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今多少往事在寿州

  远在秦汉之际,这里就已成为全国几个重要的商业都会之一。三国曹魏于此大兴屯田,重修浚芍陂(今安丰塘),发展灌溉,“自寿春自京师,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经济的繁荣,使城市人口骤增,寿春城内曾一度发展到十余万人。自晋以来,以至唐宋,寿春继续以繁华著称于世,所谓“扬(州)、寿(州)皆为重镇”。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富庶之地难免会成为掠夺者们相互争夺的口食,更何况这里是中原通往江南的咽喉,所谓兵家之要地,那么可想而知在寿州古老二字的背后该藏着多少的掠夺与杀戮,而这才是一个城池的不幸。  

  公元383年,秦晋“淝水之战”发生在这里,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典故都与其有关,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来到这里,吟出了“寿阳信天险,天险横荆关。苻坚百万众,遥阻八公山。不假筑长城,大贤在其间。战夫若熊罴,破敌有余闲”的诗句,咏赞东晋破秦之捷。而后来者也免不了效仿前贤,登临赋诗。

  五代末年,发生了周(后周)、唐(南唐)寿州之役。南唐守军凭城坚拒,竟使战争前后持续了3年。这一场战争,究竟给民众带来多少的灾难,我们现今已不得而知,但它为寿州带来“赵匡胤困南唐”的故事至今还流传在寿州的街头巷尾。对此役,史料上还有这样的记载: 957年(周显德四年)攻下城后,周世宗“以其难克,遂徙城下蔡”。自此,寿州古城荒废150年。这恐怕才是战争真正的遗害。

  到了宋、金时期,濒临长淮的寿州依旧成为双方反复争夺之地。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为金统治区,以南为宋统治区;南宋向金送纳岁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寿州恰好在划河为界的边缘地带,因此,寿州城自然又成为十分重要的防御要地。于是,苟安的南宋朝廷在连绵不断的战事中,不断地重筑寿春城,前后持续了80多年。这才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寿州古城,这或者又该要感谢那个羸弱的朝廷和不息的战争吧。

  从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到宋度宗咸淳十年(1275年)的40多年间,蒙古军曾先后五度攻打寿州城。而到了明崇祯八年(1635年)春,高迎祥、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攻破寿州城,随即又很快撤出。第二年,农民起义军再度攻打寿州城,城内军民齐心协力,奋力作战,才得以保住寿州城。

  数百年里,许多人在这里建功立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但也有人在这里壮志未酬,留下千古遗恨,让后人扼腕长叹。

  在寿县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我们恐怕还得提上一笔。我们先看一首这样的诗:

  手披残卷对青灯,

  独坐搴帷数列星;

  六幅屏开秋黯黯,

  一堂虫鸣夜冥冥。

  杜鹃啼血霜华白,

  魑魅窥人灯火青;

  我自横刀向天笑,

  此生休再误穷经。

  诗名叫《秋宵独坐》,作者是安徽凤台的苗沛霖,此人比谭嗣同早生五十年,是一位兼具文才和胆略的秀才。但你可能想不到的是,诗中所流露的阴森杀气竟在寿州得到应验。

  当年,太平军围攻寿州,城内团练向苗氏求援,苗氏应允却爽约,致使孙家鼐之兄孙家泰大为不满。后来,孙家鼐中状元,苗氏前去庆贺,遭到孙家泰拒见,二人由此而结怨。此后进一步有“寿州擅杀案”发生,苗氏怀恨在心。4年后的咸丰十一年(1861年)农历正月,苗沛霖攻破寿州,对城中居民碎剜零焚,对城中妇女大肆奸淫,孙家泰“仰药而死”,一门四代,被杀15人。同治二年(1867年)六月,苗氏二次屠城,城东街州署内,一片瓦砾,不留一楹一椽。一个秀才,二次兵祸,让这座城池与毁灭只差了一步!

