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胫骨前肌——一条掷地无声的肌肉

上次写完喙肱肌的文章,裴老师又收获一众粉丝。讲真,把功能解剖研究的如此精细甚至透彻确实不易,当大家觉得一头雾水,甚至有些人觉得如此解剖无用时,这几天刚好裴老师指导学员做了一个喙肱肌的案例。




会员肩屈时,肩关节有明显弹响,从视频可以看出,此弹响并非来自盂肱关节本身,而是喙肱肌肌腹与肱骨头关节囊前壁的摩擦,有点类似弹响髋中的髂胫束摩擦综合症,肩关节此类弹响在临床上并非常见。在本案例中根据肌肉链(喙肱肌——胸小肌)原理,通过肌肉力量使肱骨头产生相对位移,进而解除弹响发生。




看完这个案例,相信大家对于学好功能解剖应该坚定信心。所以请各位吃瓜群众,放下手中的地瓜,闭上眼睛,用心来感受来自高斯功能解剖学习法的胫骨前肌。




胫骨前肌是跨越踝关节的一条肌肉,起点位于胫骨外侧面上2/3及骨间膜,止点位于内侧楔骨和第一趾骨肌底部。从模型的概念中定义不同的投影平面,由拉力线的方向及与运动轴的位置关系可定义:胫骨前肌在矢状面有足背屈的功能,在冠状面有足部内翻的功能,在水平面有足部内收的功能。然而其在生活中的功能表达及影响意义却远不止于这些。接下来的篇幅便带领大家深度解析胫骨前肌在生活中的功能体现。




人的第一运动诉求是什么?相信几乎所有人都会异口同声的喊出“走路,走路”。在完整的步态周期中,既有胫骨前肌的向心收缩过程,又有其离心控制的时期。向心过程发生在摆荡中期到足跟着地期的过程,即在髋关节屈曲0—30度的过程发生,离心过程发生在摆荡末期到平足期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步态周期,如下图所示,包含了足跟着地——平足——站立中期——脚跟离地——脚趾离地——摆荡初期——摆荡中期——摆荡末期——足跟着地





经常有很多人表现出走路时间过长后容易出现小腿前外侧的酸痛,即胫骨前肌位置的延迟性酸胀,针对此区域的治疗方式颇多,通常很多人选择手法松解、热敷和拉伸、针灸。针对症状的处理,如此无可厚非,如果能够抽丝剥茧,挖掘其劳损机制,岂不更是高明?




单纯从步态周期来讲,因为人体足部本身的重量即便加上鞋子也没有大幅度的变化(当然是常规的鞋子,穿上铁鞋那可不一定哟),所以足部的重量作为阻力来看,并不会增加其工作负荷,如果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那真应该“剁脚”了。本着“文明评估,科学治痛”的原则,刀还是不要轻易出鞘的好。换一个思路,如果该肌肉的发力周期在整个步态周期中的比例延长,那必然会增加步态周期中其做功多少。发力周期比例延长有三种情况:步态周期时常不变,胫骨前肌发力周期延长;步态周期缩短,胫骨前肌发力周期不变;步态周期缩短,胫骨前肌发力周期延长。


其实核心问题就是两点:步态周期如何缩短了?胫骨前肌发力周期如何延长了?






在现实中非常多的人在步态周期过程中,由脚跟离地到脚趾离地即蹬离期的过程缺失,借助身体重心分布完成膝超伸来代偿,从而引起整个步态周期的时长的压缩。从另外一个角度即驱动力的角度来分析更容易解释此种现象,比如人在行进的过程中,像极了一辆驰骋前行的四驱车,既有前轮驱动——髋屈肌+足背屈肌,又有后轮驱动——髋伸肌+跖屈肌+趾屈肌,当蹬离期丢失时,其实就是相当于后轮驱动能力的缺失,一辆好好的四驱车,硬生生的用成了只有前轮驱动的车子,当还想完成同等速度甚至同等距离时,只能增加前轮驱动的负荷了。




当夏天到来的时候,人们往往都喜欢把衣服穿到最少,鞋子也不例外,在夏天拖鞋和高跟鞋的销量占据了鞋子市场的前牌交椅。拖鞋与其他鞋子最大的区别除了透气+“有倔强的气息”外,其实还增加了胫骨前肌的发力周期,本身胫骨前肌的向心收缩过程只需要在摆荡中期到足跟落地期表达即可,一旦拖鞋在脚,这个周期的发生节点就会被大幅度提前,即开始出现的时期提前到脚趾离地期。你要问为什么,只能说人的本性都有“财迷”的一点——你看很多危急时刻,还有很多人冲进火海抢财物。如果不提前发力,那就只能让拖鞋飞出去了,砸到花花草草事小,丢了鞋子可要损伤好多毛爷爷。




