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摘要】张小艳 :敦煌变文疑难字词校释

敦煌变文中有一些字面普通而不易理解的字词,前人每多失校、误录或歧解。文中对“四弘盛愿”等十则字词作了较为详尽的校释,指出敦煌写本的用字,或音近借用,或形近讹误,“形讹”易于感知,“音借”难以察觉,敦煌文献的校读,除了着意于形误字的校勘外,更须重视音借字的通读。

1.四弘盛愿

善惠发四弘盛愿,言道四部僧众,不先是上界菩萨……(S.3050V《善惠买花献佛因缘》)

“盛愿”,王重民等(1957),潘重规(1994),黄征与张涌泉(1997),周绍良等(1998)及郝春文(2017)均照录。“盛愿”不辞,“盛”为“誓”的方音借字。唐五代西北方音梗摄庚清青三韵与齐韵混同,敦煌文献中“盛”(禅纽劲韵梗摄)与“誓”(禅纽祭韵)常音近借用。“四弘誓愿”为佛教文献习见的专名,指四种弘大的誓愿。

2.地蒲银墼

贫波娑罗王言道:“树价金钱,地银墼。”给孤长者言道:“便得。”贫波娑罗王同发盛心,记(系)树千年(钱?),地

银墼,当还过,请佛园中说法。(S.3050V《善惠买花献佛因缘》)

”,王重民等(1957),潘重规(1994),黄征、张涌泉(1997),周绍良等(1998)及郝春文(2017)均录作“满”。蒋冀骋(2005)将“价”读为“挂”,指悬挂;与之相对的“
”也应为动词,词义与“布”近似。又S.4480V《太子成道变文》:“水上如(而)
,并箭(剪)发如(而)
。”其中“
”与“
”,王重民等
(1957)、潘重规(1994)作“蒲”与“
(溝)”,黄征、张涌泉
(1997)作“蒲(铺)”与“藉”,周绍良等(1998)作“蒲(铺)”与“備(構)”,将“
”与“
”合观,可知后三形皆“蒲”之俗讹,句中用为“铺”,指铺展、布列。“地蒲(铺)银墼”,谓地上铺着银砖。

3.噄

父王便取妻与太子,于大街中

玖从(重)彩色楼子上坐。(S.3096《太子成道变文》)

”,王重民等(1957)、潘重规(1994)及周绍良等(1998)皆录作“噄”;蒋礼鸿(1997)以为“噄”应作“繫”;黄征、张涌泉(1997)作“絜”,谓“噄”为“絜”的增旁字,指结束。将“
”录作“噄”可从,但称其字应作“繫”或“絜”之增旁字,仍有不可解处:其字何以写从“口”?“噄”实为“齧”的俗体,句中读为“结”,“噄玖从(重)彩色楼子”,指扎缚九层彩楼。

4.归轮

(太子)至五更,到雪山,先度归轮。(S.3096《太子成道变文》)

“归轮”,以往整理本均照录。据佛典,释迦牟尼初转法沦,首先化度的是五拘邻。“拘邻”,也作“俱轮”,为梵语音译之讹,本为憍陈如之姓,后或代称以憍陈如为首的先受化度的五人,即“五俱轮”。“归轮”当作“俱轮”,“归”为“俱”的方音借字。唐五代西北方音遇、止二摄三等混同,“俱”(见纽虞韵遇摄合口三等)、“归”(见纽微韵止摄合口三等)音同可通。“先度归轮”,言佛成道后最初度化以憍陈如为首的五人。 

5.豔

辉华嘱(属)对如生豔,灼乐(烁)连行似有光。(S.4327《不知名变文》)

“豔”,各家均无说。句中“如生豔”与“似有光”相对,“豔”当为“焰”的同音借字。“辉华嘱(属)对如生豔”,谓光辉连属像要生出火焰一般。

6.音绫

差罗异绣,尽雄藩朝贡之仪;瑞锦音绫,皆大郡谢恩之礼。(Φ96《双恩记》)

“音绫”,任半塘(1980)、王锳(1988)及黄征、张涌泉(1997)均校“音”作“香”;赵匡华、周绍良(1982)录作“音后”,刘凯鸣(1984)认为“音后”当是“章服”之讹;潘重规(1994)于“音”后括注“?”以示存疑;项楚(2006)认为“音”是“香”字形误。“音”“香”形近,或可致误,但文献中几乎未见“香绫”为词者。“音”为“奇”之形讹,俗书“奇”或“奇”旁常作“竒”,“竒”“音”上部形近,易于致误。“音绫”当作“奇绫”,指纹样奇异的绫类织物。

7.较察

保持锁钥费身力,较察奸邪无少容。(Φ96《双恩记》)

“较”,以往整理本均无说。郭在贻(1984)认为应读作“纠”,“较察”即“纠察”。但“较”“纠”声同韵隔,文献中亦未见二字通借之例。“较”应读为“觉”(二字均可读“古岳切”,音同可通),指“察知、发觉”,“较察”即“觉察”,为近义复词。

