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物故事︱马未都:飞越两万公里为犀牛宣告!

在马未都先生的童年记忆中“亚非拉”是个强化概念,好像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即南美洲)是“兄弟”,其它洲都不是。可谁料想,世界五大洲里,马先生最后一个踏上非洲,而且是非洲的最南端——南非。


6月的北京,早已酷热难耐,尽管如此在人们的意识中,和非洲这个世界上最炙热的大陆相比,炎热的北京应该还是逊色不少。但南非与大部分靠近赤道的非洲国家不同,此时那里正直冬季,和北京的气温相差很大,这也是南非最好的季节,让人感觉凉爽而舒适。


马先生的第一次南非之行,是从27个小时的飞行旅途开始的。他此行的目的是受国际环保组织野生救援(WildAid)和天达犀牛生命线(Investec Rhino Lifeline)邀请造访南非卡帕玛野生动物保护区(Kapama Reserve),探访野生白犀牛栖息地,了解犀牛生存危机和盗猎状况,并亲身参与保护工作。



马先生的南非之行只有短短的4天,但他所经历的这一切,都终身难忘。“南非和北京的感受完全不一样。这里是一个自然的,野生动物生活的天堂。”从飞机降落到机场开始,马先生就被眼前奇妙景象深深的吸引了,“植物不一样,动物也不一样。尤其动物的数量。飞机还在跑道上滑行的时候,我就看见一群疣猪在跑道一侧悠闲的散步,而在北京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1
“遭遇”犀牛


马未都先生是中国著名文化学者,也是观复博物馆创始人。他的博物馆里陈列着犀角杯古董,这也使得马先生更了解,也更清楚的认识到犀角给犀牛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在马先生撰写的《野生救援—南非纪行之一》中,这样写道:犀牛制品自古只有亚洲人利用,中国明朝晚期喜制犀角杯,用之饮酒以为长寿,李时珍又将犀牛角收入药典《本草纲目》中,说得语焉不详,许多描绘已脱出治病范畴,比如‘神通开水,飞禽过兽见之皆惊’。正是由于犀角的过度神化,犀牛便引来杀身之祸,亚洲犀业已灭绝,非洲犀危在旦夕。


来到南非第一天的傍晚,马先生就见到了心心念念的犀牛。当地的工作人员也告诉他,这非常的幸运。而对于马先生来说,伴随这份幸运的,还有能近距离接触这庞然大物的忐忑和兴奋。



然而也有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惊出了大家一声冷汗。马先生的车距离这头雄性犀牛,最近时只有几米远,这头犀牛也对一车的人非常友善。但是,就在车辆准备离开的时候,这头犀牛不知因何冲了过来,一车人的神经也随之紧绷。“冲过来的一瞬间,吓了我一跳。我没有想到它能冲过来。但是我也能感受到它在控制自己,所以撞击力度并没有很大。”伴随着护林员的大声制止和车速的加快,最终一车人有惊无险,安然无恙的消失在了夕阳之下。


但是马先生和这头犀牛的缘分并没有结束。在来到南非的第三天,马未都有幸协助动物学家彼得·罗杰斯(Peter Rogers)博士从一头成年雄性白犀牛的角中采集DNA样本,并在角内植入芯片,以便追踪和保护犀牛。而这只犀牛正是两天前与马先生“遭遇”的庞然大物。


马未都协助动物学家在犀牛角内植入芯片

2
犀牛孤儿


南非的霍德斯普雷特濒危物种保护中心(HESC)救助和收养了许多犀牛孤儿。看望这些因为人类盗猎而失去亲人和家庭的小犀牛,是马先生此次非洲之行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马先生说,看到这些犀牛孤儿,让他非常伤感,特别是一头失去了尾巴的小犀牛。这头小犀牛今年1岁多,它的母亲被盗猎者残忍的杀害后挖去了犀角。失去了母亲的小犀牛,和人类一样悲痛欲绝,一直守着母亲的尸体久久不愿离去,直到身体出现了严重的脱水,虚弱无力。不远处一直等待机会的鬣狗,看到了希望,不想错过这顿美餐,全力向这只不幸的小犀牛发起了攻击,当护林员发现它时,尾巴已经被鬣狗吃掉,生命危在旦夕。



