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湘锰的前世今生,湘潭人,你还能记得多少??





锰矿的前世今生,湘潭人,你还记得多少?

2016-08-23 湘潭在线新闻网
湘潭在线新闻网微信(xtolcn)——湖南十大媒体微信,湘潭最权威微信公众号,本土手机生活助手,专注独家报道、深度调查、新闻快讯、民情问政等。


上周,我们推出了《老板塘印象,一起留住即将逝去的记忆 》的文章,引起了很多老板塘人的回忆。岁月的变迁,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在我们的内心,仍然保留了对过去的怀念和不舍。


同样,湘潭锰矿也承载了许多湘潭人的记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锰矿的前世今生。


百年锰矿,时光已老

时间:2012年


如同此刻躺在沙发上的我的母亲一样,99岁的湘潭锰矿确实已经老了。停产,宣布破产,被拍卖,只不过几年时间,美丽的机器就开始生锈,剥落的铁屑落在地上,只有植物疯长,盎然得喧宾夺主。



时间,在这片厂区显得格外刺眼。


炉箅子、铜风嘴、冷却壁,人给它的名字都曾带着坚固不破的意思,事实上,这庞大的人造的东西,与人相偎的时候,它“一直稳得住”,让锻造它的人多年后依然感到自豪;可一旦它与人的关系像这铁屑一般剥离,腐朽的速度就快得不可思议,仿佛生命都给了脚下的植物,它不止被拆解得仅存框架,就连精神也被抽了丝,在一地的柔韧面前,钢铁,竟然一副颓然。



人造它,却没有处置类似工业遗迹的经验和心情,10.12平方公里矿山公园不会接纳它,即将原址兴建的物流园也不需要它,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它哪里也不去,只是站着,逐渐衰老。



高炉拆除,挥手告别

湘潭锰矿冶炼厂曾有5个高炉,到2012年只剩下1、2、5号,3、4号已拆除多年。



五号高炉拆除前(康军摄)


湘潭锰矿,昔日“中国锰都”。从1913年浙江人卢志学的裕甡矿业公司在颜家冲一带开采浅层矿石,至2001年湘潭锰矿国营矿山停产,88年不断向地层更深处索取,直到开采殆尽。2012年7月,即将挥别。


过去的五年里,矿山里的3、4号高炉被拆除变卖,锰矿文化宫垮塌被拆,1、2、5号高炉被拍卖。在一份《湖南湘潭锰矿国家矿山公园总体规划报告》里,10.12平方公里范围,不会有高炉原型,不会有近百年来留下的工业遗迹,那一段矿山口述历史,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有心留存。



2012年7月18日,湘潭鹤岭镇,湘潭锰矿。原湘锰闲置废旧高炉等设备拍卖后的第8天,湖湘地理来到了锰矿核心矿区,据报道,这里的高炉和车间设备共拍出款项4660万元。站在1983年投产的5号高炉旁北望,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1、2号高炉还在远处,偌大的矿区一片沉寂,原本在第二冶炼厂大门旁办公室值守的人,也都不见了。

发现锰矿,始于民国

时间:1913年


湘潭锰矿的发现,始于1913年湘潭上五都锰矿的探明。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近代中国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探矿运动,据《矿业杂志》(民国六年,1917年)记载:湘潭上五都鹤岭一带,“矿苗之观于地面者甚夥”,当地人俗称“黑石”,疑为“铁矿”,后勘验为氧化锰矿。



1913年,浙江人卢志学集资成立裕甡矿业公司,在湘潭上五都颜家冲一带开采矿石,那些裸露在外的浅部优质氧化锰矿最先被开采,工人们在矿区山岭上捡拾锰矿石,用独轮小车把矿石推运到湘江边。这些矿石还远销日本的八幡制铁所。


在湘潭上五都锰矿开采前,我国地质工作者就在湖南安仁、常宁、耒阳等地发现了锰矿石资源,但这些地方的锰矿石资源品位都不高,分布不集中。而上五都锰矿的矿石“初步探明储量34万吨左右,矿石成分约四十五分”(《湖南湘潭上五都锰矿调查简报》王竹泉、熊永先,1935年)。

