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必锟先生的文言教学法

语文清话

语文的边界

就是世界的边界 

编者按

bianzhe an

近日, 语文教学名家张必锟(1927—2017)的《文言教学法》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张先生身跨两个时代,幼年读私塾,博闻强识,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一直做中学语文教师,参与教材编写。

张先生认为:“文言文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东西……教文言文,应当立足于尊重传统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参考当代新的教学理论作适当改革。……如果不顾传统经验而刻意求新,以至盲目套用外国的经验,其结果必定事与愿违。”概言之,张先生的文言教学法以诵读为核心。诵读是以读带讲,是在课上读,而不是课下读,在读的过程中穿插教师的讲解指导。

《文言教学法》一书收录了张先生谈文言教学的珍贵手稿,汇集了谈文言知识的文章,很多文章是第一次出版,对解决当下文言教学“怎么教”和“教什么”的难题有重要启发。本号推送山西省教研员张春莲老师为《文言教学法》一书撰写的导读,以飨读者。

20世纪50年代,张必锟先生(前排左四)在北京潞河中学与教师们合影

张必锟先生的文言教学法

文/张春莲

文言文应该怎样教,在中学阶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相当数量的课堂仍然囿于考试要求的各种测评练习,教师往往在课堂上逐字逐句地结合文言语法讲解、翻译,要求学生课后机械地记忆背诵。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达不到学习文言文的要求。张必锟先生这本《文言教学法》,可以解决目前文言文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张先生终生从事语文教学,又长期参与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和试教实践,尤其对文言文教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这些内容,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编辑出版的《我教语文——张必锟语文教育论集》中占了很大比重,而这本《文言教学法》对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则更全面、更系统,既有对文言教法的整体介绍,又有教学中涉及的各个层面和系列;不仅从理论上强调了文言教学法的重要性,还结合了教材教学中的具体实例分析讲解;在循循善诱地对教师文言文教学进行引导的同时,科学有效地提升教师自身的文言素养。

1998年8月,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课本试教总结研讨会合影(第一排右五为张必锟先生)

张先生的文言教学法,有如下三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文言文教学应该使用诵读教法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建立在汉代以前的口语基础上,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脱离了口语,变成了古奥难懂的书面语。中学阶段,尽管教科书所选的大多是浅易文言文,但由于其表达习惯与现代汉语不同,学生学习起来会显得比较吃力。那么,应该运用什么方法教学才科学有效?倘若采用传统的私塾教学的方法,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只能是不得要领的死记硬背;如果专注于语法句式逐字逐句地翻译讲解,又会败坏学生的学习胃口。张先生通过几十年的摸索实践,认为,文言文具有简洁、典雅的特征,行文上讲究修辞技巧和节奏安排,且短句居多,学习中采用诵读法最为合适。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所说,文章的音节和谐,读起来“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听起来“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珍”,是“以声画妍媸,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 

简言之,诵读教法就是以读带讲的方法。它吸取传统教法重视熟读背诵的优长,把学生的诵读活动置于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强调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其显著特点是通过口诵心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独立阅读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以学生的诵读为主,教师的讲解为辅,讲是为读创造条件。而且,诵读主要在课上进行,课后诵读只是课堂诵读的补充。

诵读的每一个环节,都贯穿着教师的指导。例如,诵读前布置学生读课文、看注释和提示、画疑难点和关键语句;有时也可以布置思考题。这些工作必须在课前预习中完成,否则会影响课堂气氛、拖延教学进度。也可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非常规性的诵读引导,例如,张先生1997年在江西南昌“两省一市”(山西、江西和天津)新教材培训现场讲《五柳先生传》,课前为学生唱了一首江西民歌,课后背诵了王勃的《滕王阁序》,这些看似“多余之举”,却是用心在和学生交流,既能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更激发了学生进行诵读的兴趣。

诵读练习的方法灵活多样,教师的指导穿插在练习中,但都围绕着如何朗读和理解这个中心进行,给学生创造会意的条件。对朗读的指导要十分具体,教师可以范读和领读,训练学生凭靠对声音的直感,包括吐字、停顿、语气和语调等进行初步记诵,做到口熟;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支撑点,譬如名句、佳句、过渡句和段落的起结等,进行初步的理解记忆;再进一步,掌握文章理路,即探索作者行文意图,并弄清各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课文的诵读“若出于吾之口”,到达理解记忆的地步,背诵自然就顺畅了。

诵读法进一步划分,还可以结合文体进行教学。议论文和内容比较深刻的记叙文适合导读型,因其逻辑性较强,教学重点放在对文章理路的理解上;抒情文章使用美读型,即鉴赏与表情诵读结合的类型,其重点在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境界中,从而触动学生的真情,诵读时才能够以情动人;内容比较浅显的记叙文采用自读型,教师要做好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统一安排进度、为学生答疑解惑、提出讨论问题等几件事。当然,这些方法常常不是单一使用,也可能两种兼而有之,关键还是教师不仅要有创造性,还必须有深厚的文言文功底,这样的教师上课才有灵性,课堂才会充满艺术性。

