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法官辞职乃法治建设胜利之先声(续)

         

 

笔者曾在某省高级法院工作十年,是全省法院历史上的第一位博士处级干部,也是全省第一个辞职的博士处级干部、高级法官。按照王阳明“知到真切笃实处即为行,行到明觉精深处即为知”的知行合一观,笔者或许对法官辞职问题有些发言权。因此,很愿意就“法官辞职乃法治建设胜利之先声”这一命题作进一步阐释。

就笔者个人的辞职原因而言,笔者认为任何个人选择和历史事件一样,大多不是简单的一因一果,而是多因一果,是必然性因素与偶然性因素、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的结合。笔者个人的辞职就典型的多因一果,如果没有夫妻两地分居这一偶然和直接因素,可能不想离开。但如果没有不断趋好的时代环境,即使有家庭这一偶然因素,也不敢冒然离开。因此,笔者辞职,根本上还是基于对国家法治建设的信心

笔者始终认为,法官辞职、体制内力量向外流动,法律人在体制外找到了用武之地,说明中国的司法环境正在不断改善,说明改革成效初步彰显司法公开这一跨时代的改革中,全国四级法院的裁判文书一律上网公开,为律师办、人民监督司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和契机。(顺便提下,笔者始终认为司法公开才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改革,推动这个改革的决策者必将永载史册。当下司法公开应当向纵深推进,向裁判文书全面说理推进,向当庭宣判推进......以公开促进裁判标准的统一,让人民法院成为天下公开评理、最讲道理的地方。)

反之,回想并不遥远的一段时期,在一些极端司法理念的冲击下,法院过度强调裁判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裁判的法律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甚至完全稀释,法律因素在案件裁判中的作用被减弱,体制外律师无用武之地,有的艰难度日,有的转行经商。体制内人员不愿下海、不敢下海,公务员变成大学生求职首选,成为“香馍馍”、“金饭碗”,公务员招考被奉为国考,报考人数不断刷新历史记录,出现了百里挑一、千人争一的惨烈竞争局面。人人想进体制分享他人财富,不想在体制外创造财富,恰恰是国家和民族创新匮乏、发展乏力前奏

就司法环境的直接感受而言,笔者在某省高院从事刑事、民事、办公室工作的十年期间,曾系统研究过法院审委会近十年来审定的全部案件的讨论纪录。这些案件均为全省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的大案要案,关乎全省稳定大局和经济发展。让笔者倍感振奋的是,这些案件审判的法治化水平在逐年提高,“证据裁判、疑罪从无、限制公权”等现代司法理念在这些案件中逐步得到落实。近年来还依法宣告了几起重大案件的被告人无罪,对比笔者2006年刚进法院时的零无罪判决情形,无疑是巨大进步。这些案件是历史明镜,折射出中国司法的历史进步,也必将照耀着司法事业走向光明。

     国家重大改革可允许试错,何况个人的职业选择。如果一个社会各行业间没有流动,任何职业选择必须从一而终,那整个社会岂不是死水一潭?如果法官辞职做律师是法院的人才流失,那从律师中遴选法官是否也算律界的人才流失?法律人的职业应无高低尊卑,建立法官、检察官、律师行业之间常态化的职业互动交流机制,让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人各取所需、各尽其才、各得其所,方是法治社会的常态、好常态

     透析法官辞职与法治建设的关系,我们并不觉得有多少新鲜感,因为它只不过是历史的经验。今天我们重申和强调这一作为经验的历史,只是希望像美国著名法学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本杰明·卡多佐所说的那样:“让历史在照亮昔日的同时也照亮了今天,而在照亮今天之际又照亮了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百姓感受公平正义还需从裁判文书入手
司法公信力探讨
我的司法哲学
用好民法典的几点思考
李拥军:“掏鸟窝案”背后的司法冲突与调和 |《法学》
【大法官办案札记】胡云腾:谈谈办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