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种苔甲,了解一下


小扁老师:                   

                           什么是苔甲?                                            

    苔甲是一类平平无奇的小型甲虫通常体长只有1~2毫米最大的苔甲也刚刚超过9mmJałoszyński, 2018)。森林的落叶层、朽木缝隙、蚂蚁窝、农田边的杂草堆都是它们的家。由于体型太小,生境太过隐秘,这类甲虫并不为大多数人所认知、关注。


 

1 一类城市里也能见到的苔甲 图片来自Bugguide.net


    苔甲虽小,确是强悍的捕食者。许多种类的苔甲非但不找“软柿子”下手,还喜欢捕食甲螨——一类全身被光滑硬壳覆盖的小型节肢动物。甲螨光溜溜的,很难固定,更别说取食了。于是有两类苔甲分别在下唇须末端演化出了吸盘,用来固定取食这些“小圆球”。当然了,也并非所有的苔甲都那么“刚”,更多的种类倾向于有什么就吃什么,落叶层中丰富的跳虫、鼠妇、乃至各种小型的昆虫幼虫,都是它们喜爱的食物。

 

2甲螨 图片来自flickr.com



 3捕食甲螨的苔甲。图片引自Jałoszyński P. & Olszanowski Z., 2016


 

 4捕食落叶层各种各样小型节肢动物的苔甲。图片引自Jałoszyński P., 2012


   在2008年以前苔甲都是独立的科2009,一项对整个隐翅虫总科的形态和分子支序分析 [4]揭示了苔甲实际上属于隐翅虫科。至此苔甲科降级为苔甲亚科。


 

5 研究结果显示苔甲实际上是隐翅虫大家族的一员。图中Scydmaeninae分支就是苔甲,而周围是其他隐翅虫。图片引自Grebennikov, V.V. and Newton, A.F. 2009


   那么问题来了隐翅虫的鞘翅短短的后面的肚子露出好长一截而苔甲的鞘翅通常都盖住了整个腹部差异这么显著的两类甲虫怎么会是一类呢实际上隐翅虫家族里也有腹部露出很短的类群比如出尾蕈甲蚁甲而苔甲里也有鞘翅不完全盖住腹部的种类。另外,如果光看幼虫,苔甲和一些隐翅虫是非常非常接近的。可以想见,苔甲也有一个鞘翅短短的祖先,在演化过程中,这一分支的鞘翅逐渐伸长,直到变成我们现在所见的样子。


6 出尾蕈甲Scaphidium grande,如果不说很难想象这也是一只隐翅虫。图片来自flickr.com


  苔甲家族目前大约有5300Jałoszyński, 2017分布在全世界各地在隐翅虫大家族里算是物种较为丰富的一类而且苔甲体型小生活环境隐秘,鲜有人关注,可以想见这一类甲虫真正的种类数绝不止于此2014年我刚上研究生,彼时国内还没有人涉足过这个类群,种类更是少的可怜,仅记录有1320余种。不用说,苔甲肯定潜力巨大。瞅准了类群的我便从一些研究基础较好的属开始入手。美苔甲Horaeomorphus就是其中之一。

 

习伟美苔甲

    美苔甲是苔甲家族中很特别的一个属,它的身体比例非常协调,前胸往往隆拱,腿节末端膨大,许多种类的雄性后足转节还有长有长刺或有其他特化,气质非常好。美苔甲属的拉丁名Horaeomorphus来源于希腊语ωραιομορφοζ,意为“美丽的体型”,想必当年Schaufuss发表该属的时候(Schaufuss, 1889),一定与我第一次见到它们有同样的感觉吧。

 

7 美苔甲里还有苔甲大家族里长得最“随性”的种类之一——双角美苔甲Horaeomorphus bicornis,头上长角,后足胫节高度特化,扭曲变形。


    美苔甲是苔甲大家族中不大也不小的一个属,我刚读研究生的时候,这个属一共记录了38,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加里曼丹岛、菲律宾,日本南部也记录了一种,换言之,中国周围种类非常丰富,但是中国仅有福建和台湾各记录一种,大部分地区记录完全是空白。从现有的分布推断,这个属肯定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种类一定不会少。果不其然,通过检视实验室的馆藏标本和亲自采集,开始研究的第一年我就一口气发表了5个美苔甲新种,其中的两个就来自云南。

 通过采集我们发现美苔甲的生境非常隐秘它们通常栖息在朽木的缝隙中树皮下废弃的蚁窝白蚁窝里。往往一次采集能遇到几头已经是非常幸运了。我将这类苔甲的采集方式告知了许多经常去南方采集的虫友,让他们帮忙留意,熊哥就是其中之一。熊哥是云南临沧本地的采集高手,身处多样性及其丰富的地区,采集手段又面面俱到,经常能采到一些出乎意料的东西。