8.耳意怀

济人须是自丰财,多才临时耳意怀。(Φ96《双恩记》)

“多才临时耳意怀”句,任半塘(1980)改作“多少临时自意怀”;潘重规(1994)改作“多少临时取意怀”;黄征、张涌泉(1997)谓“此句费解,'才’疑当作'财’,'耳’当作'自’。”项楚(2006)录校作“多才(少)临时耳(恣)意怀”,认为“耳”为“自”字形误,“自”又是“恣”字音误,“恣意怀”即随心所欲。前贤校“才”为“财”可从,但对“耳”的校读则还可斟酌。文意上,“耳意怀”即“随心所欲”,“耳”当读为“而”,“而”与“如”敦煌写本通用无别。“耳意怀”即“如意怀”,“多才临时耳意怀”当作“多才(财)临时耳(如)意怀”,言若资财丰裕,临当施舍,即可随意而施。

9.满成

花椀满成师子骨,香盘合就象王牙。(Φ101《维摩碎金》)

“满成”,“成”赵匡华、周绍良(1982)录校作“城(盛)”;郭在贻、张涌泉、黄征(1988)认为:“'成’与下句'就’对偶同义,似不误。'满’字则疑当作'鬭’,'鬭成’谓拼合而成,与下句'合就’义同。”潘重规(1994)与黄征、张涌泉(1997)均校“成”作“盛”;项楚(2006)以为校“成”作“盛”非是,“满”疑当作“鬭”,“鬭成”谓镶嵌、拼合而成。“满”“鬭”形音皆远,不可能发生形讹或通借。“满”当读为“鞔”,指蒙覆,“花椀满成师子骨”言花椀由师子骨蒙覆而成。

10.红解连天

汉将德(得)胜,遂被狂寇顺风放火,红

连天。(P.3595《苏武李陵执别词》)

”,王重民等(1957)、潘重规(1994)录作“解”;徐震堮(1958)认为“解”与“焰”音近借用,黄征、张涌泉(1997)从之;陈治文(1982)指出:徐说“音近借用”不确,“焰”或作“燄”,“解”或作“觧”,“燄”与“觧”形近而误作“解”;项楚(2006)录校作“解(燄)”,谓“解”是“燄”字形误,同“焰”。赵家栋(2011)对“红解”提出两种意见:一、校作“红鲜”,“解”形讹作“鲜”,“鲜为“燹”之音借,“燹”指野火;二、读为“红焎”,“焎”指火气。陈、项二氏对“解”的校读可从。“臽”旁或讹作“角”,P.3619《唐诗丛钞》“塞闲秋
合”的“
”,徐俊
(2000)录校作“
(燄)”;《新修玉篇·鸟部》“
,竹咸切”的“
”,杨宝忠
(2011)疑为“鵮”之俗讹。故“红
”当作“红解(燄)”,指红色的火焰。

参考文献

陈治文 1982 《敦煌变文词语校释拾遗》,《中国语文》第2期。

郭在贻 1984《苏联所藏押座文及说唱佛经故事五种校记》,《文献》第3期。

郭在贻 张涌泉(执笔)  黄  征  1988 《苏联所藏押座文及説唱佛经故事五种补校》,《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第4期。

郝春文 2017《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十五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黄征  张涌泉  1997 《敦煌变文校注》,中华书局。

蒋冀骋 2005 《敦煌文献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蒋礼鸿 1997《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增补定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刘凯鸣 1984《敦煌变文校勘辨补》,《兰州大学学报》第3期。

潘重规 1994 《敦煌变文集新书》,台北文津出版社。

任半塘 1980 《〈双恩记〉变文残本》,《扬州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

王锳 1988 《敦煌变文点校献疑》,《杭州大学学报》第1期。

王重民 王庆菽 向达 周一良 启功 曾毅公 1957 《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项楚 2006 《敦煌变文选注》(增订本),中华书局。

徐俊 2000 《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

徐震堮 1958《〈敦煌变文集〉校记补正》,《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

杨宝忠 2011 《疑难字续考》,中华书局。

赵家栋 2011 《敦煌文献疑难字词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赵匡华 周绍良 1982 《苏联所藏押座文及说唱佛经故事五种》之二《佛报恩经讲经文》,《敦煌变文论文录》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周绍良 张涌泉 黄征 1998 《敦煌变文讲经文因缘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20年第6期

作者简介:

张小艳,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敦煌学和近代汉语词汇、文字的研究,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70篇,获国家、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博士论文2006年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网信室编辑
今日语言学 

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

 

长按指纹,识别加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浙散人黄征:敦煌变文俗语词补释
敦煌吐鲁番文献 字词考释的里程碑
构建手写纸本文献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读张涌泉教授《敦煌写本文献学》
张涌泉:作者、编辑的配合,是大型古籍整理图书出彩的关键
读书岛札记72:常书鸿、敦煌以及人生的幸福
敦煌变文新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