小犀牛很坚强,没有向命运屈服,并在工作人员的照顾下,最终活了下来。为了避免它们重蹈和母亲一样的命运,工作人员磨平了本属于它们的角。



其实,对于犀牛种群来说,犀牛母亲的被杀会直接影响种群的稳定,绝大部分没有妈妈照顾的小犀牛都会死去,如此一来种族繁衍也将失去希望。


目前,世界上仅存2万多头犀牛。每年仅南非就有1000多头被盗猎者杀害,如果延续下去,20年内犀牛就将灭绝。马未都说:“人类不停的犯错误,我们希望错误有一天得以纠正,能够让野生动物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得以生存。而不要因为人类的壮大,而使它们灭绝。”



3
生命的守护


如果来评判非洲最危险的职业,保护区的护林员一定名列其中。他们面对的盗猎者不仅配备了先进的武器,更可怕的是,盗猎者会威胁、恐吓,甚至伤害护林员的家人,这使得很多的护林员在直面危险的同时,还要随时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


山姆是霍德斯普雷特濒危物种保护中心的护林员,能成为守护野生动物的使者,他非常自豪。而且他是击败了19名竞争者,才从中脱颖而出的。



山姆的职责是搜寻潜伏在保护区里的盗猎者。要完成这项工作,他必须借助搜寻犬助手的帮助。



其中一名助手叫“子弹”,是一只比利时马里努阿犬,正如名字一样,“子弹”的奔跑速度极快,弹跳爆发力也惊人,而且无论智商、灵活性、服从性都非常卓越。


平日里“子弹”会和山姆一起训练,而追踪演习是这对搭档,做得最多的科目。因为在实际搜寻中,一旦发现盗猎者,山姆和‘子弹’就会迅速趴下,其他有武器的护林员会掩护他们并与盗猎者展开交锋。




很多时候,‘子弹’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发现目标,而且一旦咬住盗猎者就绝不松口,直到山姆和更多的护林员赶到,制服盗猎者。



当然,也有很多时候,护林员会在狙击盗猎行为时,受伤或者死亡,而且每年都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记住!!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是世界上第四大非法交易,仅次于毒品、军火和人口。盗猎夺取的不仅是动物的生命,还有许许多多护林员在反盗猎中殉职。


“我第一次看见他们的时候,觉得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职业,面对疯狂的盗猎者,他们的危险系数很大。“马先生十分感慨地说,“我能感受到他们都很认真地做这件事,并且为保护野生动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对他们表示敬意。”



4
推翻500年的错误


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痕迹。但是文化传承也应该如同人类进化和文明发展一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人类古代的时候,对动物的认知和今天完全不同。我们需要重新建立一种文化意识。推翻古代人对动物身体上一些名贵材料的依赖。”正如马未都先生所说,“在收藏和物种保护之间,物种保护比收藏要重要的多的多。



看完了马先生的这段采访,不知你记住那些,我们来一起再铭记一下重点!!


一、我本身收藏很多文物。在收藏中,逐渐认识到,犀角、象牙等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的文物,虽然它(们)是历史,但对今天依然有很大的影响。我会做到这一点:从今以后不再购买犀角和象牙的任何制品,不管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


二、在非洲草原上,看到这么多动物和谐共生的时候,心灵很震撼。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我觉有义务保护所有的动物,跟我们一样在这个世界上共存共荣。


今天最后没有彩蛋,但有个重量级的预告!


马先生有一档脱口秀节目,想必大家都知道叫《观复嘟嘟》,到目前为止有超过3亿人次的收听。在今年9月22日世界犀牛日前后,马先生会根据此次南非之行的所见所谓,专门制作两期《观复嘟嘟》,来和大家畅聊野生动物保护


不管你是喜欢嘟嘟,还是热衷野生动物保护,有爱就不要错过。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未都:背负杀戮的收藏是一种糟粕
【微课程】野生动物成主角——南非纸币上的“非洲五霸”
它们5年才能生一只宝宝,而割去它们半边脸却只要几分钟...
神奇动物在哪里
六头白犀牛在“世界犀牛日”惨遭杀害
肯定天堂(三十)恋爱中的白犀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