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车在商代战争中的作用不大丨刘一曼

“车”字与殷墟出土的车

殷墟已陆续发现近百座车马坑,从中清理出二三十辆比较完整的马车,还清理出多条车辙。将考古发现有关车的遗迹和甲骨文金文车字的形体相对照,能使我们加深对商代车子结构和用途的认识。

图7,甲骨文车字

甲骨文的车字(见图7),车字形体有好多个,我选了这四个。

图8,金文车字

金文的车字,就是商代铜器铭文中的车字,也有好几种形态(见图8)。

左下甲骨文的车字与殷墟出土的马车结构还是很相似的,主要都有一辕,一轴,穿过两轮的是轴,一舆,即一个车厢,还有两个轮子,一个车衡,马前头这根叫车衡,衡下有两个轭,它是套在马脖子上的。甲骨文的车字与发掘出土的马车结构是基本上相似的。

由于甲骨文的车字与发掘出土的马车基本相似,可以通过研究商代甲骨金文的车字,来探求发掘出的马车细部的结构。我们这样的研究方法,取得了很多收获。

首先,举出车衡和衡末饰这样一个例子。1987年以前,我们发掘出来的几辆车的车衡末都是直的,有的学者就认为,商代车是直衡车。但有的学者不同意,他认为在金文当中有很多曲衡的车字,甲骨文车字中也有直衡的、曲衡的。既然文字有这种形式,实物也应该有,我觉得这种看法很有道理。1987年,我参加发掘清理出第一辆曲衡的马车,这就证明了甲骨文、金文中这个“车”字的形体是有所本的。

另外,在金文中有的车字的衡木两端有三角形饰件,这其实就是衡末的装饰。1987年以前,有的学者认为它是当卢,因为当时还没清理出完整的车,三角形装饰又散落在其他地方。但我参加发掘的1987年郭家庄52号车马坑,发现了三角形铜饰就钉在衡的末端,证明了它的用途。

第二,关于车轼。金文当中有一个字,在车厢当中前方有一条横木,称为车轼。过去认为西周才有车轼,商代是没有的,因为当时还没有清理出一条完整的商代车轼。但我也想过,既然金文当中有这个字,那么很可能商代也会有车轼,要不然怎么会造出这个字呢?1992年,我参加发掘的一个车马坑里,清理出来了车轼遗迹,十分清楚。后来我们又发掘了好几辆车,都有车轼。这样就把车轼的出现提前到商代,这也是由于金文启发了我们的思路。

1987年以前清理出的商代车辆,车辕都是直的,我也考虑到,金文当中有曲辕的车,我们是否也能找到曲辕的车呢?有了这个想法,发掘车马坑时,就特别细心地观察。结果1995年,我们在梅园庄就清理了两辆车,车辕的前段是弯曲的,车辕一直伸到衡附近再向上弯曲。

在金文当中,车厢有的是圆的或者椭圆形的,这就启发我们是不是商代的车厢形式也会有多种呢?1987年以前,学者认为车厢主要是长方形,因为当时只清理了几辆长方形的车。1992年,我参加清理的一个车马坑,车子的车厢就是椭圆形的,我还清理过梯形的车厢,说明殷代车厢有长方形、椭圆形、圆形或者梯形几种。

另外,甲骨文当中还有三片卜辞中有辕、轴折断的车字,有的学者将它读成辍字。

第一片卜辞中有车辕折断的车字,内容是叙述商王田猎时,马车的车辕断裂,招致有的人跌倒了。

图9,有车轴折断的车字

第二片卜辞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其中有车轴折断的车字(见图9),内容也是记载商王田猎时发生车祸,车轴断了,马受惊了,这就使商王的车上有人掉了下来。

第三片卜辞中有既折辕又断轴的车字,内容也是记载商王田猎时,所乘车辆损坏的情形。

1995年我在发掘梅园庄北地车马坑时发现坑里埋了两辆车,一辆是完整的车,两匹马。另一辆车是残破的,车轴、车辕都折断了,车厢也压扁了。这辆断辕、断轴的车与甲骨文中的车字相验证了,说明当时的车子质地不是很好。

最后说一下,关于马车在商代战争中的作用,目前学术界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以车兵为主,步兵配合作战;第二种认为步兵和车兵都是主要的兵种;第三种认为以步兵为主,车兵等其他的兵种处于次要的地位。

这三种看法,大家可以讨论。我个人赞同第三种看法,依据有三点:

第一,甲骨文中用车作战的刻辞非常少。甲骨文中记载车的卜辞只有20多条,20多条里有很多残辞,实际上能够清楚判别的只有十几条。而这十几条里,真正记载用车作战的只有两条卜辞。第一条是《合集》6834,但是对这条卜辞也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表示用车作战,也有的学者认为,这个车字用作人名。另外一条卜辞是第五期的,是帝辛时的记事刻辞。记载与方国打仗,俘获了方国的车辆、马匹、盾牌,还有很多弓箭,其中提到“车二丙”,表示俘获了敌方两辆车。

总的来看,用车作战的卜辞发现太少了,说明当时车很少用来作战的。

第二,通过研究发掘出土的马车结构,我认为商代与西周的马车相比,商代的车是比较笨重、不太灵活的。它的车轴很长,一般都长3米,最少2.9米。另外它的轮径也大,1.4至1.5米,辐条比较少,多数是18根,这样的车速度不太快,拐弯也不大灵活,不太适合车战。

第三,当时商代的乘车与作战用的兵车,都是一种形式,没有专门分出打仗用的兵车。我们怎么判断它是乘车还是兵车呢?只是根据车上的东西,如果车厢里有兵器,就认为它是兵车,没有兵器,就是一般的乘车。兵器有铜戈,还有箭头,没有矛。戈的柄是比较短的,我们看到商代金文中人持戈的图像。戈大概到人身体的一半或不到一半。学者研究,商代的戈柄长80厘米到1米左右。这样短柄的戈不适合车战,因为在两辆车错毂时的格斗中,它是砍不到敌人的。相比之下,周代车上矛、戟、殳都长三米多,车战的时候可以用来杀伤敌人。

国家博物馆甲骨文文化展展览现场

国家博物馆甲骨文文化展展览现场

综合以上几点,我认为,商代马车在战争中是处于次要地位的,主要是用于指挥、运输、通讯。杨泓先生早就提出过这样的观点,我只是在他的基础上做些补充,对不对大家可以讨论。

来源:商周考古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一曼:我所亲身经历的殷墟考古与甲骨文重要发现
殷墟考古与甲骨学 演讲人:刘一曼
汉字里的车和辇
细说汉字:车
廖柳先生:谈中国文字博物馆门票
今日解字:车古代马车的形象。古代的车多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