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史的重复性规律,原因是什么?

这一问题最早是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吧,不过他说的是中国历史几千年,都逃不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

这一问题的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自春秋战国直到近代,中国人的思想已经被束缚在狭小的圈子里,再无大的创新了。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人文化、思想的发源时期,也是中国文化最灿烂辉煌的时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人们的思想相当开放,也诞生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名家、纵横家等等多个学术流派。这些学术流派,在春秋战国列国割据,互不统属的前提下,各自都能得到自由而快速的发展,自成体系而又不断地从别的学术流派竞争性地汲取营养,从而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了参天大树。

春秋战国期间虽然学术流派众多,但对后世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三家:儒家、法家、道家。儒家主张忠君,但更强调分封制;法家强调依法治国,主推郡县制、盐铁官营等等增强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思想;道家更强调“无为而治”,讲究的是顺其自然之术。

春秋战国期间,那些最终强盛起来的诸侯国几乎都经过变法过程:楚国发展壮大的基础,是楚武王推出的县制改革;齐国发展壮大的基础是管仲改革,核心思想也是加强中央集权,包括著名的“官山海”政策;晋国发展壮大的基础是晋献公大力屠杀晋国公族,变相废黜了宗法制,让国君权力更为集中,其后才引出吕甥的“作爰田”、“作州兵”等等重大改革的顺利实施;秦国商鞅改革,更是在总结上述几国改革的经验基础上的集大成者——废黜宗法制,国营山海资源,采用郡县制,作爰田、开阡陌,最终让秦国成为天下第一强国,成为了逐鹿中原的最后胜利者。

因此,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儒、道、法三家之间该如何抉择,后世帝王当然就能很清楚地进行识别了。著名的汉武帝在位期间,就创造性地实施了“外儒内法”的治理天下模式:表面上“独尊儒术”,是采取了儒家“忠君爱国”精髓;内在实行的却是“法家思想”,推行郡县制、官营盐铁等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法家之术。

自此以后,在数千年集权统治体制下,中国思想文化再无大的突破,只能局限于儒家、法家等等春秋战国时期少数几个学术流派的框架下,再也无法获得突破。思想没能出现新的突破,科学、民主等等重要现代文明的思想结晶,自然也就不可诞生在中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国“百家争鸣”中“百家”包含哪些?这时期的文学有什么特色?
从诸子百家谈谈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及流派
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繁荣景象,为何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第二次?
百家争鸣出现在什么时期?百家争鸣都有哪些学派
高中历史:必修三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部编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练习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