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些理工大牛写的旧体诗词 把中文系教授看哭了



曾经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大多留学于欧美名校,归国后,许多人成为学科的奠基者、领军人物,其中的一些人更享有国际声誉。

 

同时,他们又诚挚于中国传统文化,写得一手漂亮的旧体诗词,用这种最中国的艺术形式,抒发人生感怀,记录时代风云。

 

看过他们的诗词作品的人,几乎都会说,许多人的诗词,连今天的中文系教授都望尘莫及!

 

世界读书日,让我们来见识一下这些理工大牛的绝世风采。

 

天文学家的牛棚诗

 

王绶琯,中科院院士,国家天文台名誉台长。1945年赴英国皇家海军学院造船专业学习,后改学天文学。1953年回国后,他先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修复60厘米反射望远镜和组建天体物理专业,后到上海参与授时工作的现代化与精确化,不到两年就把我国的授时精度提高到百分之一秒。“文革”后,王绶琯成为中国天文学事业的统筹者与统领者。

 

王绶琯


“文革”时,王绶琯在牛棚中作多首诗词,但特殊的环境下,许多诗词“写”于腹中,“文革”结束后,才凭记忆写出来。咏史是他喜爱的题材,请看《浣溪沙十首·牛棚咏史》中的两首:

 

其一:

 

五十万年溯斗争,残雷疏雨夜三更。

悠悠大地转无声。

几个英雄悲失路,一番儿女学忘情。

蛙声四面月微明。

 

其二:

 

帝业深筹万世功,律繁如雨令如风。

长城遥护泰山封。

且喜诗书销海内,更收珍丽实关中。

赢来一赋阿房宫。

 

名为咏史,其实指向的都是现实。

 

“文革”中,斗争哲学盛行。昨天的英雄,今天就变成狗熊。作者思接千载,将人类的悲欢争斗、得失荣辱置于时间的长河与浩瀚的宇宙中去审视,顿时清凉自生,意气稍平。残雷疏雨,悠悠大地,英雄失路,蛙声四面,这些意象,构成壮美与绮丽、博大与细微的张力,无任何险字僻语却令人一读难忘,尽显文字的魔力。

 

第二首更是对“文革”时期摧残文化的专制主义的严厉批判。秦皇深谋远虑,修长城,用峻法,毁诗书,钳人之口到了道路以目的程度,以图万世一系,最终换来的,却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复哀之”的结局。赫赫霸业,一朝灰飞烟灭,不过成就了一介文人的名山事业而已。

 

言近旨远,微言大义,精警照人。这样的词,放在中国诗词之林的佼佼者行列,也不逊色吧?


中国计算机先驱者也是诗词高手

 

斯文粪土绿林豪,瞬夕琼楼变不毛。

举国纷纭忙狗盗,权门交易尽民膏。

橘移淮北味何似,秋入江南天太高。

独立层楼何所望,难歌难哭亦难逃。

 

这首七律,写于1988年,题为《戊辰感事》,是对当时一些社会现象的批判。彼时,知识不值钱,发展商品经济成为权贵的盛宴。这首诗锋芒锐利,但却不减诗味。

 

诗的作者唐稚松,是中国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

 

早岁,唐稚松在西南联大哲学系师从金岳霖,抗战后考入清华研究生院,专业为数理逻辑。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史学大师陈寅恪因其深厚的人文功底,曾有意延请其做唐诗助教。唐稚松是中国第一位IFIP(国际信息处理协会)专家组成员。


 唐稚松


在众多科学成果之外,唐稚松还给世人留下了一部诗集——《桃蹊诗存》。

 

在自序中,唐稚松这样概括自己诗作在内容上的特点:“寒宵叙旧,闭户忧时,登高台而想苍生,临川流而悲逝水。斯人情之所同,亦桃蹊诗词之所由作也。”与其他擅长写作旧体诗词的理工大牛一样,深挚的家国情怀是唐稚松诗作的精神底色。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唐稚松访美,作七律《金门公园远怀》,抒发对祖国的思念:

 

海宇空濛大地秋,夕阳天外望神州。

东来诸葛无留意,西访玄奘亦壮游。

蚕为献丝甘自缚,蛾因恋火以身投。

登临渐入高寒境,万籁萧然一羽浮。

 

据报道,《纽约时报杂志》记者在采访唐稚松时曾问,凭其成就,何不留在美国发展?唐稚松回答:自己的根在中国。这首诗,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怀抱。

 

著名学者周汝昌这样评价唐稚松其诗其人:“兄诗文有真情,有深痛,而复有深厚文化修养与语文功力,此易见者也。然兄禀赋有超俗振奇之气,此则常人所未必尽识耳。”

 

写出“不平凡的词集”的植物生理学家

 

石声汉是植物生理学家、古农学家,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在其所从事的科学领域,是被公认为天才的人物。他精通英语与德语,能阅读法文、俄文、日文,对中国南方的各种方言也很熟悉。1950年代,石声汉转向中国古代农史研究,并取得辉煌成就。

 

石声汉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的《荔尾词存》,被著名学者叶嘉莹评价为“是一册不平凡的词集”,“在现当代作者之中,其成就极为难能可贵,足可自树一帜,固当珍重保存,以流传后世。”

 

石声汉


1941年8月,石声汉到武汉大学任生物系教授。国难当头,石声汉一家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他的妻子许慕贞聪明贤惠,善持家务,想尽办法让一大家子在清贫困苦中维系着不乏笑声的生活。

 

写于1944年夏的《浣溪沙》六首,是石声汉对这段艰苦生活的写实,兹录两首。

 

其一:

 

白足提篮上菜场,残瓜晚豆费周章,

信知菰笋最清肠。

幼女迎门饥索饼,病妻扬米倦凭筐,

邻厨风送肉羹香。

 

其二:

 

双袖龙钟上讲台,腰宽肩阔领如崖,

旧时原是称身裁。

重缀白瘢蓝线袜,去年新补旧皮鞋,

羡它终日口常开。

 

第一首写抗战中大后方清贫的生活、妻女的窘状,第二首写身为教授的诗人在清贫的生活中身体日渐消瘦,以至于从前合体的的衣服现在显得肥大了,而皮鞋更是打了补丁还张着嘴。一句“羡它终日口常开”,出语奇突,可谓笑中带泪。

 

上面三位理工大牛,只是文理兼擅的这一理工学人群体中的冰山一角。他们都是一代游弋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健将,而又同时与缪斯携手,舞出了动人的舞姿。


关于这一群体,原苏州大学中文系徐永端教授曾经有一段精辟的话,概括其特点:“他们那一代人中有一批卓越之士,才识兼备、品学兼优。他们一方面极其踏实和严谨地从事科学研究,另一方面,他们可以极其空幻地、灵思缥缈地作诗填词,他们博通中外,熟知古往今来;他们行万里路,根子还是深深地扎在中国的泥土里。”


对这一群体系统而详尽的描写,对这一不世出的理工学人群体命运遭际的悉心钩沉,见于老鼠记者(章诗依)最近出版的《理工学人的诗与世》一书。本书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为填补空白之作,甫一问世,即得到钟叔河、谢泳、刀尔登、袁凌等著名学人、作家的好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褚建君:思源湖畔觅诗缘
[诗词探索] 寓 真:我的诗观
稿费500元/两页,杂志《诗潮》招募优质诗人(旧体诗、现代诗 )
20世纪中国旧体诗词十大家
【诗艺花苑】神话阎王殿(旧体诗)
【诗林一枝】龙山村民旧体诗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