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超旷空灵 虚实相生——浅说释妙空的书画艺术

  文/胡清俊

  中国书画史上,著名书僧画僧彪炳史册者,今人耳熟能详者甚众: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的智永,高情峭拔、磅礴挥毫的贯休,烟岚气象、高旷之景的巨然,画学正脉、师法自然的渐江,自出机抒、造妙入神的髡残,点染数笔、脱尽窠臼的八大,搜尽奇峰、笔意纵恣的石涛,落笔冷隽、蹊径别开的虚谷,无一不是划时代里程碑式的人物。

  僧侣书画家

  如今,一个许身空门的书画家僧人,承继虚谷以后中断的画僧法脉,淡薄名利,立身寺中墙院,审视清净佛门外的人世间,饱蘸心中的激情,以写实传神的笔触,诠释着墙院内外的人物善良、虔诚的精神世界,他就是当今著名的僧侣书画家梵净山龙泉禅寺住持释妙空。

  释妙空画作的禅观意境。释妙空,何谓空?六祖慧能说:“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释妙空在他的国画背布袋和尚《长乐图》上题款道出了心声:“西出阿弥陀,袒腹笑呵呵,云游生紫气,甘雨洒成河。”释家文化核心理念就是“空”。天空,能含天地万物;心空,是“比天空更为广阔”的空。成语中的“空腹高心”“鉴空衡平”“胸怀若谷”“四大皆空”“宰相肚里能行船”“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也是“空”的注脚。空、虚、幻、静,都颇合佛教的“空”义。清代邓石如称:“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凡作书,既要注意黑的部分——字形笔画的密(实)处,也要注意到字画间及行间之白的疏(虚)处。黑处要精心结撰,而白处——字里行间的布置也须措置得宜,使疏密有致,两者相映生辉。中国绘画的“计白当黑”,诗歌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无一不是强调一种形式上化繁为简、以少胜多、以有限含无限的适度的美。

  释妙空的画作《紫气东来》的画面上,仅寥寥数笔,便自显云泥,那白须飘飘仙翁的沉思神情,于无声处,蕴含着无限的精神含量。“无”中藏着未显的生机,藏着无限的“有”。着笔落墨处的物象是有,与空白处的“无”对比反衬,“虚实相生”、“知白守黑”,恰到好处表现了作品非有非实、若虚若实的禅观意境,使中国画意境中那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超旷空灵之美,禅宗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妙理达到了完美的契合。

  笔下禅世界

  释妙空的画清静出尘。释妙空苦修、修心、修行、修身、修艺,独特的僧侣生活方式与心路历程,渐渐形成了自家的书风画风。历史上,僧侣书画家那种冷寂清静间或疏狂不羁的风格,在中国绘画、文化历史薪火传承中,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北宋著名僧侣画家诗人惠崇,擅山水与花鸟相融合,多画寒汀远渚、水鸟飞集,小景山水,其气象虚旷潇洒。王安石《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说:“画史纷纷何足数,惠晚出吾最许。”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遍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更是史上脍炙人口的绝妙佳句。绘画是人物内心对所处生活状态的反映,是直逼灵魂深处的“情感释放”,是宣泄自己喜怒哀乐的“平台”。欣赏释妙空的国画《福从天降》等作品,写照的正是出家人的这种书风、画风。长袍大襟,宽袖博带,书写时右手提笔,左手拢袖,写出的字绝无扶墙摸壁的死点画,而多具疏散风格。和尚无须科考,不必练规矩小楷,不必就馆阁习气,若写出自成格局的字,必然具有出人意表的意境。

  唐朝著名神赞禅师偈语曰:“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写照的是书僧画僧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清静出尘的精神境界。释妙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艺术的三大精神支柱是儒释道三家。这种影响固然可以解释为哲学对艺术的渗透,而根底却在于它们本来就是审美的人生哲学。儒、释、道三家合流都在“正心”的基础上,开始对心灵与精神的追求。

  释妙空说:“禅家和气,道家清气,儒家正气,只有三气贯通,才成大气。”

