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元元:做好人生最后驿站的“守门人”

有人说:死亡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作为人生最后驿站的“守门人”,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火化师王元元投身殡葬事业,在特殊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了21年,勤奋钻研、任劳任怨。2020年,他被评为第二届北京民政系统“感动社会·民政榜样”优秀个人。

王元元用自己的青春和技术服务社会,让两个世界的人都很满意。

从业20多年的“老师傅”

北京的春天很美。早晨7点,鸟儿在枝头鸣叫,微风中飘来阵阵花香。而此时的八宝山殡仪馆火化室里,却满是燃烧发出的杂音和特殊的气味。王元元戴着降噪耳机和口罩,正和同事们一起忙碌着开始一天的工作。

八宝山殡仪馆火化室有19台火化炉,每年大约要火化3万具遗体,年火化量约占全市火化总数的四分之一。“遗体火化最忙的时间是上午,而且我们要在开工前先检查机器,总结前一天火化炉运转的情况。”王元元一边熟练地调试火化炉的各种操作按键和阀门,一边时刻观察炉膛温度、遗体燃烧情况、负压情况和烟气状况,随时调整。

1978年出生的王元元当过兵,因为表现优异在部队入了党。退伍后来到八宝山殡仪馆,在火化师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21年,是八宝山殡仪馆的“老师傅”,这些年他亲手火化的逝者数以万计。

“冬天这里是'冰火两重天’,胸前被炉子烤着,身后凉风吹着。”王元元说,到了夏天,火化室里最高温度能到50℃,因为炉温太高,这里通风系统作用几乎为零。工作起来衣服一直要湿到腰,分分钟能拧出水。汗出得多,盐分也就流失得多。为了补充盐分,火化师们平时吃饭都会刻意吃咸一点。

火化师可以说是殡仪馆内最辛苦的职业。为了保障火化炉能够正常、安全运转,每天傍晚,等待炉膛彻底冷却后,王元元和同事们会戴上加厚的口罩,弯腰钻进高度不足1.6米的炉膛内,将一些燃烧后的残留附着物逐一清理,尽量延长炉膛的使用寿命。清理一部火化炉大约需要6分钟,全部清理完毕要1个多小时。人在炉膛里转身都费劲,等出来的时候,身上全是灰尘,不敢大口喘气,怕吸进鼻子里。王元元说:“不少火化师工作时间一长,就得了过敏性鼻炎。”

和辛苦的工作比,社会上一些人的歧视和误解更让王元元感到委屈。一些来八宝山洽谈业务的家属,都不敢喝他们倒的水。他的一些朋友,知道他在八宝山工作,联系得非常少。“有个同学,一年也不联系,突然打电话说有事儿,我知道是遇到殡葬的事情要我帮忙。后来我带他在殡仪馆办了业务,可业务办好后,他又不再联系我了。” 王元元说,“我其实特别能理解。干这行儿20多年了,生离死别见多了,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珍惜生活,把今天过好。”

技术过硬的“守门人”

“别人以为我们就是烧炉子的,其实我们这行儿是技术活儿。”作为人生最后驿站的“守门人”,王元元说,每具遗体火化大约需要90分钟完成。整个火化分八个阶段,火化师要恰到好处地控制火化炉的可燃气配比,保证不出现正压、不熄火,既要求燃烧充分,又能保留洁白的骨灰。

遗体火化大多在死亡后的第三、五、七天进行,11天之后才火化的大多因为打官司、意外、家庭纠纷。而一些死于肝硬化、肺癌或长期冷冻的逝者遗体,因为没有多少脂肪,给火化增加了难度。因此在火化前,王元元和同事们要了解逝者死亡原因、年龄、冷藏时间,之后根据结果调整合适的引风量和主燃室的温度。

火化师在跟家属接洽的时候一般会提醒棺内不要放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学物品,但有些家庭因过于悲伤会忽视这一点。按照规定,家属放置好的随葬品他们不能再动,其中有时会有打火机 、酒壶等易燃品,甚至一个小小的纽扣电池在火化过程中都会引发不小的爆裂声,更不用说鲜花等阻燃物给火化带来的难度了。而这就要求火化师在火化过程中,经常侧身通过查看解压阀的观察窗预防危险。

