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作指南|怎样提出研究问题?

本文根据管老师的讲座视频整理而成,文稿未经专家本人审阅

作者简介:

管老师,博士,在站博士后,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图书馆》、《广西社会科学》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 1 项、省级课题 2 项, 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 10 余项。主要从事现代化理论与中外现代化比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党史等方向的教学和研究。

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当中来听这堂讲座,这堂专门就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问题来进行研究的专题讲座。今天很不幸,我们非常杰出的一位学者,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去世了,举国同悲,大家都在朋友圈里面放各种各样的悼念的一些感想。那么我们这里就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袁隆平先生他能得到大家如此地敬重?这个原因没什么其他的,就是因为他解决了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什么问题?吃饭的问题,然后他一辈子就是围绕这样一个问题去做研究。选定了一个问题,然后一辈子一以贯之。今天我们也来探讨怎样去找一个合适的问题来开始我们的论文写作。事实上来讲,学术研究的起点跟核心,就在于提问题,不管你是搞理论性的,还是做实践性的学术的训练,都要有一个好的起点,就是问题。
一个好的问题,往往比获得一个好的答案更为重要,甚至比由此而形成的论文更重要。因为论文是有限的,把这个问题能解决到什么样的程度,它可能是无限的。就像袁隆平老师,他提出的问题,是不是要很多代人要一直往下去推进的。用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就是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来讲,“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但是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就意味着一种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它需要很多创造性的东西,需要很多的想象力。因为只有这样这个问题才能够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们也都发现了,每一个事后被证明非常伟大的答案,这种解答最初都是起源于一个极为巧妙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甚至你不需要去回答就能够让人感觉醍醐灌顶的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去提出好问题?我们的讲座从四个方面来讲:1.问题导向:选择问题的原则;2.披沙捡金:从有趣想法到可研究的问题;3.研之有理:怎样提炼出可研究的问题;4.实例分析:高水平期刊选题里的问题。
我们先从这个问题是什么说起,然后进入正题,讲选择问题的原则,再通过兴趣去思考可研究的问题,然后说一说怎样提出一个可研究的问题,最后我们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说明每一个高水平的选题的后面,它都蕴含着一个能够打动编辑、打动读者的一个好问题。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谈一谈一个合适的问题,是怎么被酝酿出来的。
但是很显然,能够提出一个好问题,真的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能力。很多论文不要说去写,它能产生一个问题都很难,在这个步骤上它就被卡住了。那么这种能力我们其实也知道,它一方面是来自于我们大量的阅读、大量的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更来自于提问的技巧,这个是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的。前面知识的积累,已经是客观的事实,那么今天我们重点是要从一些提问的技巧方面,给大家提供一些我本人认为比较好的一些途径或者说是方法。
先来看一下什么是问题?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它其实还有两个比较容易迷惑人的概念。经常有老师和同学讲,我的研究问题是中国的人权问题、我的研究问题是人工智能问题、我的研究问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其实这些都叫做“topic”,也就是话题,它其实不是问题,话题跟问题是不大一样的。如果我们沿着刚才的人权、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一个话题去写东西的话,就会出现两个后果。什么后果?第一,感觉作者好像什么都议论了,但是似乎又什么都没有研究,因为他说的都是别人已经说过的东西。第二,这个题目相关的事情似乎都提及了,可就是没有作者自己的贡献。所以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区分下话题和问题,不要混淆了。如果你混淆了这两者,你就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你好像什么都谈了,但是你谈完之后发现不了你有什么贡献,这是第一个容易混淆的地方。第二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是这个概念是个人的学习问题,它是属于自己不能解决,但是别人已经解决的问题,对你来讲是属于研究问题,但仅仅只是对你来讲,它是个问题,或者说对除了你之外的,和你在同一个圈子里面的科学共同体来讲,它其实不是问题。我们用下面这个图来解释一下。

白色的圆圈是科学共同体的知识库,它代表着这里面的东西是我们科学共同体的所有成员的知识合并起来的一个集合。当中还有一个白色的小圆圈,它是我们个人的知识库。比方说我就是一个人,我总共知道多少知识呢?我知道的就是白色的小圆圈里面的东西,这就是我的知识库。那么我们做的研究应该是属于我们自己不知道的知识,且是整个大的白色的圈科学共同体,也不知道的知识。我们自己不知道的问题,也就是“个人问题空间”这一块,科学共同体不知道的问题也就是最外面“科学共同体问题空间”这一块,这两者之间有一个交集,就是阴影部分“研究问题空间”,这是我们都不知道的问题,是个人和科学共同体的所有成员都需要去研究的问题。这就是说,我们每个人把个人可以研究的一些问题,按照这个图来推理,我们要提出的研究问题其实要突破两次。第一步,我们要从个人的知识库到个人的问题空间。也就是说,我们要去学习一些我们不懂的知识,在小白圈之外的东西。第二步,我们要从个人的问题空间一直突破到科学共同体的问题空间。也就是说,通过你的研究去填补了一些东西,我们可以通过运用一些已知的方法、一些程序去操作。如果你要把这个问题向别人展示,那么直接去说,别人可能不懂,特别是对不是你同行的人。同行的人可能大体上知道你在做什么,但是他不清楚你具体在做什么,那么我们就从这个领域里面都知道的地方开始,然后一步一步的往下走,找到别人没有做过的地方,然后我们自己认为这个挺重要的,我的研究的结论就要填补这个地方。这就是我们需要去研究、需要去提出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陈玉河∣超越论文写作研究的成长共同体——加入“中山市教研论文写作研究组”有感
《博士论文》第20期李荣山:读书如砍柴
论文:一场思想的游戏、语言的体操和理论的恋爱
我们为什么要写论文? | 「 思考 」
关于线上培训的思考
教育技术论坛李克东教授谈研究生怎么学习——记2011年9月13号下午讲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