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管仲改革简介

  管仲改革又称管仲变法,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

  管仲的重商政策,使齐国的工商业繁荣发达,靠国家垄断商业及其经营而致富成了强国。

  《左传》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愚以为,在先秦众多思想家中,能够全面实现此'三不朽'者,唯管仲一人而已。

  管仲在位的时间长达40余年,功成名就,既是学识渊博的思想家,又是政绩斐然的政治家,可以说是先秦诸子中唯一成功的典范。即使在今天,管仲的思想遗产也仍有借鉴意义。

  改革背景

  春秋之前,只有“天下”,而没有“国家”。周天子封疆裂土,一千多个诸侯国恪守秩序,相安无事,因此没有任何求变

  的动机及欲望。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被犬戎杀,西周终结。从此,天子权威丧失。

  春秋时期,列国并峙,征战不休。此时,边境各族也发展起来。北方狄人南下,西方戎人东进,南方蛮人也想北上。各国开始火拼,争强求富就成了新的时代主题,

  当时齐国已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国库空虚;同时齐国面临着复杂的外部形式严峻,各邻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乱,而对齐国也是俯视眈眈。因此这时非常需要站在历史前沿的改革者出现。

  管仲祖先是姬姓,与周王室同宗。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衰。管仲自幼刻苦自学,通“诗”、“书”,懂礼仪,知识丰富,武艺高强。因为家贫,为谋生做过当时认为是微贱的商人。他游历广泛,阅人无数,见过世面,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当过兵的时候临阵脱逃。他几次想当官,但都没有成功。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公元前674年,他和鲍叔牙分别做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师傅。

  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齐国动乱,公孙无知杀死齐襄王,自立为君。一年后,公孙无知又被杀,齐国一时无君。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小白,都力争尽快赶回国内夺取君位。管仲为使纠当上国君,埋伏中途欲射杀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铜制衣带钩上。小白装死,在鲍叔牙的协助下抢先回国,登上君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桓公即位,设法杀死了公子纠,也要杀死射了自己一箭的仇敌管仲。鲍叔牙极力劝阻,指出管仲乃天下奇才,要桓公为齐国强盛著想,忘掉旧怨,重用管仲。桓公接受了建议,接管仲回国,不久即拜为相,主持政事。

  改革内容

  “相地而衰征”就是把田地按土质好坏,产量多少分为若干等级,按等级高低,征取数量不等的实物税,从而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这些实际上都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作内政而寓军令”,就是把居民的组织和军队的编制统一起来;士农工商分居,职业世代相传,保证了社会生产,也避免人们因谋职业而使社会动荡不安。

  管仲的变法,虽然使齐国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外交策略也相当成功,恩威并用,各国诸侯都尊重齐国,使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但整体而言,这些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有触及到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旧的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改革具有不彻底性。 原因是管仲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

  管仲——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管鲍之交”的故事
管仲告诉我们:为什么说交友应如鲍叔牙?
任用管仲、鲍叔牙,实现称霸的齐桓公,最后结局你不知道有多惨
小故事:关于朋友的小故事
微管左衽
上下五千年之鲍叔牙荐管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