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只因情到深处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发布了一则“语文老师深情朗诵《将进酒》的视频”,引来了网友的一片热议,说实话,看到这则消息时,有种感动。感动于这位老师的情到深处。

文字,是发乎于心的传递方式,也是发乎于情的宣泄出口。以前我读书的时候有个误区,正如杨绛老师所说的:“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所以,上大学的时候,曾经立下壮志要将图书馆某一个书架上(欧美文学类)的书全部读完,当然,我几乎读完了(因为后来调整书记摆放,不知道有没有少读),只是读完之后,除了做的笔记之外,感觉什么也没有记住,至今,更是几乎全部忘了。因而成长、成熟之后,亦如杨绛老师说的后半句一样:“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有了生活的经历与阅历之后,才发现书中的一些文字真的是说到了骨子里的,也描摹到了极致,有一种极大的共鸣与欣喜,文字撑起的力量就是情感的流泻。再后来的读书就是杨绛老师这段话的最后一句:“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读书与情感就是一个互相融合的整体。所以,当我看到网上那位老师的深情朗诵时,突然觉得他已经将《将进酒》中的文字与情感幻化成了自己。他深切体会到了李白作为一个天才的傲骨,也理解这位天才背后的怅然若失。今年,我正好也教了这一课,对比这位老师的情绪表达,我是不如的,但是内心存储的情绪并不比他差,自己上学的时候读懂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志气,长大后才明白:纵有天赋异禀的才能又如何,人生在世,都有诸多不得志,这种自信的背后也有着“与尔同消万古愁”的无限愁绪。

林清玄也说过:“情深,万物皆深。”所以,对于一切事物的热爱源于情感的丰富,学文学的人,大都是情感比较丰富的人,他们认为文字以及文字所传达出来的情感与意义更能刺激自身的大脑皮层。他们更能懂得“醒来甚是爱你”这样话语所蕴含的深刻感情:每一天的平淡生活中,我们在彼此的眼中都闪闪发光,于是,每一个清晨醒来,最美的事情莫过于你在我的身边,而我觉得比昨天更爱你。这不禁使我想起一部欧美电影《初恋50次》,女主角因为车祸的原因只有一天的记忆,男主角只有日复一日地重新对她追求。这样的感觉,不就是“醒来觉得甚是爱你”吗?

此外,以前读书多喜欢故事类、文学类、综合类等,但现在发现议论性的、学术性的文章好像才能更展示生活的最本质,里面有着对人性的褒扬与批判、对社会不公的抗争等等,这类的书厚重如人生,深刻、隽永,历久弥新。就像以前的我在上学的时候,不懂为什么要学习鲁迅,他的文章晦涩、难懂,觉得特别生硬,但现在去读,发现鲁迅能成为文学界的扛把子真的是实至名归,他的那句“从来如此,便对么?”真的是很警醒。想想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人不就是喜欢把“听我的话绝对没错,当年我就是怎样怎样的……”“大家都是这样做的……”“这就是老一辈儿传下来的规矩……”当我遇见鲁迅的这句话时,我的内心是十分震撼的,大家总是拿固定的条律或者约定俗成的看法去约束其中的例外,比如单身这件事。当然,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已经将一些固有的、陈旧的观点进行了否定或疑义,这是一个进步,但是这样的反思维在现实生活中仍然不被看好,所以还是需要努力进步的。

我现在上课就经常给学生讲,要去理解文字的背后才能感受到文字鲜活的生命力,才会有能力去热爱文字、文学,才能更好地指引生活。有时候就算没有起到指引的作用,但也会找到“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的知己。

所以,唯美的言语,不过是因为情到深处;不矜持的动容,不过是因为爱到极致。

(第一手稿)

(修改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完啦!
用情营造诗意的课堂
实用心理学200条,读完你会更强大 ​,建议收藏研读
【原创】中学生,你还有闲情潜心经典吗?
一见钟情不过是见色起意,日久生情不过是权衡利弊。 #杨绛 #情感
重感情的女人离不开文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