张必锟先生的手稿

二、诵读之中对文言文知识进行科学艺术的指导

学习文言文,离不开对实词、虚词、文章断句、笔法运用的理解,也会涉及一些文化常识。对于学生通过自学和查阅资料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张先生讲解实词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

例如教《曹刿论战》中“公将鼓之”的“鼓”字,就用了“训诂”,因为从它的本义和字形上看是击鼓的动作,句中用的正是本义。还有“小大之狱”的“狱”字,中间是“言”字,两旁是“犬”,犬好斗,取“相争”意,以言相争,就是诉讼案件。而教《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则用了“互文”,这样,就不会理解为主人立在岸边,客人上了船,而是主客一起下马,一起上船。张先生还提示,翻译实词有时是直译,有时则需要意译,应根据语言环境来确定,二者不可偏废。在指导中慢慢教会学生理解实词的方法:既可以通过字形理解,还可以从字的本义和引申义方面入手。并提示要边学习边积累,有了一定的积累数量,就可以提高对实词的理解力。

虚词教学主要是审辞气,辅之以语法知识。审辞气要结合诵读学习,因为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且过去的习惯是不加标点,虚词在文章中的大量使用就是为了适应这种情况。有了虚词,就知道该在何处停顿,作者要表达什么语气,所以必须要朗读,否则虚词的作用就不会明白。张先生以《醉翁亭记》连用21个“也”字为例,认为这是一个“创造性地使用虚词的一个范例,读来只觉得神采飞扬, 摇曳生姿,而绝无单调重复之感”,其奥秘就在于读起来不疾不徐,自然合拍,还能准确表达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作者与民同乐的生活。学习虚词还应该使用比较的方法, 比如《岳阳楼记》中“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中的“也”字,可以尝试去掉“也”字后再读, 就会发现其作用在于连接上文的写景和下文的抒情。当然,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语境, 还要抓住时机,引发学生讨论的兴趣,然后再简要讲解语法知识,这样教学虚词就能比较到位了。

张先生对学生的指导不仅仅局限于诵读方法、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更是涉及文言知识的方方面面,例如文言文的断句、笔法和文化常识等。这些内容,也都结合了中学文言课文实例,读起来诙谐有趣,易于学习。

文言课文的朗读,尽管有标点,但是句中的停顿如果错了,意思也会大相径庭。张先生举《登泰山记》中“望晚日照城郭”为例,如果句中停顿到“望”的后面,就可能翻译成“望着傍晚的太阳,正照在城上”,这样就错了, 应该停在“晚”的后面,“望晚”是“向晚”“临近黄昏” 的意思。此外,有人名的句子也要注意,比如“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一句,应该在“颍”字后面短暂停顿,因为朱孝纯是名字,子颍是他的字,倘若停到“子”的后面,就会使人误认为跟作者一同登山的不是知府朱孝纯, 而是他的儿子“朱颍”了。

在谈文言文的笔法运用时,张先生讲到了换字法、省字法、炼字和避讳,还有修辞方法的借代和设喻等。如《捕蛇者说》中避讳的运用,文章写于唐代,对李世民的名字却讳“民”不讳“世”,原因是符合古代讳法中的“二名律”,答案在韩愈的《讳辩》里。《桃花源记》中以“黄发垂髫”代老人和孩子,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加之以“怡然自乐”形容,创造出了一幅和平幸福的生活图景。至于省字法,符合文言文简洁的特色,特别是叙述到某一事件,须作者表明态度时,句中就用或褒或贬的词语概括交代。比如《鸿门宴》末句“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诛杀”是贬词,意思是明其罪而杀之。曹无伤通敌,该杀。如何杀是不必交代的。

教科书中的文化常识,张先生也在书中作了分析和解说,包括古代的战车、纪年法、天区的划分、占星术、乐律乐器、宴会的座次等,且结合实例,分析得生动活泼。例如讲战车的用途,说它除了作战、运送军械粮草,还可以在驻军时两辆车向空仰起,使两个辕相向交接,成为半圆形的门,就叫“辕门”。这样的知识扩展到了课外,喜欢欣赏古代戏曲的人遇到相关内容,自然心领神会。讲天区的划分,不仅会明白《蜀道难》《赤壁赋》等涉及的相关知识,对课外阅读古文和古典小说都有帮助。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看似信手拈来,却体现了张先生好学钻研、精益求精、注重阅读积累的精神。

