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味蕾与健康

    


    舌头上特定区域专司一种味觉,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根对苦味最敏感,而舌两侧,则负责品尝酸味和咸味,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味觉地图。其实这是流言。

    真相:“味觉地图”的说法流传了几十年,长盛不衰。其实,分辨各种味觉的细胞存在于每一个味蕾内,而味蕾在舌头表面和口腔内都有分布,也就是说,舌头上有味蕾的区域都能对所有味觉进行灵敏的分辨,传言中的“味觉地图”其实并不存在。这条教科书级的流言其实来自学者对文章的谬译。

       在对味觉地图的谣言进行了粉碎以后,很多网友对味觉地图是谣言仍然感到不可接受。有人认为,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味觉的敏感性还是有差异吧;还有人说,舌尖确实对苦味不敏感。大巴对此十分理解,毕竟味觉有一定的主观成分,每个人又存在个体差异。即使有人认为自己的会厌能尝到苦味也不奇怪,因为确实有人做过研究发现会厌上也存在味蕾!

        受到味觉地图说法的影响,之前人们一直误以为一个舌区只负责一种味觉的。到1974年,美国的Collings大姐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她在15名志愿者的口内不同区域分别滴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钠(咸味)、蔗糖(甜味)、柠檬酸(酸味)、尿素和奎宁(均为苦味),看志愿者能够分辨出的化学物质的最低浓度。Collings的实验证明了每个舌头区域都能尝出5种味道,只是敏感阈值不同。首先,这个尝出阈(能尝出物质的最低浓度)的值非常小,和生活中常遇到的物质浓度差别比较大,没有什么实际应用意义。各区的阈值差别也很微小,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其次,各个舌区尝出阈的重叠范围较大,比如蔗糖的甜味,舌尖和舌侧后部的尝出阈差不多,对于氯化钠的咸味,舌尖和舌前侧的尝出阈差不多。再者,呈味物质不同,尝出阈也有差别,比如苦味,各舌区对尿素和奎宁的尝出阈就有较大差异。最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存在的,比如人群中约8.22%的人尝不出苯硫脲的苦味。另外,和1901年德国人Hanig的结果不同,Collings对实验得到的尝出阈进行比较,发现对于咸味,舌尖最灵敏;对于苦味,软腭最灵敏,而在舌头上,舌根比舌尖对苦味更不敏感。( Virginia B.Collings. Human taste response as a function of locus of stimulation on thetongue and soft palate.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1974, Vol.16, No.1,169-174.)

当然,后来也有研究直接否定了舌上不同区域对甜、咸、苦味的尝出阈有差别的。比如这篇文献:Kaoru Sato, etal. Sensitivityof Three Loci on the Tongue and Soft Palate to Four Basic Tastes in Smokers andNon-smokers. Acta Oto-laryngologica. , 2002, Vol.122, No.4: Pages 74-82.

通过研究味觉产生的机制,我们现在基本已经认同了舌头的各个区域都能尝出五种基本味道。对于舌头各区敏感性是否存在不同,虽然不能断然否定,但从相关的研究结论来看,这种差异即使有也很小,对于一般人的实际生活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可以肯定的是,此前的关于“味觉地图”的说法是错误的。

       


        那么,味蕾与健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在中国,当你遇到一个朋友时,'您吃饭了没有?'的问候常常比传统的'你好'要亲切、热情得多。对方的味蕾感到兴奋,就会立刻被吸引到对话中来,因为无论对话发生在什么时间,他们都身处于两餐之间,他们也许刚刚离席,又或者在想着下一顿饭。当对方的食欲得到刺激,对话转向任何主题,都变得自然而然,无论是否有美食相伴。

