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怀念我的温州老师

知道郑张先生病笃已有一段时间了,5月19日开东亚语言谱系与语言接触会议,突然传来先生去世的噩耗,心里还是一惊。年前准备这次会议的时候曾想请郑张先生来复旦再发表高论,老潘说郑张病重,来不了了。临近会议,老潘还说自己这次能不能参加会议得看郑张的身体状况。想不到就是我们开会的第一天传来噩耗!

 

2001年郑张先生厦门留影


认识郑张先生大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复旦读书期间他有几次来复旦“私授学问”,所谓的“私授学问”就是那种不是学校或者中文系正式邀请的,只是因为他好为人师,想把满腹经纶倒出来传给我们年轻人,当然这种讲课是没有报酬的,顶多我们陪他一起去学校食堂吃顿学生餐,郑张先生不在乎这些,看他传授时那股兴奋劲儿就知道他已经得到了十二万分的满足了!我永远忘不了他讲授时因为国语结巴说不出,睁大眼睛,头上冒汗,满腹学问无法畅快吐出来的那种情景。我想他声音大、说话急,大概就是因为有时无法畅快用国语表达的原因,所以不熟悉他的人以为在跟人吵架,熟悉他的人跟他共享其乐!那时他工作在北京,家在温州,每年几次温州北京来回,都是途径上海。上海温州来回是坐船的,上海北京来回则是火车。彼时温州上海来回的船票以及上海北京的火车票并不是那么好买,往往买一张船票得很早去排队或者动用各种关系,遇到买不到票或者台风船走不了,郑张先生几次在我家留宿,所以连我爸妈都很熟悉他。我父母跟他年龄相仿,谈起文革故事和戏曲十分投机(郑张的叔父是戏曲家)。我父母觉得他的名字怪异,问他怎么称呼,他说别人都叫他郑张,就叫郑张好了。我父母还是觉得叫郑张不够尊重,一直叫他温州老师,(我妈妈还时常提起另一位熟悉的人物,“苏州老倌”=石汝杰)。每当这位温州老师来借宿我家,一夜说话,我们俩很难睡安稳觉。这位憨厚的温州老师经历奇特,个性鲜明,有很多优良品质值得我们晚辈学习的,他许多做学问的经验也是值得我们这些晚辈学习。下面记录一些我所见识的郑张先生,深切怀念我的温州老师。

 

张先生晚年在京寓所


郑张先生古道热肠、诲人不倦,凡是向他请教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我刚踏入语言学之门曾请教他是如何学好国际音标。我知道他自学成才的经历,心里十分好奇,他没受过正规的语音学训练,怎么能如此娴熟掌握好国际音标?他说语言研究始于母语,告诉我他自己的经验,学国际音标要从记录母语始,首先得正确记音自己的母语,母语有语感,同音不同音自己一比较就知道。他说他就是通过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里的温州话记音自学国际音标;二是要多调查方言,在记音的实践中逐步掌握国际音标。我听从他的话,就仔细拜读当时刚出版的许宝华、汤珍珠、钱乃荣“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方言》1983年文章)记音,一边自己发音,一边揣摩他们的记音,一边学习记音,最早的连读变调记音就是这样学会的。以后随着方言调查多了,国际音标自然就越来越熟练了。我以后自己做老师了,铭记郑张老师的教导,要求我的学生首先记录自己的母语语音作为入门的第一个功课。其实我们仔细看看郑张先生的学术经历和成就,他都是以自己的母语为起点做研究的,他自己也说学习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就是对照着自己的温州话。他的上古音研究更是如此,如早先跟王力先生讨论的歌部拟音可以看出母语温州话的影子。我想他音韵学、方言学、汉藏语等领域取得很高的成就,除了跟他个人的颖悟聪慧有关外,还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得益于他对自己母语的深究。语言研究从母语始,诚哉斯言!


