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杂谈:以道莅天下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道德经·六十章》)

此章有两个重点,一是“治大国若烹小鲜”;二是“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就象煎小鱼小虾。小鱼小虾不可去肠去鳞,去肠去鳞则烂矣;煎的时候不可随意翻动,随意翻动,鱼、虾则糊矣。治国就象烹煎小鱼小虾,政令要有持续性,如果朝令夕改,老百姓无所措手足。

老子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

风雨是天地产生的现象,但是它会持续一整天吗?天地尚不能创造永恒存续的东西,何况是人呢?“治大国,若烹小鲜”,不能以人为的政令作为治国的准则,而应该以道。所以,下文接着就说:“以道莅天下”。

以道治国有什么特色?无为,就是不要人为做作。“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间政治的常态,就是以一个政令弥补另一个政令的缺失,而此政令又需要另一个政令来弥补它的缺失,如此反复而已。当你考察历史的事实,不禁莞尔,人为什么这么善于折腾自己呢?原因在于,人的欲望导致贪婪,为了获得更多,相互争夺。人间的政令,不过是利益分配的规则,但群体之间实力有消长,所以规则要不停的变动,以反映群体间的实力消长。

除了实力对比,人类还把希望寄托于冥冥中的神灵,大凡重大的事件,领袖就会代表人民,祭天祭神,祈求神的护佑。不仅希望于神灵,还寄托于圣人。圣人,以今天的话来说,可以理解为英雄,领袖之类。可是,寄托于神灵,就有人利用神灵来欺骗,甚至是压迫。寄托于英雄、领袖,不能保证他坦荡无私。许多宣传出来的英雄人物,一旦光环破灭,才被人发现原来比普通百姓还不如。

怎么办?老子说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非彼此不来往,而是彼此无利益的纠缠而已。比如说原始社会,财产公有,采集的果实,打来的猎物,大家均分,如此,就不会有利益的纠葛。所以,有学者说,儒家要回到尧舜的时代,而道家则要回到更加久远后原始时代。在老子看来,原始的时代是道自然流行的时代,原始人类并不知“道”是何物,但他们展现出来的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反而合乎道。智慧是文明人才有的概念,如果你问原始人类,智慧是什么?他们一定茫茫然,因为他们绝对没有这个概念。他们生活于道中,没有私的概念,也就不知道智谋计巧。

人一旦从原始时代进入文明世纪,就再也回不去了。这是人类永久的堕落,但是人类毫无自觉,反而沾沾自喜,因为他们觉得可以从大自然中独立出来,成为世界的主人,这是怎样的滑稽可笑和自不量力。

人类一旦认为自己拥有了掌控世界的能力,人与自然的斗争就让位于人与人的斗争,因为贪婪心、嫉妒心、虚荣心会驱使他千方百计去获得出人头地的地位,以此支配他人,获万人景仰。如此,世道之乱,日胜一日,庄子早就有了预言,后世必“人相食”也。

怎样解决这一困境?老子并未祈求于制度,或者说礼法,而是直指人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你以满足生存之需要为满足,不以满足欲望为满足,道心自然展现。如果人间能形成这样的风气,又有什么问题?所以,人心是最根本的问题,礼法者,制度者,应为纯朴人心服务,而非以礼法、制度压制人的本性。

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原始时代,人类活于道中而不自知。失道之后,个人各干个的,以自己的天赋谋生活。再往后发展,人与人之间起冲突,于是强调仁义,仁义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竞争有界限,有底线,那就是良心。可是再往后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底线都不讲了,于是礼出现。礼出现的目的是以制度化来规范人的行为,目的还是为了匡正人心。所以,人类的堕落是一条道—德—仁—义—礼的下降路线,而人性的上升是一条礼—义—仁—德—道的爬升路线。

那么我们今天处在这个路线的哪个环节?礼之下。因为今天我们连礼都不讲了,只好祈求于法律政令。但法律政令有其问题,一是不能确保公平,尤其政令变化很快。二是虽然有了法,权力大于法的风气没有根本的扭转。

怎么办?没奈何,老子只能寄望于如圣人一样统治者的出现,体道,悟道,以道心寓天下,心底无私,廓然大公,开创由乱转治的转折点。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以道莅天下,就不需要装神弄鬼,欺骗人民,自有神奇的效果。所以,“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意思是说,圣人以道莅天下,无须借助于神神鬼鬼,而且圣人亦是无为而治,普通人不必担心不公平,不公正,不必再祈求神灵,亦不必祈求官员,神灵和官员都不会伤害人,从而个人的天赋可以得到保留并顺其发展。

另一方面,可从个人的角度来理解。世道虽然乱,我道心自用,不必因不可预见的灾难而祈求神灵保佑,亦不必祈求圣贤人物救我于苦海,我自作自为,老天给我什么条件,我就利用什么条件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0z
道德经圣解(七十四)
帛书《老子》通释之“治大国若亨小鲜”章
道德经第60章解读
【原创连载】道德经 深度解析《老子不读》之交归第六十
【道篇324】《姬氏道德经》与《老子河上公章句》对比学习之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