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归有光的赶考之路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开甫,别号震川、项脊生,是江苏昆山人、嘉定的女婿。其文上承唐宋风,下启桐城派,人称“明文第一”。

归有光的赶考之路,历尽艰辛,几可称为中国科举制度的一个极端。他自嘉靖四年(1525)秋开始,先后六次参加应天府乡试,35岁时才考中了应天乡试第二名。此后,三年一次的会试竟“八上公车不遇”。自壮年至暮年,一次次“下第南还”、又一次次从昆山或安亭世美堂“计偕北行”,终于考取进士时,已是六十花甲,随后开始短暂的仕宦生涯。

家族寄希望于“有光”

归家在昆山,是有名的大族。明代以前有不少人入仕当官,即使不当官,也是颇受敬重的读书人。民间历来有“县官印不如归家信”的说法,这意味着归家在昆山地方上享有足够的影响力。然而,明代中叶后,归家渐渐地走向衰落,不仅再也没有人当官,多少年来没有出现过哪怕只是在地方声名显赫的人物,更不用说是超越前人者了。

归有光的曾祖父归凤算是一个佼佼者。归凤,字应韶,明成化十年(1474)举人,才华出众,勤于学习,谦虚有礼,精通《尚书》,于明弘治年间,选调成武(今属山东成武县)知县。在任期间,他不增添赋役,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受到了百姓的拥护。时任兖州太守的龚弘管理下属非常严明,能让他中意的人很少,但对归凤却青睐有加。但归凤却不喜欢为官,每当退堂后,他就把官帽一扔,说“安用此自苦”,即怎么能让这个官帽连累我如此受累不自由的意思。在任职一年左右,归凤就以病免归。

归有光祖父归绅和父亲归正从小都刻苦读书,他们都想经由科举走上仕途,可惜事与愿违,并没有取得什么功名,以布衣终老。这也让归家人觉得十分不甘。

作为普通的读书人家,坐拥些许田产,归家人不至于为温饱所担忧,但是社会地位的降低,却叫他们难以忍受。归家家道衰落的一个标志,是归氏的祖茔居然被衙门的老役盘踞。曾经颇有气势的归家墓地,大片树木被砍伐殆尽,桓表碑亭也被拆毁,一片狼藉,惨不忍睹。祖先的灵魂难以得到安宁,是可忍孰不可忍!归家人再也咽不下这口气,不得不走进衙门,向昆山县令祈请帮助。在县令的关照下,总算将祖茔收了回来。但他们的窘境已不难想象。

面临困境,归氏家族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归有光身上,只愿他真的“有光”,重塑家族荣光。

落第而归的失落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五十四岁的归有光第七次赴京参加会试,落第而归时,在途中写了一篇《己未会试杂记》,真实地记述了他五味杂陈、悲愤苦楚的复杂心情。怀着莫大的希望赶考,梦想却再次破灭,很多人为他抱冤叫屈。有人猜测其考试不中也许是乡人出于嫉妒,将他的试卷阻挡在帘外,没有送给内帘官造成的。关于落第的原因,历来有多种剖析:或书法不佳,试卷晦涩;或不合时宜,难获青睐;甚至还有主考官偏见的揣测。这让后世的研究者莫衷一是。无可奈何的归有光,只能把落第的原因归结为命运,内心巨大的痛苦难以言表。

归有光在文中提到,一天,他与铅山(今江西铅山县)费茂文从济宁城南石佛闸步行到城外时,遇到泉州的几个举人,一起在市肆中休息。互通姓名后,那几个举人听到归有光的名字不由肃然起敬:“我们从小就读先生的文章,以为是异世高人,想不到在这儿见上了。”他们低声耳语,景仰、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归有光科考接连失利,古文家的名声却早已传播开来。他的文章被举子们作为范文来诵读。然而不幸的是,归有光这次依然落第,愈加礌砢不平。他给友人写信说:“盖一时有不能平,亦余之褊也”,又用不少事例,对科举取士的文章作了尖利批判,“盖今举子剽窃坊间熟烂之语,而《五经》《二十一史》,不知为何物矣。岂非屈子所谓'邑犬群吠,吠所怪也欤’?”

科举之路,山重水复。心宇浩茫,文星何在?

赶考途中的梦境

每次进京会试,出吴淞江,沿运河北上,水陆路单程两千华里,来回至少行走四五个月。归有光喜欢独往独来,只有家里的一个童仆任慎陪伴。如果随行结伴,总不免要迁就别人,委屈自己,这是他很不乐意的。

孤寂的赶考之路还好有梦境为伴。有一次北上赶考,出门那日正值腊月二十四,是归有光的生日。在安亭世美堂告别继妻费氏和幼子后,他一路上都做着光怪陆离的梦。他在文章中也作了特别记叙。比如:有一次,他梦见自己身在皇宫,被考官严学士送下台阶。他感觉这是考官对自己的器重,立马表示辞谢,谁知最终并没有应验;又一次,梦见一卷书被狗吞了。有人说,这预示着中进士是在狗年,而不是羊年……除了自己的梦境外,文章还记录不少其他人梦到他的故事,如:二月间,他收到儿子的家书,说梦见他考中了进士,《易经》的试题是“离”卦的句子。巧合的是,那一年的试题果真出自“离”卦。讲给别人听,别人都为他高兴;还有一个考生说,做梦时看到归有光在朝廷宫殿的台阶间,走过一根木头,跨到了他的肩膀上。说那次考试的名次归有光必然在他之前。孰料,那人考中了,归有光却名落孙山;童仆任慎,从小就跟随他,进京赶考期间,也做了不少奇异的梦。

