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二十四节气

  江南水乡春风早,北国阡陌花开迟,我国有着极为明显的四季分隔。水是吾乡清,月是故乡明。晓月山花启灵智,春风化雨沁人心。可能是一处一景,一重天的巨大差异,无不显示浓浓的诗意,华夏民族的审美情趣也不同于西方,我们更注重意韵的悠长,春风化雨;夏日绵长、万物竞长;秋风叶落、大道溶金;冬树如墨,又好像是邀人走入传统的水墨画的境界,有人说我国的山川是一地一景一重天,这是祖国山河锦绣最为形象的写照了。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虽然银装素裹,但仍妖娆袭人,在中华大地上走一走看一看,或许每次都有不同的感悟,获得不同的美感。
  肖 薇:二十四节气的侧重和分类,好像也不太一样。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至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它有的说的是寒暑往来,还有的说的是降水,那么二十四节气里边,是不是有具体的分类?
  郑大玮:是的,二十四节气,我们把它分了一下,发现它的内容是有所不同的,有这么八个节气,可以说是它的骨干,这八个节气是最初建立的八个,早在西周时基本上就定下来了,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是最早按照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等分出来的。
  任振球:就是反映季节变化的有八个节气
   肖薇:所以叫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郑大玮:然后,反映冷暖程度的又有这么几个,小寒、大寒,这是冬天的,夏天的小暑、大暑,还有一个处暑,就是最热的天气要结束了。另外,反映天气现象的还有七个,比如说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白露、寒露、霜降,是跟降水相联系的天气现象。另外还有几个,是直接反映物候变化的,比如说惊蜇,土壤里面的昆虫开始活动了。
  肖薇:它属于物候现象,其实说白了,就是自然界一些动植物的一些表现,我倒是觉得,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可能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倒容易一些,刚才任教授说了要判断二十四节气,要看一看天文,比如星座,大多数人可能都做不到,那有没有根据自然界的一些变化,很自然的变化,来判断节气变化的一个方法呢?
   郑大玮:几乎所有动物植物,它对季节变化都有反映,现在实际上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各种农谚里边,都包含了大量的物候现象。
  东方月:气候即将变化了,在我们身边有那么一些征兆,有那么一些预报一些信息,比方说刚才教授说的,枣树发芽了就该种棉花了。另外,还有个“三九四九冰上走”,这个是北方人说的。我想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也都是从五湖四海来的,有没有人能说一说,在你们家乡有一些什么样的物候现象的说法。
  观 众:记得小时候学过一首诗,就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就说明我们江南那一带,清明以后雨量就增多了。
  观 众:我知道惊蜇这个节气,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春雷开始响了,万物开始生长,按照民间的说法,这时候冬眠的虫子开始活动了。还有小满这个节气,黄河流域的小麦开始灌浆了。
  肖 薇:其实在自然界里,不管是花草树木还是飞禽走兽,它们的活动都有是规律可循的。今天在座的有学农科的大学生,我看过他们的教材,还真是有专门的篇章来介绍花信风的,其实说的就是一些花开的信息。花信风一共有24番,它不像二十四节气来的那么直白,非常的有趣,非常的浪漫。
  花木管时令,岁岁换新容。我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曾用“欣欣然张开了眼”,这样的词句来描绘第一缕春风光临大地时的情景,其实不仅文人名士对春天有着根深蒂固的情愫,普通百姓对春天的到来,有着更为独特的理解。清代康熙年间的典籍《广群芳谱》中有关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记载,就是最为有力的左证,它将每年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二十四种植物的花开顺序,一一记载了下来。书中写到: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四候瑞香,五候兰花,一直到二十四候的栋花,依次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春花竞放、万芳迎春的景象。它集中反映了我国人民盼春、迎春、写春、话春的情愫。其实,大自然中不仅有百花报春,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山川各异,一年中每一时节都有花开叶落,新绿染枝的物候发生。春花秋月无尽期,年年东风不更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个成因。
  东方月:我们从画面上,能够感觉得到我国是地域辽阔,在不同的地区,同一季节展现的景象也是绝不相同的,那么之所以今天我们还传唱着很多诗词歌赋,都是跟季节气候有关系,跟古代文人墨客的记载,还有他们的描述,是绝对分不开的。我身边坐的这位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刘铁梁刘教授。您研究了不少古诗词,像我们刚才说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就是表现物候的一首最著名的诗词了。其他还有一些什么呢?
  刘铁梁:是这样的,我先说明我是研究民俗的,不过对古诗词稍微了解一点,因为它确实又给我们传达了很多古代民俗的信息,在文人之前,倒是普普通通的百姓,就很关心二十四节气,在越早的时候,人们对天文的关心决不亚于我们今天对天文的关心。《诗经》里边有大量的诗句,全是关于二十四节气天象变化的,所以明末清初的一个文人叫顾炎武,他就感叹到,他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像《诗经》里边的句子,他举例说:“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来的文人也经常关心四时美景的变化,陆游他注意到南方的春天,和北方的春天很不同,他说:“蜀中常燠少雪霜,绿树青林不摇落。”北方的树叶到了秋天就会摇落,但是南方一冬都不会有这样的现象。再有,像宋代的范成大,他就注意到农民在阴雨连绵的芒种时节怎么样辛辛苦苦的耕作,他歌咏到:“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像这样的古代文人的诗句,我觉得都给我们留下了古代在四时人们出行、劳作和开展各种活动,还有很多的风俗习惯的材料。所以,我认为这是中华文化和艺术的瑰宝。

此新闻共有5页  第 [1][2][3][4][5] 页  


相关连接:
·立冬相关谚语
·立冬由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七十二候与二十四番花信风
微读节气—小寒
(15470)问候亲友2023年4月24日早上好!(1547O)
聊小满
春分物候
悦读︱田野花信风:二十四节气的民俗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