抗日时期,一度沦陷

时间:1937年


1937年,湘潭上五都锰矿改名为湘潭锰矿。1944年8月,日军占领湘潭,矿区沦陷,锰矿资源遭到大肆掠夺,锰砂被掠走4500余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方面又将幸存的锰矿作为“战利品”运走。直至1949年,这里的浅部优质锰矿资源已开采殆尽。


1950年,著名地质学家叶连俊、侯德封等组织、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地质矿产调查,在湘潭锰矿地区钻探发现了地层深处的原生碳酸锰矿床。据勘测,这里的锰矿床是在低洼盆地中堆积而成的沉积矿床,堆积时由于来源比较单纯,按重力,溶解度或颗粒大小进行了沉积分异,矿物成十倍、百倍地富集。


冶金工业部地质局湖南分局901队在1954年组织了首次碳酸锰矿床勘探,并提交了《湘潭锰矿地质勘探报告》:“共获工业储量907.5万吨”“远景储量164.8万吨”,刷新了此前对湘潭锰矿蕴藏量的预测,“中国锰都”的声名也就此而起。


5号高炉,只剩框架

时间:1950年


74岁的陈桂英清楚地记得,她的丈夫陈海云1950年4月1日来锰矿,“是建国后建设锰矿的第一批工人”。1950年4月,湘潭锰矿国营矿山成立,此时,由于地层深处原生碳酸锰矿床的发现,矿区的开采、产业规模大规模扩张,在露采氧化锰矿的同时,还在坑下开采碳酸锰矿。


矿山成立后,职工逐渐扩大到数千人,矿区的住房、交通等生活设施都不完善,最初的几个月,工人们都是“白天下矿上班,晚上回来挑灯砌墙建房”,80岁的田秀英回忆起来连连说“好苦”,她的丈夫在锰矿先后做过井下采矿,井口挂钩等工作,1988年因病去世。


2012年,陈桂英、田秀英等几位老工人的家属仍住在矿区旁边的果沙村,依靠抚恤金度日。而老人们的子女,作为锰矿子弟,多数已经外出务工。村里接近厂房的那些破旧居民楼,就出自矿山初建时工人们之手。



锰矿自1950年恢复生产后,发展就不曾停顿。1958年,矿区内先后建立了四座锰铁冶炼高炉,这就是锰矿历史上的1、2、3、4号高炉。上世纪八十年代又新建了5号高炉和电解锰生产车间。


5号高炉达300立方米,是湘潭锰矿最大的高炉。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锰矿,坐拥数以千万吨计的锰矿储量,由单一的采矿,转为具有采矿、选矿、烧结、冶炼、制粉等多品种生产。八十年代中后期的锰矿进入鼎盛时期,5号高炉是又一标志性进展,许多老退休工人对它感到自豪而依恋。



从1983年5号高炉投产就担任炉前工的严老先生,认为5号炉的生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稳得住”,炉前工工作很辛苦,但“炉子效益好,奖金高,自己的干劲也足”,现在,他认为锰矿现在发放的退休金“普遍偏低”;有30多年机修经验的老师傅周学诚,负责厂区高炉维护。


他记得1991年冬天,5号高炉的热风炉故障,“我带着机动队40多号人,抢修了48个小时,没一个人睡觉”;跟周学诚打交道最多的机修厂铸造工刘金华,73岁,他对高炉的每一个部件都如数家珍:炉箅子(高炉热风炉的耐热铸件)、铜风嘴(送风部件)、冷却壁(高炉内部冷却设备)……他本想带我们去现场看高炉的构件,因中风腿脚不便打消了念头,“炉子上好多部件都是我们铸造的,它们已经被拆下来了,高炉只剩一个框架”,“可惜你们来迟了”。


文化宫倒,辉煌不再

时间:2011年


湘潭锰矿在修建1到4号高炉时,还在鹤岭镇上修建了一座锰矿文化宫,大厦的轮廓和线条具有欧式建筑风格,楼阁和屋檐铺设又包含中国元素,据说其为苏联专家设计,但在我们的采访中未得到确证。