  还是这个苗沛霖,在他的虚情假意下,太平军最年轻而英勇善战的英王陈玉成也被其诱入古城的瓮城中,不幸被俘,惨遭杀害,年仅二十六岁。赫赫一代英王,没想到梦断寿州,成为这个城池的悲情一页。

  1940年,寿县古城再次发生恶战。4月11日,侵华日军集结矶谷十四师团骑兵千余人,企图攻占寿县。当时,驻防在城内的安徽省保安第九团在团长赵达源的率领下,英勇应战,誓死同敌军发生激战,死伤惨重,直到最后双方在东城墙阵地上进行了肉搏。孤军奋战的赵达源部,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城墙东南拐角的阵地被日军攻破。赵团官兵边打边往西南撤,战士们宁死不屈,随赵团长从古城墙上跳入河里,日军疯狂追杀。年仅29岁的赵达源不幸中弹牺牲。赵团官兵除少数潜入美国人创办的“春华医院”获救外,其余千余人全部为国捐躯,血洒城墙。

 

  多水的城事

  除了纷飞的战火,寿州还与另外一种东西结缘。当初,楚国选定这个地方作为国之都城除了其他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水。

  拥水陆交通之便,襟淮带淝,这是它的便利,但它的另一面,却正是灾难的肇始。几千年来,水灾给这个城池带来过怎样的灾难,我们无法清楚地估算,但在寿县的历史文献里,我们会找到许多关乎水的记录。

  王九思(1468~1551), 字敬夫,号渼陂。明代文学家,前七子之一。陕西鄠县(今户县)人。提及他是因为他与寿县有关。王九思是在正德五年(1510)秋被贬为寿州同知的,在任期间,王九思的政绩颇佳,因此,光绪《寿州志》卷十六《职官志》将其列入《名宦》中。

  嘉靖《寿州志》卷八《杂志》中载有王九思《城楼观水》一诗:

  寿春五月半月雨,西北水来势何怒。冲啮城根半欲颓,接连湖影远莫睹。

  湖头妇子尽乘槎,城外屋庐俱产龟。不见往来鱼艇过,空余远近云山斜。

  ……

  只见城颓水入城,城中万家同一惊。扁舟何如范蠡蚤,乘桴欲为尼父行。

  本诗所写到的“寿春五月半月雨”的水灾,发生在正德六年,而在王九思的其他作品中也有相关的描述。《寿州祭水文》云:“五月淫雨浃旬,州城外西北水涨。日增而高,荡击城趾,将复于隍。既霁两日,乃今六月,又雨。夫雨不止,则水又益高,其势不推城而入不止矣。”诗文互证,我们可以十分清楚看到这样的情景:连天阴雨,半月不断;白水围城,风急浪高。城外墙倾屋摧,茫茫一片,万家呼号,寿县像一座飘摇于水中的一叶孤舟……

  这样触目的描写不可谓不惊人,但它在寿县历史上或许却只是寻常之见。据《寿州志》载,仅明代永乐七年(1409年)至清光绪十年(1885年),400多年间所进行的27次修城,全部由水患引起。寿州人可谓“时时虞水为灾”。

  在寿县东门的城墙外,刻着1954年和1991年大水淹城墙的印迹,听当地人描述,1954年大水时, 人们可以在城墙上洗脚;1991年,水灾再次使寿州城外成为一片汪洋,城墙上标识的水位线为海拔24.46米。可以想象,完全被洪水包围着的古城,是怎样的令人心悸。但值得自豪的是,无论怎样的洪水围困,古城坚决如铁,不曾倒下,它的沧桑厚重又何尝不是拜其所赐!

  沧海桑田,如今的寿州城,淮淝两岸依然流淌不息,瓦埠湖水滋养着这方水土。护城河环列四周,古城在水的映照下,显得厚重而不乏灵蕴。阅不尽的古城,曾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铿锵岁月,也有“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别离”的婉约缠绵。几千年来,这座古城虽饱受战火之苦,洪水之灾,却总能在浩劫中浴火重生。

  当我在东门外的护城河畔徘徊的时候,柳色渐青,河上横着几只小木舟,一位妇人正在河的对岸捣衣,岸边的高堤上,寥无一人。举目西望,落日渐下,城墙如座,排闼而去,交给我无法分辨的情愁。那一瞬间,苍凉的古城像一段凝固的梦,我们在它的梦境之外,如一个不能企及的游子。而我却只能以这一段苍白的文字聊作对古城的一点微薄的纪念。



      每一天,我们都努力追求做的更好,您的轻轻一点,分享到朋友圈给更多人,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认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寿县古城静思
安徽寿县古城
大上海曾是这个小县城的一个乡——走进寿县古城
百年历史的寿县老城墙,固若金汤,成为“铁打的寿州城”
安徽寿县古城:楚文化的发源
楚国古都,冠绝中华!安徽这座小城,历经千年,依旧美得低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