据王元元回忆,以前没装尾气处理装置时,曾有一具遗体内有心脏起搏器,家属忘记标注了。心脏起搏器外面是胶质,中间是金属芯片盒,内部真空,遇到高温发生爆裂,声音非常大,浓烟一下子就出来了。“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防止烟气外泄,然后调整炉舱压力,保证烟气不能超标。”王元元说,火化炉炉舱温度最高能达到1300℃,一般要保持火化室是“微负压”的状态,如果炉膛压力大于外面,火焰就会吐出来,火化师会有烧伤的危险,因此一定要佩戴护目镜。

“不管逝者生前是谁,多大,做过什么,在这里都会受到同样的尊重。”王元元说,3岁以下的逝者不一定能烧出骨灰,但遇到家属提出要求,他和同事们会通过控制风量和燃气比尽量满足。他们在和家属沟通时要避免说“结束”“再见”,移动骨灰盒时不可以说“拿”“撂”“搁”,要避免一切可能让家属不适和对逝者不尊重的用词。

“如果火化过程出现故障,骨灰出不来,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几万分之一的概率,而对逝者家属来说却是百分之百难以接受的。”王元元坦言,自己要用过硬的技术和服务,把这种可能降到最低。

敬业传道的“老黄牛”

“如果我不做火化师,说不定能成为一个相声演员。”王元元玩笑道,自己在工作之余,自学了相声、快板、魔术,艺不压身,还能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不过最近几年,他迷上了健身,因为在健身房中挥汗如雨,能够让他更直观地体会到生命的坚强与美好。

做一个合格的火化师,光有一个好的体魄是不够的,更需要不断地精进技术。“为了参加全国首届遗体火化师职业技能竞赛,我把几十万字的火化师教材从头到尾抄了一遍。”王元元回忆起2015年的比赛,很多场景还历历在目。当时进入总决赛的19名选手,都是来自全国的精英,最终他凭借自己刻苦的努力和丰富的经验,获得了首届职业技能竞赛特等奖。

王元元在入行的时候,还是中专学历,之后他利用业余时间,陆续完成了大专、本科学历教育。而现在,他的徒弟中不乏大学生。在他看来,殡葬从业者学历、素质已经越来越高。

火化师的培养,一般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一年才能出师。但出师不等于学成,一名优秀的火化师要学会处置多种问题。比如,炉膛压力为正压时会火焰外溢,负压太高则会导致火化时间延长,一名熟练的火化师可以将其保持在“微负压”的最佳状态,但这都需要经验的积累。

曾雨华就是王元元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在这位“90后”的年轻人眼中,自己的师父就是一位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为了不耽误工作,平时都是利用业余时间给他和师弟赵利安“开小灶儿”,逐一讲解技术要领。

2017年,八宝山殡仪馆以火化室为基础,成立了魏童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也是殡仪馆核心服务的“十大品牌”之一。王元元作为其中的骨干,无时无刻不想着钻研技术,他和同事们在工作室等比缩小复制了一个火化炉的模型教具,可以通过声、光、电技术重现工作流程,便于业务交流和技术改进。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技术规范就要跟着往前走。”王元元说,近几年不少逝者生前置换过金属骨关节,一些家属也提出想将它们和骨灰一起安葬。这些医用制品都是用特殊金属材料制成,火化炉的高温下很难溶解。为了能把它们准确地分拣出来,他最近正在编辑一本识别医用骨关节的行业规范手册,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内部培训,指导大家更好地进行服务。

人生没有几个21年。王元元说,如果再给他一个重新选择职业的机会,他肯定还会选择做一名遗体火化师。“这是一份行善积德的事业,我会继续努力,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爱看
八宝山整容师 80后女孩妆扮逝者最后的尊严
八宝山殡仪馆老师傅揭秘“领导人的殡葬过程”
揭秘90后女入殓师:首次接触尸体以为被咬
终点绘美 京城首班女入殓师的真实世界
走近“中华殡仪整容第一人”:曾经为中央领导人整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