2011年,俄式建筑的文化宫。


锰矿鼎盛时,矿区职工及家属超过万人,聚居在鹤岭镇,镇上煤、粮、油店等一应俱全,而位于镇区中心区域的锰矿文化宫,是锰矿的工人下班后消遣的去处,他们在这里看电影、打球、散步。现在的鹤岭镇,已是一座有着3万密集人口的繁荣小镇。


锰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因资源濒于枯竭、管理不善,生产逐步萎缩,2001年5月停产。2007年,湘潭电化集团有限公司接收了湘潭锰矿。在此期间,锰矿因为经济原因,已将3、4号高炉拆除变卖。停产后长期无人看管的锰矿文化宫损毁严重,一度沦为农贸市场,搭满了棚子。2011年7月,锰矿文化宫发生垮塌,9月间被正式拆除,原址待建文化广场。

高炉被卖,火车退役

时间:2012年


2012年5月,湘潭锰矿拟建矿山公园的消息受到社会的持续关注和热议。湘潭锰矿在划定核心矿区作为矿山公园的同时,将旧厂区包括1、2、5号高炉、烧结厂、冶炼厂等在内的设备拍卖,共计4660万元,待款项付清后,这些高炉设备将会拆除,原址将依托厂内铁路建物流园。


2009年3月1日,原湘潭锰矿的蒸汽火车正在运行,这是湖南最后一个正在运转的蒸汽机车头,今日它将退役,由内燃机火车头取代。曾在湘潭工作的英国人约翰·费德尔专程赶到原湘潭锰矿,呼吁将蒸汽机车头留下来建工业遗址。朱辉峰 摄


在联系到《湖南湘潭锰矿国家矿山公园总体规划报告》制定方——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后,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彭世良告诉记者,他们曾向锰矿方面提议“保留一小部分设备,搬入规划中的科普教育区即核心矿区内”,但对方回复“设备陈旧,拆除后很难复原”,“考虑以后在科普教育区内建立一些高炉设备模型”。


(2009年3月1日,湘潭锰矿里的老式蒸汽火车正式退役,开这种蒸汽火车已经15年的王超峰刚下班,告别他所熟悉的老式蒸汽火车。图/记者朱辉峰)


2012年7月18日下午,我们从5号高炉出发,沿着矿区内那条贯通各处高炉的铁路往南,在一个院子里寻到了“上游0062号”蒸汽机火车头(2012年5月15日,湖湘地理E01图片报道),也找到了湘潭锰矿铁运部的值班室。


“我们都有火车驾照,受过铁路局的正规培训”,值班的陈师傅指着机修车间里停放着一台蒸汽火车头说:“我们能修的都尽量修了,这里还放着4台旧式的蒸汽机火车头。现在跑铁路,只靠那台2008年购置的内燃机车头。”


铁运部是锰矿停产后仍然保持运营的部门之一。陈师傅1988年进铁运部,记得工作忙时,两班人马跑两辆车,“从火车站到矿区一天来回四趟,矿里人来来往往,开车时刻警醒自己(不出事故)”,现在“高炉一停就没什么事做”。矿区内的一些厂房场地租给了私人企业使用,它们需要运货时火车才开工。回去路上,我们看到烧结厂旁齐腰深的野草下面,大段铁轨的枕木已经朽坏。


工业遗产,借鉴他城

上世纪的德国,在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方面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前


弗尔克林根炼铁厂 位于德国萨尔州的弗尔克林根市,1873年建立,是当时德意志帝国最重要的炼铁厂之一。1986年因失去竞争力而关闭,但是其高炉等基本工业设施得到完整的保护,成为了工业博物馆。人们在铁矿石堆料场举行展览,参观高炉的各个系统,高炉群下方出铁水和废渣的地方,还被制片公司用来拍恐怖片。


