但文化的傳流並未因之斷絕。

 

還需要看到,東周到秦代在中國社會發展史上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轉折。如何看待當時的社會變革,目前學術界尚在討論[5]。無論如何,西周、東周之際,春秋、戰國之際,戰國與秦代之際,都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轉捩點,在研究上不可忽視。

 

東周時代留下來大量的文獻,是研究這一段歷史的憑藉。由於秦代的禁絕,有一部分著作損失了,但《漢書·藝文志》所列漢朝保存的書目,仍有很多這一時代的作品。《漢志》所記述的圖書,經約兩千年後,現在自然不能全部見到,不過較之西周,有關典籍要豐富很多倍。這些典籍和歷代的注疏箋釋,是古代思想文化的巨大寶藏。

 

研究春秋時期,《左傳》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左傳》傳爲魯國人左丘明所作,記述當時歷史事件,備極詳明,於史學史有很高的地位。此書傳到漢代,屬於古文經的範圍,在兩漢的經學學派爭端中,受到今文家的攻擊,其影響及於清代漢學,釀成懷疑《左傳》的風氣。經過多年辨難,《左傳》的可靠性已爲多數學者所公認。事實說明,司馬遷《史記》關於春秋史的敘述幾乎均出自該書[6],絕不像今文學派所說系後人僞作。《左傳》的注本,清人劉文淇的《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7]最負盛名,可惜印行的原稿本不完整,近年有學者續作,也還沒有出版。楊伯峻先生所著《春秋左傳注》[8],博洽而簡明,是最便於閱讀的本子。

 

關於戰國時期,就沒有像《左傳》這樣一部系統的史書。雖有《戰國策》一書,然系縱橫家所用讀本,內容淩亂,且多懸擬之辭。《史記》有關戰國史的敘述部分,可以看出用了很大功力,却未能臻於完美。前人根據戰國秦漢各種子書,以及晉代發現的《竹書紀年》等,補正《史記》所載,有顯著成績。這個工作,因爲近些年對古籍有不少新的發現和探索,還應當重新去做。陳夢家先生曾撰有《六國紀年》[9],試以器物銘文檢證戰國的編年,其工作也值得繼續並加以發展。願意比較詳細瞭解戰國史史料情況的讀者,可看楊寬先生《戰國史》的有關論述。[10]

 

外國學者有時用“原史時期”(Protohistory)—詞,以稱呼古代文獻很少、考古材料的重要性超過或等於文獻材料的時期[11]。很顯然,東周和更早的商和西周不同,已經脫離了這種“原史時期”而跨入真正意義的“歷史時期”了。利用傳世的典籍來探討東周至秦這五個半世紀的歷史文化,是許多代學者從事過的艱巨工作。不過這一時代的文獻大都古奥費解,而且由於傳流久遠,難免後世竄易增刪,有失真之處。爲了揭示歷史的真相,考古材料仍有其不可缺少的重要性。

 

考古學能印證歷史文獻,更重要的是提供文獻所沒有的材料,使人們直接接觸古代文明的遺存。例如東周時代周和各主要諸侯國的都城,古書有不少描寫記述,現在這些城市遺址的發掘,不僅證實了文獻記載,又告訴我們很多新的知識,如城市的具體佈局、建築的技術等等。墓葬的制度和隨葬的物品,加深了對古代禮制的認識。出土的大批文物,是文化史、藝術史上的瑰寶,也是科學技術史研究的珍貴依據。器物銘文及其他古文字材料,對探討當時歷史文化有很高的價值,自更不待言。

 

東周和秦代的考古研究,已有長時期的積累,內容異常豐富。中國傳統的金石學,包括金文、石刻、古鏡、古錢、陶文、璽印等各個方面,都爲這一時代的研究準備了相當數量的材料和可繼承的成果。新中國成立以前,河南洛陽金村和新鄭李家樓、山西渾源李峪、安徽壽縣朱家集、四川成都白馬寺以及湖南長沙等地的幾次盜掘和偶然發現的大批寶貴文物,都聞名於世界。

 

科學的考古工作在中國開始於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東周考古有過幾次重要發掘,河南省浚縣辛村、汲縣山彪鎮、輝縣琉璃閣及河北省易縣燕下都遺址等地點爲其顯例。不過,真正大規模的調查和發掘,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有可能全面鋪開。建國以來的五十幾年,有關東周和秦代的考古發現真是數不勝數[12]。這方面的工作,目前仍在迅速發展之中。

