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炙甘草汤

           

 

炙甘草四两   生地黄一斤     麦冬半升

阿胶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三两

麻子仁半升   大枣十二枚      生姜三两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7)《伤寒论》

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六)《金匮要略》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七)《金匮要略》

一、《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中,刘老认为这一条(177)是讲太阳之邪传入少阴而阴阳两虚的证治。

脉结代和心动悸是有联系的,因为心主血脉,心总是搏动的,但是人不知其动也,这是正常现象。现在的问题是,病人感觉到心跳了,心跳也有轻有重,这个跳的就厉害了,叫“心动悸”,加上一个“动字”,不是一般的心跳。过去有“心动悸”吗?只有心悸,“发汗后,心下悸,桂枝甘草汤主之”。“伤寒,心烦悸,小建中汤主之”,没有加“动”字。现在加上一个“动”字,就像厥阴病“气上撞心”,加上个“撞”字,现在加上一个“动”字,那么“言其甚也”。这是一个病态,就是现在所说的心律不齐了,早跳了,期外收缩,心律不齐。

由于心律的不整,脉就见结代了。结脉和代脉是两个脉,都是动而中止,跳一跳它停一下子,然后再跳。她们和心动悸是相联系的,是一致的。心律不齐反映于脉,脉见结代,结脉、代脉都属于阴脉,能至、缓者,名为结。停一下,自己还能跳回来,继续还能跳的,这叫结脉。不能自还的,跳一跳,停了,待会儿再跳,跳完了还跳的很快的,这叫代脉。这反映心脏的气血虚衰。

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一虚,脉就见结代。这是邪气和心脏的正气发生了关系。这时候以正虚为主,以邪气为次,所以这时候“伤寒,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就不管伤寒还是其他的问题,那是次要的,主要是心脏的问题,要积极地扶正,要调整血脉,要补益气血,使心脏的跳动恢复正常,所以用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这个方子里有一些甜药,甜药是补中益气的。为什么要补中益气?因为气血是生于中焦,脾胃为气血之源。中焦气血足了,血才能得养而充于血脉。这个方子里还有生地黄、麦冬、阿胶、麻子仁润燥滋液补血,使血液得到补充,使血液能够养心,因为心主血脉,血也能够养心。气也有了,血也有了,但是血属于阴的,阴不得阳不化,所以要加上点儿阳性药,加上桂枝、生姜、还有清酒,煎药时加上清酒使阳气推动血脉,使血脉通利,使阿胶、生地、麦冬不发生黏滞。这样对心脏、血脉是有利的,所以炙甘草汤又叫复脉汤。

吃了这个药以后,脉能恢复,不结代了,所以叫复脉汤。

总之,炙甘草汤的特点有滋阴,滋阴就是补血了,还能补气、养心,而能够通利血脉。怎么能说是通利血脉?根据《名医别录》所说,甘草能够通血脉,利血气。近代的药学发现甘草中有一种物质叫甘草苷,有强心的作用,以此说为什么这个方子叫炙甘草汤,炙甘草这味药对于心动悸,脉结代是起主要的治疗作用。

  这个方子也有它的流弊,吃炙甘草汤应当注意几个问题。

一个是这个方子吃多了要肿,腿和脸上发肿第二个是吃多了大便要作泄,要有腹泄,为什么?虽然这个方子中有清酒,有生姜、有桂枝,但是滋阴药多,这个药方,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桂枝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麻子仁半升,这个方子滋润的药特多,吃多了就出现浮肿。

有个风心病病人,吃炙甘草汤挺见好,他拿个方子就走了,总吃这个方子,对心脏有好处,后来腿就肿了,脸也肿了。以后不是这一例了,好几例,其他的心脏病心肌炎,脉结代,中医一看属于气血虚,血脉不足的,用炙甘草汤的,吃了一段时间后往往浮肿、腹泻。

  另外,根据脉结代心动悸,加上些五味子效果还会好。加人参、麦冬、五味子就孙思邈《千金要方》里的生脉散柯琴的意见是去掉麻子仁,加上酸枣仁,他说加上酸枣仁效果会好些。

  什么叫清酒?汉朝时没有白干酒,都是米酒,像醪糟之类的酿成的酒,那种酒古代分成两种,一种是白米酒,叫清酒。一种黄米酒叫浊酒。

  太阳病从太阳之为病开始,最后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手少阴心脏病为结尾,这有什么道理?因为太阳和少阴为表里;少阴,一个是肾一个是心,足少阴肾、手少阴心。太阳病开始发病发热恶寒,开始抵抗,邪气郁于表,最后以手少阴心脏的虚衰作为结尾,从邪气开始到正气虚衰,太阳又和少阴相表里,有这么个内在的联系。

