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钩沉:六百多年前的航海,造福国人味蕾

众所周知,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也许有人认为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没能带回真金白银,所以这次航海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但他在航行中一直在购买一种神奇的商品,这商品给了国人巨大的精神财富,以至于现在我们还在用它。这个神奇的商品是什么呢?

古代天然香料资源有限,有些香料的价格可谓高昂,皇亲贵族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家中一般都备着很多上好的香料。而到了明朝,宫廷不仅在使用香料的名目与数量上超过了前代,甚至专门设立了为管理香料用度的司香的职位。这么大的香料需求下,郑和开始了他的“香料之旅”。

郑和二十八年间七次下“西洋”,到过30多个亚非国家和地区,航程一次比一次远,甚至到达非洲东海岸、赤道以南的木骨都束国———今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一带。从到达的范围来看,郑和已经大大超越了前朝的商人,他极大地扩展了明朝海外直接贸易的范围,不仅带回了无数的奇珍异宝与各地的特产,还扩大了中原与西洋的联系范围,促成了繁荣的香料朝贡贸易。

跟随郑和出使西洋的随从著书记载说,郑和船队所到达的东南亚、印度洋沿岸、东非诸国在历史上均是香料产地,如印尼马鲁古群岛即称香料群岛,索马里素以香料之角著称,西亚、红海、波斯湾一带则是古代闻名于世的盛产香料之地,有的更是某一种香料的特产地。

郑和也许没能让名贵香料流入寻常百姓家,但是他为老百姓的味觉做出巨大的贡献:从前,胡椒主要用作珍贵药物,只在“胡盘肉食”中用作调料。宋代也是如此,胡椒依旧是珍品。而到了明朝中后期,“珍品”胡椒逐渐变成“常物”,被平常百姓广泛使用,这其中,与郑和下西洋有很大关系。

郑和下西洋使胡椒流入了更广泛的人群中,价格大幅下降。洪武末年每百斤值银20两的胡椒到宣德年间仅值银5两。粗略估计,15-16世纪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收购的胡椒年达约250万斤,等于17世纪上半期胡椒从东方输入欧洲的总数。小小香料透视出古代中国的经济实力,中国人用强大的海运和贸易能力使香料让普通人也能够享用。郑和下西洋在中国激发了一场“舌尖上的革命”,民间广泛流传起来关于“胡椒”的各种食谱。这样看来,咱们今天之所以能品尝到各式各样的“胡椒”美食,郑和可是有很大功劳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和下西洋:没找到朱允炆,却让一香料进入千家万户
郑和七下西洋带回最多的是这样东西,不知道划算不划算?
为啥中国皇帝总喜欢白送银子给老外?丨Lens新知
郑和下西洋的香料贸易与经济目标
中国古代香文化(明清)
当年远航到非洲的郑和都看到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