事实上健康饮食习惯从关注味蕾开始。在大多数人的心里,最好吃的就是妈妈做的饭菜,因为从很小的时候,我们的味蕾就熟悉并喜欢上了那种味道。        儿童婴儿期是早期口味培养的敏感期,宝宝的味蕾习惯1 岁前基本就固定了,所以此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婴儿无法自主选择食物,其饮食习惯的养成取决于他的教养者。有的家长会比较早地让孩子接触很多成人饭桌上的食物和味道;而有的新妈妈添加的辅食,往往只讲营养,避免放盐、糖等佐料,口味很淡;结果是前者往往口味多样,摄取营养更丰富;后者很难适应一般的饭食,甚至偏食,挑食,营养单一。因此,1岁前要尽可能多地让宝宝尝各种食品的味道,丰富他的味蕾。

但是随着年龄的变化,人的口味应该跟着健康而改变。有高血压的病人应少食盐、糖尿病人不吃含糖食物已成为常识、、、、、、,实际上我们的生活因为健康的原因可以利用味蕾来调节自己的合理饮食。



训练你的味蕾爱上健康食物

1.训练味蕾。

  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口腔中大约1万个味蕾的敏感性会大减。因此,很多过去认为气味或味道太重的食物,如今也能够接受甚至喜欢食用。

  2.了解健康食品

  了解健康食品之所以健康的理由,有助于激励自己爱上健康食品。比如,萝卜缨有益健康是因为其中富含纤维素、维生素C、叶酸、β-胡萝卜素、钙、铁和促进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等。

  3.巧妙搭配食物。

  将喜欢和不喜欢的健康食物搭配食用。比如,如果不喜欢甜菜,可以和喜欢的酸奶和核桃一起食用。另外,加上喜欢的调味酱也有助于爱上健康食品。吃不喜欢的健康酸味食品时,不妨加一勺蜂蜜。

  4.变换吃法。

  熟吃还是生吃?烤着吃还是清蒸吃?食物做法不同,味道各异。一些烤制方法可以激发出苦味食物中的糖分。如果不喜欢清蒸西兰花的味道,那么不妨用微波炉摄氏205度烤制20分钟,再配上调味酱食用,味道更好。如果不喜欢清蒸或煎炒菠菜,可以吃芝麻酱凉拌菠菜。有时候,拒绝某种食物并非因为其味道,而是因为其温度或质感。

  5.尝尝苦味或酸味食物。

  不要避开你认为太苦的食物。吃羽衣甘蓝等苦味食物时,可适当抹点蜂蜜,变苦为甜。

  6.空腹品尝食物。

  饥肠辘辘时,人们更能接受味道不寻常的食物。英国一项研究发现,在健身后需要补充能量的时候食用一种新口味酸奶,人们更可能会喜欢上这种新食品。

  7.“色诱”很重要。

  专家表示,人们吃东西,首先用到的是眼睛。食物讲究色香味,“色”排在第一位。因此,将一些蔬菜或水果切成有吸引力的形状,或在盘子中摆成一定的造型,都有助于提高食欲。

  8.反复尝试。

  营养学家表示,孩子接受某种新口味食物之间,有时需要经过多达15次的尝试。成年人所需尝试的次数会更少些。如果刚开始不欣赏健康苦味蔬菜的味道,那么坚持非常关键。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每天喝又苦又甜的饮料,坚持一周之后,喜欢上该饮料的几率提高68%。

  9.选择节日品尝不喜欢的食物。

  节假日与亲朋好友聚会,心情更舒畅。如果你在聚会时吃下过去不爱吃的食物,那么你很可能会喜欢上这种食物。如果你不喜欢的食物正是朋友特爱吃的食物,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可能逐渐喜欢吃这种食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怎么品尝食物的味道?
真有“味觉地图”吗?
猫的嘴巴都很挑吗?其实猫的味觉感知能力特别差,甚至尝不出甜味
八卦 | 不爱吃西兰花,喝红酒苦不堪言?也许,是因为你有超级味蕾!
品尝美味,舌头不孤单
健康纠结:舌尖上有“味觉地图”是真的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