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悉如外人"注解质疑

陶源明在《桃花源记》里,勾画了一幅超现实的理想社会蓝图。

这篇文章关于“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理解,有很多争议。教材中采用的解释是“男女的衣着,全都与桃花原以外的人(课文注释特地强调‘即世人’)一样”,我认为这种解释不妥。

一、不合常理。桃花源的人自“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稍计算一下,历史已经过去了近六百年,很难想象她们的服饰、装束居然与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这种同步简直是不可能的。陶渊明构想这样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他怎么也不会犯这样一个低级错误。

二、桃花源里的人为何“乃大惊”。有人说,桃花源的里人看到这样一个外人的到来,感到十分震惊。那么,桃花源里的人凭什么一眼就判断出他是“外人”呢?又有人说,这是因为桃花源里的人之间和睦融洽,他们彼此都认识,看到这样一个不熟识人的到来,自然“大惊”。这种解释难以让人苟同。桃花源经过几百年的繁衍,一定是人口众多,也应该是比较大的一个社会了,虽然这里面没有任何社会组织,在这样一个桃花源里不可能人人都相识。如果渔人的衣着与桃花源里的一样,那么是很难以区别他是外人的。唯一能判断“渔人”特殊之处的,就是他的衣着与装束与桃花源人不同。

那么,“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到底如何解释呢?弄清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外人”到底指什么。这篇文章中共出现了三次“外人”,除此之外,还有“遂与外人间隔”、“不足与外人道也”。有人断言,由此三处“外人”的称谓,可以看出“外人”就是桃花源以外的世人,“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就是说桃花源人的衣着与外面世人的衣着一样。这结论未免过于简单,这也正是导致上述错误解释的原因所在。我认为,本文的“外人”是主体对待客体的说法。

我们不妨细细看看三处“外人”前后文分别是什么,就清楚这点了。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显然是渔人在桃花源中所看到的景象,是渔人以自己所处的当下世人为主体,桃花源人是客体,即在他看来,他们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人。“遂与外人间隔”是桃花源人自述他们的经历。那么,“外人”是桃花源人站在他们角度称谓当时的世人,此处的“外人”(客体)又是指当下的世人了。同样如此,“不足与外人道也”也是桃花源人叮嘱渔人的话,也是站在他们角度来称“世人”的,因而此处与第二处的意思完全一致。

通过以上分析就明白, “外人”并不是指“桃花源以外的人的意思”,而是主体对客体的称呼。那么“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意思是说,在渔人看来,桃花源人的衣着像另一个世界的人,即不像是他们那个时代人的。因而他看到桃花源人的感到非常惊异,而桃花源人的见到渔人“乃大惊”就不奇怪了。这样的解释才能符合生活的常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桃花源记》揭秘:“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困惑,解开了
《桃花源记》“外人”辩 – 国学网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优秀周记选(106):我看《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的深衷隐曲
谈语文教学中的披文以入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