同时太阳病也很容易诱发一些少阴病,足少阴的阳气虚衰,和手少阴的气血虚衰,一个是四逆汤证,一个是炙甘草汤证,这样来体会就更加好一些。

二、《经方串讲》中,邓杨春老师认为炙甘草汤是太阳篇到了最后才放进来的,一般来说这种经方治疗的疾病跟感冒关系不大,只有到感冒引起了心率问题时,才能用到。伤寒感冒发汗太过,就会出现汗出不止,出现心率失常,此时就可以考虑使用炙甘草汤,可以考虑桂枝甘草汤。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之”,这句话放在了治疗风湿类疾病的附子甘草汤之后,放在白虎汤之后,其实这四个方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治疗的疾病都会有心脏问题。风湿性疾病一般会有心率的失常,但是心率失常不是主要的问题,所以在附子甘草汤之中,甘草是最重要的一味药,而白虎汤之中,石膏、甘草很重要。

所谓的代脉,“代,更代之义,谓于平脉之中,而忽见弱,或乍数乍疏,或断而复起。盖其脏有所损则气有所亏,故变易若此,均名为代”,其实跟促脉、结脉都类似,是心率出现问题的一种脉象,一般来说在把脉的时候,脉有点跳动失常,忽大忽小等,都可认为是代脉。

炙甘草汤用来治疗最多的就是甲状腺亢奋导致的心悸,疗效非常好,因为甲亢就会有胃口大开,身体发热等现象,是典型的阴虚证,使用炙甘草汤刚好对证。

只要出现了代脉,一般就会有心阴不足,此时只要还有其他阴虚的症状,就可以考虑使用炙甘草汤,一般来说治疗的效果非常好。

有的病人因为发汗太多,导致了心阴虚,此时有五心烦热,也需要考虑使用滋阴的方法治疗。

三、南京中医药大学主编《伤寒论译释》中认为结脉与代脉都是脉有歇止,不过,结脉的歇止,一止即来,且止无定数;代脉的歇止,良久方动,并止有定数。同主心脏气血亏虚,但虚的程度不同,一般来说结脉轻而代脉重,所以结为病脉,代为危侯。脉见结代,证见心脏动悸,这是心血虚而真气不续的征兆,此时应当急救其里,用补血益气通阳复脉的炙甘草汤。

结脉并不都主虚证,也有因邪气阻隔,如痰食阻滞,瘀血凝结,致气血流行不畅而产生,又须驱邪为治,邪去则脉自复。

此方炙甘草为君药,不仅有养胃益气,资脉之本源作用,而且有通经脉,利血气功能。大枣用至30枚,生地黄用至一斤,值得注意,《本经》载大枣主“补少气、少津液”,生地黄“主伤中,逐血痹”《别录》又载生地主“通血脉,利气力”。临床运用本方时,大枣、生地的用量不可忽视。

本方应用范围:

①病毒性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内膜炎,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心房纤颤。

②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咽喉结核。

③甲状腺功能亢进。

④青光眼,耳鸣。

⑤舌裂,手心多汗。

医案选录:患者,男,34岁。患频发性室性早搏已半年多,脉弦而时结、时代、时促,偶有二三联律,舌质暗红有瘀斑,苔微黄,左胸闷痛,痛点固定,心悸时作,气短,不能多说语,神疲乏力,烦躁寐差,有时口干、口苦,尿黄,久治无效,投以炙甘草汤。

炙甘草30克,生地60克,麦冬30克,阿胶6克,麻子仁9克,党参9克,桂枝4.5克,生姜3片,红枣10枚,白酒2匙。

连服5剂,早搏大为减少,夜寐已安,但仍气短乏力,不能稍事体力劳动。再诊,守上方加重党参为30克更加红参3克,又进10剂早搏基本控制,气力增加,可以多说些话,也可稍事体力劳动。最后仍守上方加减,以巩固疗效。(录自《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按:炙甘草汤主治的室性早搏,主要属于心阴心阳两虚而热象较著的证候,从案中所载病情来看,正符合这一证型,面且气虚较甚,并有征,服5剂就收到效果,可见本方不但益气滋阴,通阳复脉,而且确实具有通血脉、逐血痹的功能。因此,可以广泛用于治疗心脏的各种病证。