郑张先生早年调查温州方言


八十年代中的一个夏天,郑张先生衣衫褴褛,面容疲倦到我家来,正赶上我们在吃晚饭,所以请他一起吃,他说今天不客气了,要多吃一点。他刚从皖南调查回来,当地发大水,在山上一个多月出不来,整天咸菜糙米度日。他一边吃一边说着当地的发大水的情景,看着他吃得香,我们全家也十分开心,晚餐吃得精光。晚上跟我大谈宣州吴语全浊声母的读音,他说宣州地区肯定是吴语,特别是下乡,城里是江淮官话,下乡一般都是吴语,塞音能三分,但是浊声母不是我们通常的b d g,是边音、滚音等那一套。我当时发觉刚才来时的满脸倦容已一扫而光,现在变得眼睛发光、声如洪钟,半夜了还不愿意睡觉!这次的调查成果郑张先生写成论文“皖南方言的分区”发表在《方言》1986年第一期上,《中国语言地图集》就是根据他的建议设立一个新的吴语次方言—“吴语宣州片”。


大概是八十年代末还是九十年代初,他要把温州家里的书籍和资料带到北京,事先写信让我去公平路码头接,大热天晚上,他左边肩上搭着一条擦汗用的毛巾,右边肩上挑着行李上岸,完全是一副农民的打扮,行李主要是几袋蛇皮袋。到我家打开一看是一捆捆卡片,大小只有火柴盒那么大,是温州词汇记音和简单的注释。他说从小学四五年级就开始记录温州词汇,这几袋卡片是花了几十年的心血积累的。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小,他说为了节约,自己制作卡片,做的小一点可以多写一些。他如数家珍排列卡片给我看,还让我猜能否看出年代层次。我仔细看了他的卡片,有三种类型的,一种是只有汉字;第二种是除汉字外还有其他类似于国际音标的符号,但并非国际音标,因为我看到有些注音有bb, dd字母串,温州话不可能有这些声母;第三种汉字旁有国际音标注音,我当时就猜出只有汉字的是最早层次,注音字母式的是第二层次,最晚的层次是有国际音标的。三个层次的记录也代表了他三个不同阶段。他说最早小学里不懂音标,只能记汉字,后来觉得有很多温州话的词无法用汉字写出,所以他在中学就仿照汉语拼音造了一套字母标注温州话,大概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代表什么音。后来学了国际音标就直接用上了国际音标。郑张先生字一向写得很小,到了晚年字才开始写大,我猜想可能跟他从小写小卡片有关。不过他还是十分体贴别人,有一次我看他写给台湾何大安的信,写得很大且工整,我甚为好奇,问他怎么改了风格了?他说何先生眼睛不太好,给他写信要大和工整。


2000年郑张先生(左)与何大安合影


郑张先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做学问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温州话的影子和底层;平时评论事物也喜欢跟温州家乡的景和物比较,显出家乡的优势和利好。1989年那年的方言学会在湖南大庸开,火车下来坐汽车去张家界游玩,我坐在他旁,邻近张家界,两边的风景优美、山峰奇特,满车的与会人员啧啧称奇。郑张先生却对我说家乡的雁荡山比这里要好看。我不以为然,87年夏我去过雁荡山,哪有张家界的奇。他说你去的是北雁荡,南雁荡更漂亮,张家界山峰奇特秀丽,我们南雁荡除了有这两个特点外还多一项--雄伟。我听后哈哈大笑,心想真是纯粹的温州人!有一次来我家,正赶上我家包馄饨,所以就一起吃馄饨。他借题发挥大谈家乡的馄饨,说家乡永强镇的馄饨是最好吃的,然后介绍了皮子、馅儿的做法以及它们的叫法,馄饨汤水的滋味,从馄饨谈到馄饨这个词的各地方言的读音、汉字的写法等。他就是那么的直率、纯粹!

 

我在中外大学都待过,见过很多学问大家,这些大学问家也都痴迷自己的学问,不过像郑张先生这样直率、纯粹而又痴迷的学问家实属罕见。他的直率、纯粹让他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但是一个人的秉性是从小养成的,虽为此受苦也很难改变。我们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这种直率、纯粹是何等的珍贵!我们这个社会、学术界不就是缺少这种直率和纯粹吗?!


1987年方言学会郑张先生(左二)

与众学者普陀山合影

潘悟云(左一)、游汝杰(左三)、

钱乃荣(中)徐云杨(右三)、

许宝华(右二)、陈忠敏(右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慈溪中部方言吴拼教程|(一)导言
【沪郊乡音】老古闲话|“腌笃鲜”、“莴苣笋”要避讳(浦东北蔡话、奉贤西渡话)
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
教你用正宗的唐代洛阳口音(接近粤语、客家话和闽南语)读唐诗
吴语源流
南腔北调|十里不同音:浙江方言缘何支离破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