 20167月,熊哥与叶茂几人前往腾冲县滇滩镇采集。一天晚上,我的微信突然收到消息,熊哥发了两张图片给我,从模糊的轮廓上,依稀能够看出这是一种个头不小的苔甲,非常像美苔甲,但不能确定。我立刻嘱咐熊哥妥善保存,旅程结束后将它们寄过来。两周惴惴不安的等待,三号标本完好无损地寄到了我的手上。取出装有标本的管子,我几乎是一瞬间就认出了这就是一种美苔甲,而且是新种——它细小的前胸太过独特,此前中国及周边地区仅有一种美苔甲有这种特征,而它分布在藏南地区,与这次高黎贡地区的种类几乎不可能是一种。


8 滇滩的原始森林,多少仍未被我们所知的小生灵栖息于此  拍摄人:叶茂


   经过鉴定、比对老种,我们确定了滇滩的美苔甲的确是一个未被描述的种类。更加幸运的是,三号标本正好一雄两雌,使我们能够详尽地描述这个种的雄性、雌性特征。可惜的是,此时恰逢毕业之际,毕业论文,择业等一干纷繁杂事令我无暇顾及发表适宜,这个种被暂时命名为熊氏美苔甲Horaeomorphus xiongi放到毕业论文里(*物种在某某毕业论文里被命名,但尚未在某一期刊正式发表的,不被承认)。我们此时已经拍摄好该种的所有特征,但却没能描述它发表它,这一搁置就是一年多。

   时间进入2018工作步入正轨闲暇时间又多了起来重拾分类工作的热情逐渐高涨某天我与熊哥聊及此事熊哥与我提到了最初一同创办滇虫社的习伟;说道不如将这个新种以好兄弟的名字命名。我欣然答应。此后,撰文修改,投稿,一气呵成。8月24一大早就有朋友对我说习伟美苔甲见刊了,我兴冲冲地打开Zootaxa主页,图片引入眼帘。至此,习伟美苔甲终于得以发表!



 9 习伟美苔甲 图片引自原文.


    习伟美苔甲外貌平平无奇并没有太多的特化但该种的阳茎非常特别——中叶宽大,侧叶具亚顶毛,内囊骨片不对称;内囊上半部分由三片宽大扭曲的骨片组成,下半部分由一宽大的强骨质化“底座”与最底部的一对“底脚”组成,这样的特征,与产自西藏的毕氏美苔甲Horaeomorphus biwenxuani跟产自广西的胡氏美苔甲Horaeomorphus hujiayaoi非常接近,则很有可能说明这三种美苔甲是极为近缘的。若真是如此,从藏南的幽谷雨林到广西的喀斯特山地,已然跨越逾两千公里,这之间的崇山峻岭当中还会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种类?而中国又究竟有多少美苔甲种类?有多少苔甲种类?又有多少甲虫,乃至昆虫种类?

    中国地大物博,好看,有趣的虫子太多了;平凡,不起眼的昆虫也太多了。许许多多的类群也和苔甲一样,并非缺乏多样性,而是不为人关注。而美丽、奇特的类群,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撇开外表,深入研究,发掘属于它们的故事?


 

10 毕氏美苔甲Horaeomorphus biwenxuani 图片引自Zhou, D.-Y., Zhang, S.-J. & Li, L.-Z. 2016


参考文献

1. Grebennikov, V.V. & Newton, A.F. 2009. Good-bye Scydmaenidae: or why the ant-like stone beetles should become megadiverse Staphylinidae sensu latissimo (Coleoptera). European Journal of Entomology 106: 275-301.

2. Jałoszyński, P. 2012. Observations on cannibalism and feeding on dead arthropods in Scydmaenus tarsatus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Scydmaeninae). Genus 23: 25–31.

3.Jaloszynski P., 2018. World genera of Mastigitae: review of morphological structures and new ecological data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Scydmaeninae). Monograph Zootaxa 4453 - Magnolia Press Auckland, New Zealand. 119 pp.

4. Jałoszyński, P. & Olszanowski, Z., 2016. Feeding of two species of Scydmaeninae 'hole scrapers', Cephennium majus and C. ruthenum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on oribatid mites. European Journal of Entomology, 113: 372-386.

5. Jałoszyński, P. 2017. Subterranea scydmaeninae of southeast asia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Annales Zoologici, 67(4): 713-723

6. Schaufuss, L.W. 1889. Neue Scydmaeniden im Museum Ludwig Salvator. Berliner Entomologische Zeitschrift, 33, 1–42.

7. Zhou, D.-Y., Zhang, S.-J. & Li, L.-Z. 2016. Contributions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genus Horaeomorphus Schaufuss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Scydmaeninae) in mainland China. ZooKeys, 572, 51–70.

原文

Zhou, D.-Y. & Yin Z.-W. 2018, A new species and a new record of Horaeomorphus Schaufuss

(Staphylinidae: Scydmaeninae: Glandulariini) from China. Zootaxa 4462 (1): 141–1440.