四、黄煌教授主编《黄煌经方使用手册》,认为此方为经典的虚劳肺痿病应,传统的滋阴方,具有理虚、复脉、止血的功效。现代研究提示能止血,升血压、抗心律失常、抗心肌损伤、耐缺氧、改善贫血、增加营养、润肠通便等。适用于以羸瘦肤枯、贫血、脉结代、心动悸为特征的疾病和虚弱体质的调理。

【方证提要】消瘦肤枯,贫血貌,短气,胸闷,咳嗽声嘶,心动悸,脉结代者。

【适用人群】消瘦,肌肉萎缩,皮肤干枯,表情淡漠,面色憔悴,或萎黄,或苍白,口唇淡白,舌淡苔少;脉细弱,时有歇止,或数或缓,血压低;或心悸气促,或汗出胸闷,或呼吸浅表,咳痰白沫;大便干结难解,每次排便气短心慌,虚汗淋漓;多见于大病以后,或大出血以后,或高龄,或营养不良者,或极度疲劳者,或晚期肿瘤患者。消瘦的老年人比较多见。

  【适用病症】首先推荐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使用本方,亦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辨病使用本方:

(1)出血性疾病,特别是咯血、创伤性大出血、子宫出血、便血、尿血导致贫血者。

(2)以消瘦、贫血为表现的疾病,如食道癌、胃癌、肾癌、口腔癌等癌症晚期恶液质者,或肿瘤放化疗后体质极度虚弱者。

(3)以心律失常为表现的疾如病毒性心肌炎、心脏瓣膜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4)以咳嗽、气短为表现的疾病,如肺癌、喉癌、肺结核、肺气肿、肺心病等。

(5)以营养不良为特征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糜烂、口腔癌等。

注意事项:肥胖水肿者、高血压患者、有血栓或高黏血症者慎用。

五、陈明主编《伤寒名医验案精选》中,1.运用此方治疗脉结代,谢映庐医案:患者,男,20岁,咳嗽多痰,微有寒热,缠绵数月,形体日羸,举动气促,似疟非疟,似损非损。温凉补散杂投,渐至潮热,时忽畏寒,咳嗽食少,卧难熟睡。因见形神衰夺,知为内损,脉得缓中一止,直以结代而取法焉。此阳衰阴凝之象,营卫虚弱之证。谛思结代之脉,仲景原有复脉汤法,方中地黄、阿胶、麦冬正滋肾之阴以保全;人参、桂枝、大枣、生姜、清酒,正益心之阳以复脉。用以治之,数月沉疴,一月而愈。

2.雷祥发老师曾用此方治疗胸痹患者,男,46岁,农民,198348日就诊。主诉:胸前区闷痛、气短乏力已3月余。症见面色不华,精神疲乏,胸闷作痛,虚烦多汗,心悸失眠,舌淡红,脉结代(期前收缩)。据证分析:患者致富心切,除务农外,又兼养鱼、酿酒等业,操劳过度,气血虚损而致胸痹,治宜益气通阳,补血养阴,方用炙甘草汤。处方:党参30克,大枣15克,炙甘草10克,生地黄、麦冬、阿胶各20克,生姜、桂枝各5克,火麻仁6克。3剂,日1剂。取38度白酒40毫升与水同煎,阿胶烊化。6日后复诊,精神尚好,心胸舒展,脉无结代,拟红参30克,分3次用冰糖与水炖服,随访未复发。

脉证合参,本案为气血两虚之胸痹,治用炙甘草汤益气养血而通脉。方中以炙甘草、党参、麦冬、大枣为君,生地、阿胶为臣。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是取炙甘草汤复脉之功矣。

3.姚芳蔚医生曾用此方治疗视惑(青光眼、中心视网膜炎),患者,女,57岁,195399日初诊。早岁右眼病青盲失明,近年左眼亦感昏蒙,视物如在云雾,眼前萤星满目,时而白光发如电闪,红光发如火焰,红白相衬,飞舞眩惑,因致头目眩晕,睛痛眉骨酸楚,心烦不安。病名神光自现,阳光越散,亦青盲之象也。脉象沉细,舌中光绛,责之阴精亏损,虚阳上潜,心神不宁,孤阳飞越,故而光发乱散,不得内敛。治宜补阴益血,宁神潜阳。处炙甘草汤加龙骨、牡蛎。数服之,病情大见好转,红、白二光几乎消失。但云雾尚见,当再予补益收功,服原方

