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子道性善:(一)杞柳与桮棬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所道之性善,宋朝以来,被解释为人性本善。《三字经》开篇即言:“人之初,性本善。”

人性本善的说法,在中国人的心中有极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本善的话,恶从何来呢?难道是外面强加的吗?如果是外面强加的,那么,第一个恶又从何来,不是人人本善吗?本善是说不通的,钱穆说,“人性本善是一种信仰。”既然是一种信仰,那是宗教,不是哲学。

研究传统文化的知名学者傅佩荣教授认为,人性向善才是正确的观点。

《孟子·告子上篇》集中记载了孟子“性善”的主张,仔细分析,确实孟子说的是“人性向善“,而非“人性本善“。

(一)杞柳与桮棬


以杞柳为桮棬

告子是孟子的辨友。告子认为,天生的就是人性,并不存在仁义不仁义的问题,他以杞柳与桮棬作比喻,来说明他的观点。

杞柳枝条柔韧,可以编织成杯盘,以盛放物品,桮棬,即杯盘之谓也。告子说,“人性啊,就象杞柳,有它自然之性。桮棬呢,就如仁义,杞柳变成桮棬,是人为的结果,仁义亦是如此。”

告子的意思,杞柳变成桮棬,是有外力作用的结果,人能够做到仁义,也须凭外力,与人性没关系。

孟子进行了反驳,“你是顺着杞柳的自然之性去做桮棬呢?还是逆着它的自然之性去做桮棬呢?如果是伤害杞柳的自然之性去做成桮棬,那么也要伤害人性去做到仁义吗?蛊惑天下人去戕害仁义的,一定是你这种说法。”

拿任何植物去编织筐、簸箕、篮子等盛放东西的容器,我们都知道应顺着材料本身的特性去努力,如果不如此,材质就容易折断或破裂。之所以杞柳、竹子之类植物可以编成杯盘、筐子,是因为它们本身具有柔韧的属性啊。为什么不用木头去编筐呢?本头不具备这样的柔韧性。人能行仁义,是因为人性中就有向善的因子。孟子抓住了这一点,有力的反驳了告子。


原文: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言观止 | 子学遗珍——《性犹杞柳》
第一章 性善性恶、性不善不恶的问题
性善说的困难
人性善恶,儒家观点一分为三(更新)
《孟子》解析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
孟子论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