 

把文獻和考古成果綜合起來,我們覺得不妨把東周時代列國劃分爲下列七個文化圈。

 

以周爲中心,北到晉國南部,南到鄭國、衛國,也就是戰國時周和三晉(不包括趙國北部)一帶,地處黃河中游,可稱爲中原文化圈。夏、商 和西周,中原文化對周圍地區有很大影響,到東周業已減弱,但仍不失爲重要。

 

在中原北面,包括趙國北部、中山國、燕國及更北的方國部族,構成北方文化圈。北方原爲營遊牧生涯的少數民族所居,受中原文化浸潤而逐漸華夏化,連北方少數民族所建諸侯國如中山也不例外,但仍有其本身的特點。

 

今山東省範圍內,齊、魯和若干小諸侯國合爲齊魯文化圈。其中的魯國,保存周的傳統最多,不過從出土文物的風格看,在文化面貌上更近於齊,而與三晉有別。在這個文化圈的南部,一些歷史久遠的小國仍有東夷古代文化的痕迹。子姓的宋國也可附屬於此。

 

長江中游的楚國是另一龐大文化圈的中心,這就是歷史、考古學界所豔稱的楚文化。隨着楚人勢力的强大和擴張,楚文化的影響殊爲深遠。在楚國之北的好多周朝封國,楚國之南的各方國部族,都漸被囊括於此文化圈內。

 

淮水流域和長江下游有一系列嬴姓、偃姓小國如徐國和群舒等,還有吳國和越國。如果我們把東南的方國部族也包括進去,可劃爲吳越文化圈。這個文化圈南至南海,東南及於臺灣,雖受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影響,也自有其本身的特色。

 

西南的今四川省有巴、蜀兩國,加以今雲南省的滇及西南其他部族,是巴蜀滇文化圈。它一方面與楚文化相互影響,向北方又與秦溝通。

 

關中的秦國雄長於廣大的西北地方,稱之爲秦文化圈可能是適宜的。秦人在西周建都的故地興起,形成了有獨特風格的文化。雖與中原有所交往,而本身的特點仍甚明顯。

 

楚文化的擴展,是東周時代的一件大事。春秋時期,楚人北上問鼎中原,楚文化也向北延伸。到了戰國之世,楚文化先是向南大大發展,隨後由於楚國政治中心的東移,又向東擴張,進入長江下游以至今山東省境。說楚文化影響所及達到半個中國,並非誇張之詞。

 

隨之而來的,是秦文化的傳佈。秦兼併列國,建立統一的新王朝,使秦文化成爲後來輝煌的漢代文化的基礎。這樣說,絕不意味其他幾種文化圈對漢代文化沒有作用。筆者曾經指出,楚文化對漢代文化的醞釀形成有過重大的影響[13],而其他文化的作用同樣不可抹殺。中國的古代文明,本來是各個民族共同創造和發展的,只有認識這一點,才能看清當時文化史的全貌。

 





[1]李志庭:《西周封國的政區性質》,杭州大學《慶祝建國三十週年科學報告會論文集》歷史系分冊,1979年。

[2]楊寬:《戰國史》,第3—5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3]《戰國策》劉向敘錄。

[4]參看侯外廬等:《中國思想史綱》上冊,第59頁,中國青年出版社,1980年。

[5]參看王思治:《中國古代史分期問題討論述評》,《中國歷史學年鑒(1979)》,三聯書店,1980年。

[6]羅倬漢:《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考證》,商務印書館,1943年;鐮田正:《左傳の成立と其の展開》,大修館書店,1963年。

[7]劉文淇:《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科學出版社,1959年。

[8]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1981年。

[9]陳夢家:《六國紀年》,學習生活出版社,1955年。

[10]楊寬:《戰國史》,第5—16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11]GlynDaniel,A Short History ofArchaeology,p. 13,Thames andHudson, 1981.

[12]參看文物編輯委員會:《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出版社,1979年。

[13]李學勤:《新出簡帛與楚文化》,《楚文化新探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

 


文章來源:《東周與秦代文明》,第3-11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

微刊小編:Manu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岳石文化與平度—連載2.1
一片甲骨驚天下—殷墟(壹)
李学勤:走近东周列国时代
【转载】董作賓甲骨文作品精选集展示
溫故丨裘錫圭、陳劍:古文字研究五十年(1949~1999)
令人狐疑的史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