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规划日报253:人口迁移的7个迷思与事实


█ 1、城读│人口迁移的7个迷思与事实
微信公众号:城读



人口迁移的7个迷思与事实


Hein de Haas批驳有关人口迁移7个常见的迷思,进而提出7个人口迁移事实。

Hein de Haas, 2014. Human Migration: Myths, Hysteria and Facts

Source: http://heindehaas.blogspot.com/2014/07/human-migration-myths-hysteria-and-facts.html

Picture source: http://gelookahead.economist.com/infograph/whos-gone-where/


人口迁移既带来希望,又引起恐慌,对移民而言是希望,对本地人而言是恐慌。

 

人口迁移问题引起热烈争辩,但我们依然缺乏真正的理解。关于人口迁移的许多常识往往建立在迷思而非事实基础之上,同样的原因导致了许多人口迁移政策的失败。

 

Hein de Haas就任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讲座教授,发表就职演讲《人口迁移:迷思、歇斯底里与事实》,基于研究发现,驳斥了有关人口迁移7个常见的迷思,进而提出7个人口迁移事实。


Hein de Haas论述人口迁移并非“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是“需要管理的挑战”,而是广义社会变迁和全球化过程中本质的、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

 

迷思# 1:我们生活在一个史无前例的人口大迁移的时代。

 

1960-2000年,国际迁移人口数量几乎增加了一倍,但是世界人口数量也在以同样速度增长,因此人口迁移的相对水平保持稳定,国际迁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不到3%。



1960-2000年国际迁移人口规模几乎增加了一倍



但是,国际人口迁移相对水平保持稳定



国际迁移人口占世界人口数量比例为3%

 

但是,人口迁移的性质和方向发生了变化。历史上400年时间里,欧洲一直是人口输出地,外迁殖民他国;直到二战以来,欧洲才逐渐变成世界最大的人口迁移目的地。然而,自冷战结束后,政客们普遍把人口迁移描述为对国家安全和繁荣最根本的威胁,导致对移民的普遍恐慌,并产生国际移民速度正在加快的误解。认为当今世界人口迁移规模史无前例地大,实际上是非常欧洲中心主义的观点。

 

迷思#2:移民限制可以减少人口迁移数量。

 

移民限制往往是反生产性的,打破了移民循环、减少人口回迁、迫使流动人口永久定居。

 

移民限制并不能阻止人口迁移,只是迫使人口迁移的方式和路线变得更多样化。



引入签证限制之后,摩洛哥往OECD国家移民数量骤增

 

什么因素驱动了人口迁移?

 

人们普遍认为移民来源地的贫困和战争等导致了人口迁移,但研究发现贫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人口迁移水平的提高,人口迁移水平主要由移民目的地的劳动力需求决定。许多人口迁移研究过于关注短期政策问题,而忽视了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和后果。



荷兰净移民增长与GDP增长几乎同步

 

迷思# 3:国际移民政策变得更严厉。

 

政客喜欢传递“移民政策收得更紧”的印象,但实际上,过去几十年里,对大多数移民群体而言,移民政策变得更加宽松。政客关于移民的严厉演讲主要是为了赢得选举。



总体而言, 移民政策限制性越来越小



合法居留与移民归化政策限制性减小,边境与陆地管制限制性增加



不同群体面临的移民政策限制大小不一,高技能移民、学生和投资者所受限制最小


迷思# 4:迁移人口来源地的发展可以减少出境移民数量。

 

经济增长、教育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得更多的人有能力有意愿进行迁移,人类发展伴随着人口迁移水平的提高。最贫困国家的经济增长会导致更高水平的人口迁移。



人类发展水平提高的初期,人口迁移水平随之提高,中等发展水平国家人口外迁水平最高


迷思# 5:人口迁移导致“脑力流失”。

 

“人口迁移导致高技能人才流失,从而导致人口输出国的欠发达”的观点是一种误解。移民寄回母国的汇款总额远远高于国际发展援助,许多移民回国投资。但是认为移民能够解决腐败与不平等的根本性发展问题也是一种错觉。



移民寄回母国的汇款额远远高于国际发展援助

 

迷思# 6:外来移民抢了本地人工作,威胁福利国家。

 

移民通常做本地人不愿意做的工作,或者本地人缺乏技能的工作。一般而言,移民对流入地经济增长有正面影响,尽管影响相对较小。从移民中受惠的主要是雇主、中产阶级和有钱人。

 

迷思# 7:人口迁移能够解决老龄化问题。

 

人口迁移并不对目的地繁荣构成威胁,但是人口迁移同样不是解决目的地老龄化的办法。人口迁移规模有限,而老龄化正在成为世界普遍现象。



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生育率下降


开放富裕的国家不可避免经历显著规模的人口迁移。过去几十年经济自由化的发展趋势,提高了对正式和非正式移民劳动力的需求,而抵制移民的政治叙事则与此相矛盾。

 

无论是把人口迁移视为根本威胁,还是对根本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都是不客观的。

 

综上所述,上述有关人口迁移的7个迷思,可以修改为如下7个事实。

 

事实# 1:当前世界的人口迁移水平并没有特别高,但是人口迁移方向发生了变化。

 

事实# 2:人口迁移限制会打破迁移流,减少人口回迁,迫使流动人口永久定居,增加非法移民。

 

