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咀精|百之千之 去愚去诬 ——读《容庚学术著作全集》感言

百之千之  去愚去诬 ——读《容庚学术著作全集》感言


 20年前,在容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会上,本人曾经就容先生治学的方法和途径加以归纳,指出“以目录为治学之阶梯”,“以原始材料为治学之根本”,“以考据为治学之手段”,和“以善通变为治学之目标”四项,是容庚先生治学的四大特色。现在,《容庚学术著作全集》出版了,它再次具体而生动地证明,容先生的这些治学特色,既是先生自己学术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为先生大量学术成果所证明了的一条成功之路,它对于从事相关学科的专业工作者来说,无疑是可以终身受益的。

然而容庚先生的《学术著作全集》在为学、为师和为人方面,更加具有普世的价值。先生经常向学生强调的是,见于《礼记·中庸》中的这一段话:“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里的“百之”、“千之”,意思是说:别人一次就能做到的事,自己要做它一百次;别人十次就能做到的事,自己要做它一千次。果真能够做到,那么,愚蠢者一定会变得聪明,柔弱者也一定会强大起来。容先生自己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每天黎明即起,必伏案读书写作数小时,即便是“文革”期间身处逆境之中,也莫不如是。容庚先生这上千万字的著作,就是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而每一个字也都是一笔一笔写成的”(1978年容庚先生将《丛帖目》手稿交给中华书局香港分局的李祖先生时说的话)。正是先生这种“百之”、“千之”坚毅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才成就他从一个中学生到大学者的“质”的飞跃。

容庚先生经常强调的另一段话,是见于《韩非子·显学》篇的名句,容先生在他的成名之作《金文编序》的结尾中着重指出:“吾闻之《韩非子》曰,‘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著录彝器,审释文字,余惟愚且诬是惧。读是书者,希纠正焉。”在这段文字里,容先生引用《韩非子》的话来解释什么叫“愚”?什么叫“诬”?先生认为在治学的问题上,凡是没有经过验证就加以肯定的做法是愚蠢的;无法加以肯定便把它作为论证的依据则是欺诈的。容先生进一步联系自己的工作强调指出,“著录彝器”、“审释文字”,自己最惧怕的就是这种既“愚蠢”又“欺诈”的行为。所以,他希望读《金文编》的学人,能够本着这种精神来加以纠正。这句话的正面理解,就是先生所著录的青铜彝器和所考释的古代文字,都是经过严格的“去愚”、“去诬”的。由此可见,“去愚”、“去诬”正是容庚先生治学严谨和注重实证精神的具体体现。杨树达先生在《颂斋述林·序》中也盛赞先生“立言矜慎不苟,于其所未达,丘盖不言。凡缪悠之谈,怪奇之说,于君所著书中穷搜力索,决无由得其踪影。其示从学者之言曰:‘古文字之学,纂录其文,考释其义,而参证于经史,乃为尽之。’”值得指出的是,容庚先生这种“为学”的态度,也同他“为人”的态度互相吻合和互为表里的,可以这么说,“去愚”、“去诬”就是容先生在学术上的高风亮节。本人深信,凡是读过《容庚学术著作全集》的人,一定会亲身体验到,先生这种严谨、正直的精神,也完全贯穿于这部皇皇巨著的字里行间,这也正是我们必须从中学习和认真吸取的精华所在。

容庚先生在《金石书录目》中引宋代郑樵《通志·校雠略》的话说:“学之不专者,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者,为类例之不分也。有专门之书,则有专门之学,有专门之学,则有世守之能。人守其学,学守其书,书守其类;人有存没而学不息,世有变故而书不亡。”容庚先生毕生献身于教育和学术事业,既著专门之书,又传专门之学,更献专门之藏,造就专门之才。使“人有存没而学不息,世有变故而书不亡。”这就是先生对我国教育和学术事业的不朽贡献。

          (《古文字研究》第30辑,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容庚学术著作全集》目录
陈英杰:容庚研究的当代意义
容庚与东莞㉕|记者带你看展之容庚生平展:立体展现一个“大写”的容庚
篆刻研究 | 金石书画终一生
悼傅璇琮先生
《王元化集 · 卷九书信 · 致劳承万(五通)》读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