那高跟鞋跟胫骨前肌有啥关系呢?难道是鞋带勒得太紧,使它营养不良?非也非也。难道也是胫骨前肌的发力周期在整个步态周期中的比例延长?确实穿上高跟鞋后很少有人会像贝嫂一样还能后驱制人走路带风【为了证明俺是骨灰级球迷,把贝克汉姆的老婆都搬出来了】,穿上高跟鞋美丽的背后是多数人的后驱机制的缺失,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前驱机制中胫骨前肌也不容易贡献力量!what?这时候有很多男同志开始进入蒙圈状态,还记得裴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说的一句话嘛“研究高跟鞋步态时,大胆穿上去,走两步!”,当然这只是玩笑,你若能当真那最好不过,只有这样才能感同身受,这时候你就知道为啥导师不好当了吧,稍有不慎就容易被人误解有“恋物癖”。





言归正传,在这里,大家有必要认识一下踝关节的结构和其稳定机制。这次讲到的踝关节,指的是距上关节,即距骨与胫骨、腓骨形成的关节,是一个屈戌关节,胫骨、腓骨的远端是凹面,距骨是凸面。穿高跟鞋与其他鞋子最大的区别,在于距上关节的排列状态,当站立时踝关节呈现出跖屈的排列状态,由于该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足背屈时,较宽的前部进入窝内,关节稳定;但在跖屈时,较窄的后部进入窝内,踝关节松动且能作侧方运动,此时踝关节容易发生扭伤。所以踝关节跖屈位与中立位而言,变的异常不稳定,又因为胫骨前肌拉力线刚好暴漏在矢状面表层,所以对于此时的稳定而言,必然需要增加其保护性收缩的机制,即足跟落地到站立中期的过度收缩,以此来对抗踝关节的不稳定机制,避免出现踝关节支持带的拉伤,尤其是内翻崴脚的出现。





上面无论是步态周期的异常,还是拖鞋、高跟鞋的穿着,都是从其向心收缩的发力形式进行的讨论。大家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不见其人,先闻其声”,走路的过程中足跟着地到平足期时间缩短从而出现“啪啪”的拍地声,即胫骨前肌离心收缩的能力缺失引起的步态异常,简称“迫击炮”。此过程的缺失,容易增加足踝减震能力的负担,如果踝关节不能很好的缓冲来自地面的冲击力,那么过多的冲击力就会沿着骨干向上传递,而有一部分力量会沿着骨间膜进行传递,而胫骨前肌的近段附着处又有很大一部分与骨间膜相连接,故而此时也容易诱发该肌肉的保护性收缩,进而表现出疲劳的症状。





看到这里估计有人疯了,说“裴老师,步态太复杂了!我不走路了,只开车行了吧!”一说起开车,瞬间有一句朗朗上口的歌谣涌上心头“老司机,带带我”。好吧,作为老司机的裴老师今天再带你学习下胫骨前肌与开车的关系!


当过飞行员的裴老师谨记“红灯加速,绿灯起飞”的口令,跟每一个司机一样,都有追逐速度的激情,在刹车、油门转换之间,体验心跳加速的快感,这个行云流水的控制其实就是踝关节背屈、跖屈功能的快速转换。经常开车的人,尤其是驾驶新手往往足踝长时间处于主动背屈的状态,此时该肌肉一直保持等长收缩的状态,这也就是为啥很多人开完了车表现出胫骨前肌区域酸胀的原因了。





找到各种运动状态的发力机制后,对于该肌肉的治疗思路就会开阔起来。比如针对后驱能力缺失的人群,针对性的训练髋伸+跖屈的能力即可;针对鞋子的问题,尽可能减少在该鞋子下的步态时长;“啪啪”作响的这类需要增加胫骨前肌离心控制的能力即可;开车的人群就要注意避开红绿灯过多的线路,且在开车的间隙注意该肌肉的放松即可。



小小的一条胫骨前肌,却又如此隐藏于生活的细节,唯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缜密严谨的辩证,才可挖掘其髓,展示其美。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加本文作者交流学习。时间关系,本文就写到这里,讲真关于胫骨前肌的知识点展开论述,写个两万字都不在话下,欢迎有更多兴趣的同学扫码家招生代表报名【胫骨前肌的微课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距下关节Subtalar Joint | 难以捉摸的足后跟痛
怎样才能做到细直小腿?
走路难看,这些异常步态是怎么引起的?
可怕的多米诺效应
臀大肌和臀中肌引发的膝关节与足踝痛
足踝生物力学与习惯性踝关节扭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