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比较系统的学习文言文?

背诵文章的办法,不独适用于学习文言文。也适用于学习其他语言文字。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古人自小学习的就是文言文。但这种文字对于少儿来说,确实难以理解。故需要硬性地背诵下来。而这种方式延续到现在的教学(当然近些年的小学教学方法有所改观),即是人们常以为诟的“填鸭式”教学。

这种方式固然可以有理解力在未来的豁然开朗。但多数情况下,是以消磨学习者的学习激情为代价的。故而未等到顿悟的来临,已使人早早丧失了学习兴趣。

如今天将文言文的文献考据作为专业性的学习研究,当然应该尽量去背诵记忆——这是有原因的:首先古代文章的写法,要求每一字、每一句都有出处——即所谓“文字的合理性”与观点的合理性要统一起来。故而每篇文章之间,或多或少都有关联。有些语句,很可能需要找到其出处源头,才能正确理解。然而古代典籍难得,且检索不易。而且古人引典不像今天的学术著作,并不会在文章中著名引用的出处。所以只能先行记住,之后在翻阅其他典籍时,看到相关信息,才会产生思绪上的联系,得以相互佐证。

但作为业余爱好,养成兴趣,得到持续下去的主观愿望,是首要的。慢慢坚持下去,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而且,今天正式印刷出版的文言文献,基本都有校勘、注释(注释不同于注解,注释或是注明原文典故出处,或是引用相关经典的有关释义对原文文义加以佐证。答主不建议去读今人的注解或白话翻译),慢慢读去,最初虽不一定通透,但大意都能明了。如果遇见喜欢的文字,大可反复地仔细精读,有条件的,可以找来书中校勘、注释中所举文献,加以印证。自然可有收获。

若想进一步深入学习文言文,除了需要对文言词语本身的理解外,还应与中国的历史、地理以及古代哲学的知识联系起来。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不像西方文化那样建立在分析科学的基础上,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理论脉络。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通识”的基础上,不同学科间也有一些共通的思维方法和理论基础。比如阴阳五行充斥在各类传统技术的原理描述中。诸子百家之论,亦在各类典籍中常见。

在传统文学领域内,常讲“文史不分家”,史学界则是“史地不分家”。而且,古时写文章是进入社会管理阶层的敲门砖,最终需要的是作者治世的思想。因而不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不了解作者的思想脉络,是很难真正地理解其所写的内容的。

作者:woodoo001

微信搜索:shitijun009[长按可复制]

关注这号的人,考试成绩一般不会太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引用规则介绍
学用系列|文言文难学难读?“读典籍”带来不一样的文言学习体验
阅读国学经典 亲近传统文化
1000个震撼人心的比喻句(25)
齐民要术耀古今
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目录应该进一步规范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