张必锟先生的手稿

三、教好文言文,教师必须有深厚的知识积淀

张必锟先生1952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刚开始工作就养成了两个习惯:朗读和查资料。他说,对课文的朗读,开始只是为了给学生示范,慢慢发现了朗读的好处:思想感情与作者靠近了,对理清思路和把握文意也很有好处。例如读《醉翁亭记》,最初对“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一句的造句方式很不理解,以为“自谓”二字多余,但又不能删,删去则跟下文脱钩;读了十多遍才悟到“太守”应作一顿,再用自得的心情、解释的口气读“自谓也”三字,文意自然贯通。接着用比较的方法,把首段的前八个“也”字去掉,只保留最后一个,通过反复朗读,又发现文中“也”字虽多,却关系到文章的神韵,一个也不能删。朗读得多了,张先生得出结论:朗读对理解课文好处很多,能正确划分节奏,能体会每个词语的语气轻重,更能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张先生重视朗读,对所有课文都达到了熟练背诵的程度。我与张先生的认识并结缘,也源自于他对课文的背诵。1997年11月,“两省一市”(山西、江西和天津)的实验教材培训会在南昌召开,报到的第二天早晨,我看到一个瘦瘦的小个子老头正与人教社顾振彪老师谈话,他说:“昨晚失眠,我倒背了两遍《孔雀东南飞》才入睡。” 张先生不仅背诵课文,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也背诵,总计背诵有一千多首古诗和近百篇古文。他上文言文课,无论是范读全文还是随意抽取相关段落和句子讲解,都是不看课文的,凡是要求学生背诵的,都能先背给学生听。张先生之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诵读法,可以说源于自己的切身体会。

朗读中发现了疑难,就有了第二个习惯——查资料。如今有了网络,查阅资料非常方便,但是,也存在资料来源不明、内容有误的现象。张先生全凭自己到图书馆查阅,边查边抄,从而大大地扩充了阅读范围。例如讲《鸿门宴》,就阅读《项羽本纪》全文和《秦楚之际月表》,再读班固的《高帝纪》和《项籍传》,通过比较,深入理解项羽的悲剧性格,并能看出史家对人物的态度。更多的时候,阅读和查资料超出了课文的范围,但能扩大眼界,也是一种知识的积淀。这两个习惯张先生保持了一辈子,他认为,要做到这两点,贵在坚持,否则,“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浅尝辄止,犹当禁绝。

把读课文和查资料的所得记下来,就成了教学笔记。张先生的教学笔记,有阅读体会,有教学思考,还有对实词、虚词的系统整理。张先生有一个统计,在开始教学的十多年间,他写的教学笔记就有100多万字。从20世纪80 年代开始,他又受20多家出版社邀请,参与教材和教参的编写,为报纸杂志写文章,总计有400多万字。

张先生不仅阅读与教材教学相关的内容,他的阅读范围非常广阔。他读《文心雕龙》,以掌握文章学理论;重读“四书”和“前三史”中的纪传体部分,用于对文言虚词的研究,也提高了对课文的认知;他学习《说文解字》和《尔雅》,以帮助理解实词的含义。很多人知道张先生酷爱音乐,还会弹钢琴、拉小提琴,如果阅读本书中关于乐律乐器的内容,就会发现他还学习过中国古代音乐知识。他的阅读习惯一直保持到了晚年,每年去看望张先生,听他谈得最多的仍然是读书。

这些内容,似乎与文言文教学距离较远,但是,阅读就是积学,积学如积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读书须有江海之志,能容点滴之水。知识积淀厚实,教学就能左右逢源,也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精神气质。张先生用他的一生证明了这个观点。

本文是张春莲老师为张必锟先生的《文言教学法》一书撰写的导读


《文言教学法》

张必锟著

ISBN:9787100200769

商务印书馆2021年7月出版

作者简介

张必锟(1927—2017),湖南辰溪人。幼年入私塾读书,博闻强识,1942年考入长沙雅礼中学,1945年毕业,1946年同时考上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外语系、复旦大学新闻系、北京大学教育系,同年入复旦大学,两个月后北上入北京大学,前三年读教育系,后三年转读中文系,1952年毕业后,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中南海业余中学(兼职)、北京女五中、北京一四〇中学、北京一三三中学(现并入六十六中)等校。从八十年代起参与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编写工作。在《语文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等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出版有《文言文学习手册》《我教语文:张必锟语文教育论集》。

内容简介

《文言教学法》是语文教学名家张必锟先生谈文言教学的文章选粹,按内容分为“文言教学”“实词译解”“虚词随笔”“断句指津”“笔法漫谈”“文化常识”六部分。作者认为:教文言文应当立足于传统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参考当代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作适当的改革,才是真正的出路所在。作者从文言的性质和特点出发,主张用文言诵读为纲统摄文言教学设计。本书内容精要,观点明确,语言上乘,涵盖文言教学法的诸多要点,如文言的特点、诵读教学法的要义、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教法、经典名篇背诵指导、实词教学要点、虚词用法和教法、文言断句窍门、文言笔法和文化常识,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语文常见的130个文言实词 6个虚词解释汇编
怎样学好文言文?
【转】中考语文常见的130个文言实词 6个虚词解释汇编
一篇神文搞定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
[文言文教学]落实实词和虚词是关键
文言文教学研究(专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