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实证方案

目的:

从动进入静,从散乱进入静且不进入昏沉,从清醒进入静且不进入睡眠,练习进入这个交界面并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同时提高这个状态的稳定性,不断延长时间

原理:

为什么动?然后怎样破坏动的状态,与静的状态相应?

动的状态,选择性思维的高频活动状态,同时也有思维内容的运作。

平时的状态,多是动的状态,习惯了动的状态,很少或者根本没有体验过静的状态,因此让自己静一静,静以修身,改变以往的以动为主的生活状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生活。

怎么让自己静一静,也就是尽量不去运用选择性思维,也就是没事儿的时候不去主动的想事儿,不给选择性思维以可运作的内容,让选择性思维无内容可运作,釜底抽薪。这个总结一下就是“不去动”。也就是用破坏的方法。

另外也可以用相应的方法,观察图像或者视频。

离心力与向心力的相互作用形成动与静,这个时候,向心力起主导作用,离心力很弱,总结一下这个状态就是“不想动”。

为什么选择用打瞌睡的方法?打瞌睡的方法的目的是练习入静。因为平时习惯了动,一下子让静下来是件很困难的事,不知道该怎么入手怎么做。打瞌睡就是一个很好,很秒的练习方式。瞌睡的状态下,人与外界的粘性降低,思维的频度降低,逐渐的与外界隔离开,这些都是静的重要特征,也是什么利用打瞌睡能入静的重要原因。

打瞌睡就是进入瞌睡状态。

重点:

重点在准确性,准确的找到这个交界面。

先不管时间的长短,关键是准确的找到它,然后从1秒到两秒,一点点的延长时间。如果找不准,算是白练。

判断的方法,不出去也不回来,出去,也就是开始运作思维内容,走神而进入睡眠状态。回来是运作思维内容同时频率逐渐增加而动起来,进入清醒状态。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对回来和出去两种状态进行调整,而到达并维持这个交界面状态。

就像练习骑自行车,一会往左歪,一会儿往右歪,在不断的调整,练习中,有那么一刻,会突然不左也不右,而达到一个平衡态。然后不断的练习,越来越纯熟,越来越持久。

易混易错点:注意区分“一般的静”与“瞌睡状态”的区别。“瞌睡状态” 是一种“更深的静

要点:

要点在次数。

理想状态是一天24小时都在练习打瞌睡状态。做不到的话,就退而求其次,首先对睡眠有个正确的认知,睡眠本身是一种病态,随着不断的修习,最终会告别睡眠病,因此从心里上告诉自己,暗示自己,逐渐去掉睡眠的这种习惯病,然后一天中,利用各种机会,练习打瞌睡,做事的时候也要尽量的避免过于激动,降低选择思维的频率,降频,暗示自己这是非理想状态,然后一有机会就赶紧回到理想状态,去练习打瞌睡。

打瞌睡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这是源于认知的改变,观念的改变,从而去逐渐改变自己的习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最终让自己始终与世界的本质相应。

加入团队,利用氛围,不再懒散,倒逼自己,找准状态,延长时间,克期取证,密集练习,勤写日记,暴露问题,及时修正,保持虚心,懂得感恩,

操作流程:

1,身体可以不活动的话最好保持身体静态、放松;

2,“不去动”。用破坏的方法,降频清容(清除思维内容),收摄身心,清除杂念,不去想事儿,跟随呼吸,绵绵若存;或者观察图片或者视频,利用相应的方法进入状态。

3,离心力逐渐减弱,向心力占据主导,体会“不想动”的状态;

4,保持;保持交界面状态,最终不出去也不回来,从“不去动”,到“不想动”,而最终进入“不能动”的稳定状态;

5,如果念头产生,思维内容开始运作,开始走神,想要入睡,觉察然后回到第一步;

6,如果念头产生,思维内容开始运作,频率不断提高,静的状态被打破,觉察然后回到第一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共同的实证基础——身体觉受消失
基础理论:自学问答题 [思维本体学]
思维本体学专题讲座——观心
学习思维本体学基础理论
向心力有多强,离心力就有多强
太极拳 小架 三哥 闪电肘离心力与向心力的完美结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