    

         听了小扁老师精彩的讲解,相信大家对于苔甲这个类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那接下来我就借这个机会,给大家分享一下发现习伟美苔甲的经过吧。前面有文章已经大概介绍了这次的行程:

腾冲野采(修正版)

腾冲会师

         采集者都有一个习惯,到了一个新的采集点,优先考虑的自然是锹甲、金龟这些热门类群。到采集的中后期,一方面体力开始跟不上,一方面能发现的大型昆虫种类基本出现,就转而关注微小型类群。习伟美苔甲就是在快要结束行程的时候发现的。

         和往常一样,我们吃过早饭进山采集。云南的7月,一个雨水极为昌盛的时期,雨衣,雨鞋是每天必备的工具。


1. 向放牧的老乡打听本地情况 2、3. 我们在劈木 4.叶茂在挖树洞(黄贵强/摄)


        雨滴从天而降滋润着万物生长,生命之源唤醒了森林中沉睡的精灵,这时雨林在这里迎来了“一年中的第二次春天”。告别春暖花开,雨后春笋的景象,我们即将踏入满是新生的微观帝国,无数生命在这里开始蜕变,并脱壳而出,寻找新的归宿。


          滇滩原始森林   (叶茂/摄)


        雨林,有着较大降雨量的森林,一年里不会出现明显的干旱。在这里落叶都无法彻底干透,只会被小型无脊椎生物和菌类分解殆尽。雨林的湿气来自于降雨,连绵不断的云层覆盖着这里的山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让这里的湿度能够保持,这对积雨云的形成密不可分,这样森林、云层、降雨就成了一系列循环的始末。


      滇滩原始森林   (叶茂/摄)


        我们找到一条通往山中的小路跟着溪流开始探索。这里的循环速度比任何地方都要快,雨林最底层是真菌的王国,真菌快速分解死去的生物,让森林的营养得以循环。没有真菌,雨林就不可能存在。


阔叶林下的各种真菌(叶茂/摄)


        抬头望去,茂密的森林让人望而却步,光线昏暗的树林中薄雾升起好像并不希望我们继续前进,可能是她想保护她那仅有的秘密吧!未知世界里有时候我们应该让它永远神秘,并不是一味去解开她的面纱…..


      滇滩原始森林   (叶茂/摄)


        我们在这片森林中详细记录着看到的各种生物,无论是认识的还是陌生的都进行了取样采集或者拍照记录,以便后期鉴定辨认。


采集中的小熊 (叶茂/摄)


        树林深处总是弥漫着大量雾气就像一道屏障隔离着远方的路。一棵树一年可以吸收几百吨水,但树用不着那么多的水,因此大部分又蒸发到空气里,形成云和雾。云和雾形成水再次降落在森林中,让这里的一切循环着。水分可以促使植物生长,也可以加速倒下树木的腐朽,为生灵提供了生存和避难的场所。


林中穿行的小熊   (叶茂/摄)

       

        习伟美苔甲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原始的自热环境中,潮湿温暖的气候,使得朽木得以发酵。在路边看到一颗自然死亡的松树,树皮看上去还很新,但内部已经腐朽。习惯性的剥开树皮,看到树皮下很多活动的小甲虫。隐翅居多,但速度太快没来得及捉几只。仔细搜寻,发现还有苔甲。因为之前就和小扁讨论过苔甲的生活习性,在临沧本地也采集过苔甲新种。(以后会专门写文介绍所有采集的新种,这里不做赘述。)因为越少有人关注的类群越容易出新种,我小心翼翼的把树皮下所有的苔甲都收入酒精瓶中。(不要问我为啥不用乙酸乙酯,因为习惯了带酒精,O(∩_∩)O~所以整姿就害苦了小扁。)我野外很少拍照,当时就觉得有可能是新种,便特意用手机拍了采集照片。


树皮下是小型昆虫理想聚居地(小熊/摄)


       得天独厚的气候孕育出美丽奇特的生灵,如果你不曾踏足,不曾了解,它也将默默的繁衍、生活下去。而发现它只是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我们和其它生物一样依赖大自然提供的资源而生存,并没有什么特别。如果你不置身于这样原始的环境中,你永远无法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和伟大。

       每一次野采都是一次修行。远离尘世喧闹,能让我静下来体会大自然的真实和伟大,也让我更敬畏自然,热爱自然。让我们继续努力,发现更多大自然的未知。我是自然爱好者小熊,我们下期再见!


       最后放一张队友相互搀扶过河的图。山路凶险,感谢有你们!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在雨林里偶遇一场浪漫的求婚
游学|雨林与象-赵怀东与沈成智慧自然系列活动
植物种类的划分歌诀 植物种类的划分口诀
蟑螂:美丽不可方物
奇趣甲虫
亚马逊雨林看起来是绿色天堂, 实则是人类禁区, 到底有多恐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