所有这些五花八门的梦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无非是人们的心理折射罢了。尤其是归有光,大多梦境都是其渴望考中进士,完成归氏家族耀祖光宗的重托,摆脱“世俗咫尺之羞”,却又因屡遭挫折,担忧再次失败,受人讥笑损毁,精神高度紧张的反映。作为散文家,他用自己细腻而真切的文字,描写了自己(当然也包括无数考生)在科举制度的沉重压迫下的痛苦经历和复杂的精神世界。

所有的梦境中,最动人的还是要数梦见了早逝的前妻。

浒墅关是江南一带著名的水陆码头,大运河征收水运税收的“钞关”,船只沿水路去往苏州的必经之途。一次返程中,归有光乘坐的船夜泊浒墅关,那晚他梦见了亡妻魏孺人独居一处,忙前去见她,相见甚欢,觉得当下是从未有过的幸福。梦中,归有光与她相约,仍然像以前那样做夫妻。“方踌躇间,岸上鼓冬冬,梦觉矣”,一场好梦顿时被警醒。他不禁感慨,自从妻子魏孺人死后三十年间,从来没有梦见过,“今始一梦,惨然。甚感!”随即又想起第二任妻子王氏,离世后也很久没在梦里出现过。

四月初六,船儿离开浒墅关,风雨中抵达苏州娄门,夜晚栖宿于跨塘桥下。半夜时分风雨大作,归有光无法入睡,默默想着,赴考得失皆是命中注定,心里不应有什么芥蒂。然而经过三四千里路的跋涉,在这里又为风雨所阻,不能立即与家亲见面,让他又情绪低落,想起嘉靖三十五年(1556)考试后南还,见到祖父,祖父安慰他说:“考不中没关系,你回到家里,我就高兴啊。”如今祖父已辞别人世,再也见不到他,听不到他这样的话,满腹的悲痛又该怎么表达?与此同时,他做好了迎接乡里绅士讥讽诋毁的心理准备。

我们由此不难领悟,归有光之所以能写出《项脊轩志》《世美堂后记》这样读来催人泪下的名篇,关键在于内心充满了清纯细腻、丰富深重的情感。

留下多篇纪行

在古代,运河不仅运送着无数举子进京赶考、落第回乡,也承载着士人们充满艰辛、期望、欣悦和失落的心路历程。

在归有光四十年的科考之路中,从其家乡昆山到南京参加应天乡试有六次往返,江南运河(京杭运河的南段)陪伴着他走过了15个春秋;从昆山或寓居地安亭到北京,京杭运河见证了他25年的会试之路。归有光写下了《己未会试杂记》《王成纪行》等文章,记录了赴试旅途的见闻,包括运河交通、河道工程、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研究价值。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归有光落第回乡,写下了一篇《壬戌纪行》,其中记述同行好友周孺亨,竟病丧于半途,令他“伤惋殊甚”,夜不能寐。

当然,其笔下不全都是久困场屋的忧伤,也有欢乐时刻。其《归程小记》记载:“昨自瓜州(洲)渡江,四顾无人,独览江山之胜,殊为快适。”从瓜洲渡过长江,四周没有别人,壮美江山尽收眼底,畅快至极。瓜洲渡口是江北运河的入江口,往来运河上的必经之处,自古诗人对它有许多吟诵。“过浒墅,风雨萧飒如高秋,西山屏列,远近掩映,凭栏眺望,亦是奇游,山不必陟乃佳也”,沿着运河行走,过浒墅关,尽管风雨萧飒凄凉,犹如深秋,却凭栏饱览太湖山色,远近高低相映成趣,也算是意外的收获了。

归有光还记载沿途天气的变化。《己未会试杂记》载:“自丹阳无一日不遇风,是日冒风雨仅至娄门,宿跨塘桥下。中夜,风雨势益恶。”跨塘桥位于苏州娄门外,南北向横跨娄江之上。“明日,过沙河,风雨微止,将到家矣。”快到家了,家庭的温馨,一时取代了追求功名在他心中的位置。对于此次赴京参加会试,归有光“念此行得失有命,略无芥蒂于心”,“独以三四千里至此,又阻风雨,不得亟见老亲。”历经磨难,他已经具备了超乎常人的承受力。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这一科的主考官是高拱,同考官是余有丁。据说,余有丁在阅卷的时候,发现了一份“古色黯淡”的考卷,立即引起了注意。他判定,这样的文章只有归有光才能写得出来,便郑重地推荐给了主考官高拱。高拱仔细读过后,十分欣赏这篇文章。当时,余有丁和翰林学士们都认为归有光该是这科进士中的第一人,除此之外没有谁能有这样的功力。可是,命运再次与花甲之年的归有光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发榜时竟列为三甲进士。

无论如何,归有光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从政资格,被派任浙江长兴县令。他绝不会料想,即将开启的仕途,却是自己生命最后的时光,也是他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岁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归有光科举不顺入仕晚
归有光简介
左宗棠三试落第\两次出山及“独当一面”
【史海钩沉】清代科举路上的艰辛
新刊 | 郑培凯:汤显祖这个人:必也狂狷乎?(上)
科举制度与中国古代制度创新及国家治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