埃森煤炭-焦化厂 位于德国鲁尔区西北部,曾是欧洲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煤矿。随着煤炭的逐渐没落,煤矿最终在1986年停产。煤矿关闭后,当地政府买下全部的工矿设备,在焦化厂原貌的基础上进行更新设计,焦化厂的一部分被改造成观光餐厅,工业水池改造为儿童游泳池,人们乘坐焦化厂区的观光摩天轮时,可以从天空缓缓进入矿区的地下,更加贴近工业遗迹。2010年1月9日,德国鲁尔工业区被评为“2010欧洲文化首都”。

德国鲁尔工业区


5号高炉,功成身退

时间:2013年


8月9日14时35分,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始建于1958年、曾为湘潭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原湘潭锰矿最后一座高炉——五号高炉轰然倒地。从此,素有亚洲“最大锰都”之称的湘潭锰矿高炉和冶炼设备全部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湘潭最大的、唯一拥有铁路专线的物流中心。五号高炉高44米,重550吨,是锰矿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锰矿最大最高的高炉,结构非常复杂。


2013年8月9日,5号高炉轰然倒下。(康军 摄)



 施工人员在拆除后的5号高炉前留影 (康军摄)


涉锰企业,全部关停

时间:2014年


11月25日上午,我们在鑫湘锰矿厂区前看到,伴随着一台台挖掘机的轰鸣声,这家企业占地约4000多平米、高20多米的压滤机房轰然倒塌,这意味着湘潭锰矿28家涉锰企业全部实现关停。这也是继竹埠港“退二进三”项目之外,湘江治污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11月25日,涉锰企业厂房被拆除(陈旭东 摄)


变身公园,初现成效

时间:2015年


夕阳的余晖洒在鹤岭地区土地上,居民三三两两聚集,嬉笑玩耍的小孩,健身的老人……这是2015年4月26日湘潭锰矿国家矿山公园核心景区内我们看到的一幕。一年前,这里是一个废渣场,如今,64000㎡的废渣场已经被打造成集停车场、运动场、老年活动中心、儿童游乐场、文化走廊、休闲区等为一体休闲观光园。


湘潭锰矿国家矿山公园核心景区治理前后对比图


据了解,如今的锰矿地区基础配套不断完善,面貌焕然一新:进出长潭西、长湘高速的主干道春兰路得到提质改造,通往湘潭市区的潭锰路竣工通车,绿意盎然的矿山公园取代了曾经黑黝黝的矿渣山,鹤岭地区供水工程已经启动供水,棚户区改造交房近500套,困扰矿区居民的“出行难、饮水难、居住难”问题一一得到化解,矿区居民幸福指数近年来节节攀升……


“百年锰都”之殇到“生态两型”之路的蜕变

时间:2016年


湘潭锰矿破产改制期间,矿区非法开采、非法冶炼、非法洗砂、非法选锰等活动一度猖獗,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中小企业众多,矿区遍体鳞伤、满目疮痍。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这里将变成一个景色优美的国家级的矿山公园,成为居民游玩的又一好去处。


治理前


治理后


矿山公园北区


沿着已经硬化的春兰路一路前行,放眼望去,正在建设中的湘潭锰矿山公园主碑广场以及完成建设的矿山公园核心景区满眼绿色,空气十分清新。附近居民对废渣被埋进了地底,废地摇身一变成了公园表示欣喜不已。以前他们根本不愿靠近这里,不仅脏乱差而且存在危险,不过现在倒是成了居民们的一个休闲好去处。夕阳时分,他们相约到景区凉亭唱戏,在广场跳舞、健身。


从2012年开始,雨湖工业集中区坚持“即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开始在此进行废渣治理,逐步推进绿化工作,抓经济效益的同时,狠抓环境效益、生态效益。随着项目建设的推进,人们翘首企盼,一个生机勃勃的“绿色矿区”的再建,一个天蓝、山绿、水清、人和的美丽家园的再造!


来源:湖湘地理、湘潭在线新闻网 作者 刘海波 廖艳霞  李林龙 谭丽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锰(附股)
百年矿山流金岁月
湘潭美丽的公园
湘潭电化:电解锰价格下跌对公司影响不大
湘潭电化:四氧化三锰产品规划产能1万吨/年
世界锰资源储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