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复案例分享】之手腕痛:受损的三角软骨盘只是一只沉默的替罪羔羊。

前两天被师父喊着去他的社区医院参加他的教学视频现场录制。在中场休息的时候,我意外发现,师父的左手腕上带了一个黑色的小护腕。于是,我便问道,“师父,您的手腕是否有损伤或疼痛”。师父回答说,“对对,我护腕都带了有一个月了,当时我正在给一位病人做手法治疗时,不小心拉脱手了,就把手腕给伤到了。而且当时就一阵剧痛,不过骨头没问题,应该是把这里的三角软骨盘损伤了”,师父一边说一边用右手食指指着左手腕尺侧这个凹陷位置。然后,我又问师父,“现在感觉恢复了多少”。师父想了一会儿,迷迷糊糊地说,“好像好了一点吧,没有最开始那么痛了,但是有感觉没完全好”。我紧接着问道,“现在能用左手做治疗吗”。师父连忙回答,“不不,那还不行”。


(在交流中,师父还特地用左手去触压右手腕,试着去寻找痛感,但并没有很明显。这仿佛让他觉得很为难。)


我又询问师父,“当下,你觉得做什么动作时,会感觉到左手腕最疼痛”。他左摸摸,右摸摸,上动动,下动动,虽然能找到不适感,但不能明显准确地将疼痛感锁定在三角软骨盘区域,也就是手腕尺侧的这个拐角的凹陷处(这个位置在最开始损伤时很明显,但后来平常感觉就不那么明显)。于是,我让师父做了一个动作,结果马上表现出阳性(见下视频):


这个动作就类似师父在第一次发生急性损伤时的动作。刚一发力,师父就很恐惧地告诉我,“对对对,找到了,就是那里,哎呀!痛~”。


针对这一类的手腕损伤,在我治疗过的案例中,有一种方法可以说是屡试不爽(见下面的视频):




尽管师父一再强调是三角软骨盘的损伤,但在我看来,罪魁祸首是因为桡腕关节和桡尺关节远端的力学结构不够稳定,导致腕关节在每次发生角度变化时会有挤压三角软骨盘的嫌疑,例如极度屈腕或尺屈会伴发剧烈的疼痛。但这在健康人中并不会出现,仅仅是在对侧(手腕背侧或桡侧)感觉牵拉痛。另外,加之本身关节不够稳定,又在此基础上施加不良的力学发力模式,例如在腕关节背屈的位置紧紧地拉一个重物,就会很容易造成关节内的挤压伤或肌腱的拉伤。所以治疗的重点在于关节位置的修正和前臂肌群的张力平衡。


在上视频中,手法修正关节对位的重点在于要预先拔伸关节,约30秒。然后,在最大拔伸位置,保持该距离,并以该距离为半径,做腕关节背伸、背屈、桡屈和尺屈。接着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托住患者手腕的桡尺骨远端(茎突)上下反向拔伸搬动,能听见一声清脆的“卡顿”声就对位了。


最后,还需要激活和强化前臂的屈肌群、伸肌群以及旋转肌群共同来维持腕关节的功能稳定性。采用互相握手的方式,告知患者跟随我的发力大小调节自身的力量,并使之与我的动作方向相反,但始终保持腕关节处于中立位。稳定训练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无痛原则。见下面的视频:





总结


在面对疾病或疼痛时,往往我们的主观意识会错误地引导我们的觉知而作出偏向性的选择。这使得治疗方法的卓越性受到重创,大多治疗方法仅是针对“替罪羔羊”,而不是“罪魁祸首”,最终导致疗效不尽人意。就好比该案例中的手腕痛,即使连续带了一个月的护腕,其目的也是为了维持关节稳定,但却是被动的,仅仅能减缓损伤,一旦拆下护腕运动或恢复损伤前的工作强度或负重姿势运动,又会发生二次损伤,或者当下就不能完成。


针对伤病的康复治疗,主动疗法是必须的。受损的部位必须在正确的引导下逐渐恢复其日常运动功能,这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支配的,亦是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重要体现。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训练即稳定性训练,必须贯穿整个康复周期,尤其是软组织损伤后功能重建的前7天至关重要。


在动作中,关节稳定了,意味着周围的弹性组织张力互为平衡,进而维持关节内的缓冲结构(如半月板、椎间盘、软骨等)处于正常的抗张强度水平。此时,你的运动轨迹就在最佳的力学位置上运行,除非外来的直接暴力损伤或器质性病变,几乎可以避免一切内在伤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角纤维软骨损伤与康复治疗
腕关节损伤康复计划
动一动手腕就“咔咔响”?要警惕这个病!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
爱护手腕,为时不晚
关于羽毛球运动损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