  释道儒共同的美学意义都是审美式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在精神实质上一个主静,一个主空。禅家空门讲不求功利,讲精神解脱;文人书画则讲空灵娴静、隽雅鲜和。清初画坛第五僧担当说:“画本无禅,惟画通禅。”释妙空的国画《姜子牙》等,独具一格地表现出这种冷寂清静通禅的意境。笔者观看释妙空创作《百年大吉图》,发现他的落笔点与教科书、传统画法大不相同,他画柏先画叶,后起树干;画鸡先画尾,后画鸡首;不仅笔法、墨法、章法上保留了自我空间,更给抒情意境创造了余地。宋代书画大家苏轼,号东坡居士。其画中有诗,画中有禅。深山古刹、闲云野鹤、曲径通幽、晨钟暮鼓等佛家的外化形式,不过是文人书画的表现的物象,或凝炼隐晦、或疏狂不羁、淋漓辛辣,都是清静脱俗的。对烦琐家务、世情俗礼的抽身,对功名利禄、尔虞我诈的摆脱,仅仅成了一种外在。有缘是缘,无缘也是缘,有情是情,无情也是情,抽身未必真摆脱,摆脱何须再抽身。释妙空在他的国画《铁拐李》中题款道:“蓬头垢面跛一脚,行遍天下真快乐;本身自有神仙术,试问葫芦藏善药。”这其实是一种大超脱,大自在的境界,古诗云:“拾得云几片,常在杖头担”“苍苍千点雪,冷冷一声钟”,喧嚣常常淹没了天籁声音,唯有静气侧耳后方可聆取之,释妙空画作,用艺术的笔墨体现这种“正心”的精神追求,淡化了宗教的色彩,是作品化作一种收束心性的自我修养方式,一种自然适意的生活方式,一种内在的人格理想情操,一种恬淡清幽的审美情趣与空灵澄澈艺术境界。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释妙空的画里,自在是一种感觉,一种体悟,一种境界,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微妙,不是忙、盲、茫中俗人所能轻易体会到的。

  释妙空的画蕴含人性之美。传统的画僧,清心寡欲,万事皆空,以画花鸟、山水修身养性为主,或画菩萨,供信众朝拜。释妙空身在佛门,虽真诚用绘画诠释佛法,但状绘的宗教与人的关系中,却不乏众生人性至善纯真之美,释妙空国画作品《老僧参柏图》中有着宗教气息情感,呈现出宁静、和谐、平淡的特征,但非“四大皆空”所谓看破红尘、看透因果、完全的脱离当今的社会,这反映出他能深悟佛教普渡众生的终极意义在于关爱众生乃至一切有生命之物,这与前人仅仅画些山水、花鸟来寄情颐性也不相同。他的画境中,表现了其情感世界中温馨、人性乃至关爱众生的博大深刻佛性的一面。释妙空的作品中亦画美女题材,他心灵清澈地去画这些作品,说观者从他的画作里,看不到心理邪念,像油画《泉》一样,画家安格尔“要把美藏在真实之中”,以细腻微妙画出了少女“无邪”的神态。释妙空说:“什么样的人,画什么样的画,画品反映人品。”“修身养性是艺术最高境界,不为金钱名利烦恼,与世无争品自高,贪心是俗,不贪,别人高看你!”

  也许,正是缘于释妙空的前辈们能远离尘嚣和世情的功利,从而全身潜心于艺术创造,玉汝于成,才有了美术史“江山代有才人出”划时代的书僧画僧大家的产生。释妙空以独特视角,关注众生人性之美,以艺术才华恰到好处地展现人性精神。释妙空的书法独具风神。释妙空书法篆隶行草皆善,他的隶书,不仅笔画上具有汉隶“蚕头”“燕尾” 波、磔之美,更在用笔上有方、圆、藏、露笔势飞动,严整舒展之姿。他吸纳多家之长,瓜熟蒂落,书写的隶书作品透射出一种平和简静之气,与时风浮躁,大相径庭。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兰亭十三跋》把书法气质列为三等:“平和简静为上,剑拔弩张次之,媚俗狂怪更次之……”

  平和简静是一种千锤百炼后才能到达的高境。如智者看破尘世,如富翁离群索居,如权臣居隐山林……释妙空的隶书让人看到的正是这种境界。他的爨书艺术,更是独具风神,既有借鉴金农苍古沉雄漆书的风韵,亦有取法书法史上的不朽之作《爨宝子碑》,其结构古朴,方笔有劲,古朴厚重的意韵。复观释妙空的爨书作品,朴厚中显带雄强,古拙中流淌逸韵。他取“二爨”之意,汲金农之韵,融入自己的悲心持重,慈惠及物的古贤之风,锤炼成自家面目。一个当代僧侣书画家,诗、书、画、印俱能,以精湛的艺术回馈社会,凤毛麟角,难能可贵,他的老师北京画院石齐先生书赞释妙空为“诡手奇僧”。

(责任编辑: 谭梦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书画史上僧人书画家居多
明代著名书画家-沈周作品欣赏-头条网
国粹艺术名家——毕大齐
艺术作品赏析 山水画家张利画作欣赏
字画收藏您开始了吗?
潘天寿高清画作50幅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