4.刘莹老师曾用此方治疗目干(干燥综合征患者,女,55岁,家属。素有眼干、口干、阴部干燥、畏光等症状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双手关节变形,西医诊断干燥综合征,对此病尚无有效疗法。此患者眼脸结膜充血,脸缘红肿。泪液分泌试验:零。角膜荧光素染色:角膜上皮点状剥脱。病人有心悸、失眠,十分痛苦,频频滴用人工泪液,服用各种汤药及中成药疗效不佳。病人舌淡红少苔,脉细弱,始以养阴清热方治疗无效,偶得启示用炙甘草汤,眼部症状及黏膜干燥减轻,心悸、失眠减轻,现继续服药,观察疗效,以便进一步研究。

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心之精气不足,同样会致目疾。炙甘草汤用于眼科的指征是:

证状:外障见红肿痛,羞明流泪,病势缓,病程长;内障见视物模糊,酸楚疼痛,不能久视。伴头晕目眩、乏力、心悸、畏寒、失眠多梦;

舌象:舌淡苔白而润,或淡红少苔,或光绛无苔;

脉象:沉细、沉迟、细弱或结代。

5.蒋序学曾用此方治疗大汗,患者,女55岁。平日身体素虚,外出后夜里忽大汗不止,面苍,手足不温,心跳气短,精神萎靡,小便清长,夜难入寐,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脉证合参,此乃阳气虚极,不能温养心阳,致汗出、心跳不安;阳损及阴,心失所濡,故夜难入寐、给予温阳固卫、滋阴益气为治。处方:炙甘草20克,桂枝10克,制附子10克,麦冬12克,阿胶10克,火麻仁12克,生地黄15克,党参10克,大枣5枚,生姜3片。3剂。药后,汗出止,手足转温,但仍心悸不安。上方进退,继服5剂之后,心悸减轻,但体质较弱。嘱其常服补中益气丸及归脾丸,气血双补而愈。

汗出于心,心阳不足,可致汗出。汗为心之液,大汗不止,复伤心阴,形成心之阴阳两虚之证,符合炙甘草汤证之病机,用之果效。 

六、笔者认为此方温阳而不燥,补气而不壅,滋阴补血而不腻,阴阳互相配合,气血互相配合,能够补心复脉,是个气血阴阳俱补的方剂。曾运用此方治疗,虚劳证,患者,男,46岁,因肺癌术后化疗后,不想吃饭,恶心3月余 易疲劳,易上火,尿酸高,服用中药半夏泻心汤合越鞠丸加减治疗后,恶心,疲劳感明显好转,因注射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后,再次出现恶心,纳差,睡眠可,大便两天一次,小便正常,夜间起夜1次。后又服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上述症状痊愈,因信迪利单抗注射液的副作用为贫血,患者亦有贫血貌,面色苍白,指甲白,痰多,怕冷,夜间起夜一次,舌质淡红,苔白滑,脉尺脉弱,于是用炙甘草加减,方药如下:

炙甘草20克,桂枝20克,麦冬15克,火麻仁25克,阿胶3克,生地黄15克,红参片10克,大枣20克,法半夏12克,茯苓20克,炒白术20克,百合15克,桔梗6克,枳壳10克,威灵仙6克,盐巴戟天12克三剂,服用后患者感觉怕冷不明显,精神状态佳,也不会上火。二诊方剂如下:炙甘草6克,桂枝20克,麦冬10克,火麻仁25克,阿胶3克,生地黄12克,红参片10克,大枣15克,法半夏15克,茯苓30克,炒白术20克,百合15克,桔梗10克,枳壳15克,陈皮20克,盐菟丝子20克,盐巴戟天15克,当归6克。三剂,两日一剂,患者服用后其他症状还好,回馈有点上火。因患者一诊服用未上火和其他明显的变化,二诊在炙甘草汤的基础上减了炙甘草的量,加了苓桂术甘和菟丝子、巴戟天以扶阳为主,加了当归加强补血的功效,有点急于求成了,故患者反馈上火。这个病例从另外一个角度给予提醒,对于身体羸弱的患者,在见效后依然不能急于求成,在辩证准确的基础上循序渐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炙甘草汤组成,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 | 道医网
【经方论坛】炙甘草汤应用六要
专治心律不齐的炙甘草汤
千古补心第一方,早搏、房颤、骤停、心律不齐、心肌炎都可以用!
炙甘草汤证方证标准(复脉汤)(心之气阴两虚)心律跳不整齐,在抖动,这是心脏血气不够
炙甘草汤的临床感悟:走出教材的“条条框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