事实# 3:对大多数移民群体而言,移民政策变得更为宽松,尽管有关移民的政治叙事反其道而行之。

 

事实# 4:发展初始会带来更多的人口迁移,因为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迁移能力和意愿。

 

事实# 5:人口迁移给人口输出地带来许多好处,但是人口迁移并非人口输出地欠发达的原因,迁移人口也无法带动无法吸引投资之地的发展。

 

事实# 6:移民促进了迁移目的地经济增长,但是有钱人受益更多。

 

事实# 7:人口迁移无法解决老龄化问题,也无法解决来源地与目的地的其他根本社会经济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读(CityReads),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全文




█ 2、关于大城市人口规划的思考:与《上海人口那点事》商榷
微信公众号:市政厅

作为公共政策,规划需要脱去精英思想,而要让普通市民都能听懂,都能讨论。我们需要有更多不同学科背景、职业身份的学者以及社会公众参与规划的讨论。城市规划是个软科学,很多时候并无唯一答案,更重要的是,要去充分倾听不同的声音。



结论摘录:几点思考


笔者同样是城市规划行业从业者,对规划编制工作深有体会。参与总规编制着实不易,一个县的总规从头到尾做下来,都能让人脱一层皮。一个大上海的总规,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更不是轻松的活。总体来看,《上海2040》在规划理念、规划模式和公众参与上都有很大创新,可以说是引领全国规划编制的旗帜。


笔者对此深表钦佩,并非常认同《上海人口那些事》结尾的那句话:“无论2040年的上海有多少人,作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者,都要为这些人建设比今天更好的宜居环境。”笔者这里的一些意见,也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规划和制度设计,营造更为美好、更为宜居的上海。


笔者也想借此机会,基于这次讨论,延伸探讨,发表几点对城市规划的思考。


(1)需要重新认识城市人口内涵


人力资本是创造城市财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新时期,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将是人。城市规划需要对人进行重新认识。笔者非常赞同《上海人口那点事》的作者对“以人定地”的技术工具的否定和“人口结构的多元分析”思路。


事实上,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人口的变动模式将更加多元。我们在规划中预测大城市人口,潜意识里默认本地人会一直生活在这里。而事实上,伦敦、纽约等国际城市,不少本地人也会去外地生活。人们甚至在不同年龄段,在城市之间、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真正的国际大都市,更像一个大的舞台,有人来有人走,每个人都在舞台上展现自我,实现梦想。正如“New Yorker”这个名称,不是形容纽约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而是形容那些来到纽约奋斗、具备纽约精神的世界各地的人。


纵观我国改革的进程,也一直是解放对人的束缚、不断提升人自由意志实现的过程。人口的自由流动与迁徙,是人的权利,也会是今后改革的方向。我们关心的重点,不应该是通过比照其他国家,来确定上海的人口规模有多大,不应该是要让上海的人口控制在什么区间,而应该放在保障人口自由流动和集聚上。通过制度设计和保障,让每一个愿意来上海的人能享受基本的城市服务,让每一个愿意离开上海的人随时能走,并且随时欢迎他或她回来。


(2)重新认识城市规划的价值导向


长期以来,我们的城市规划过于强调技术逻辑思维,工具理性大大压过价值理性。但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必须要做价值判断,而不能单一追求效率。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核心。我们需要从个体的视角,注重社会公正公平的实现,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注重对人自由权利的保障。与其说理论上多少人口规模合理,不如强调尊重人口迁移的自由选择,并通过规划来配合个人的选择,通过前提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等多种方式,帮助人完成自我实现。


从另一个角度讲,生活中常见这样的场景:女人埋怨男人不肯为她送礼物:“不是钱的事,是那份心意,那种感觉。”在这里就是,究竟要写2500万还是5000万,这个数字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人口流动的态度:我们是控制人口,还是尊重人的自由选择?规划需要从理想蓝图的引导,走向公众服务的意识。只有处理好这一问题,人口指标等问题才不会引起众多异议。


(3)重新认识争论的价值


近些年来,城市规划一直致力于促进公众参与。但由于长期工作理念和方式,公众参与规划一直不够充分,往往是被动参与。笔者刚参加工作时,一个县的的规划局大院门口挂了几幅公示牌,几个农民在看边议论。“你说这上面写着让大家提意见,你有啥意见?” “提啥意见啊,没用。”而规划局的另一边,几个农民因为征地不满而上访。这就是在规划过程中缺少参与,而事后被动参与的例子。


《上海2040》,特别是人口部分,引发了大量社会议论。这是好事,反映了上海在城市规划公开、市民参与方面的进步。事实上,这次规划一开始就广泛进行宣传,编制过程开放吸纳社会各界意见。这让看似神秘的城市规划逐步走出了黑箱。


作为公共政策,规划需要脱去精英思想,而要让普通市民都能听懂,都能讨论。我们需要有更多不同学科背景、职业身份的学者以及社会公众参与规划的讨论。城市规划是个软科学,很多时候并无唯一答案,更重要的是,要去充分倾听不同的声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怎样看人口年龄结构图
陈钊:中国的城镇化为什么会滞后于工业化
人类历史上五次大迁徙
明朝江西人口大量外移,到底是什么推力导致江西人民选择了湖广
你的祖先从哪里迁来?什么时候迁来?简单介绍历史上的人口大迁移
我们的祖先来自哪里,是山西洪洞大槐树吗?涉及812个姓氏的人口大迁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