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谭木地理课堂——图说地理系列 第七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东北地区的地形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及积温分布


东北地区黑土的分布


图解图说

1.自然条件

(1)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类型齐全,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2)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夏季,雨热同季。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2.社会经济条件


二、农业布局的特点

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


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的分布


东北地区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


图解图说

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

①松嫩平原——玉米、大豆、春小麦、水稻、甜菜。

②三江平原——春小麦、大豆、玉米、水稻。

③辽河平原——水稻、冬小麦、棉花、苹果。

(2)林业和特产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区。

(3)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3.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

①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粮食生产约占总播种面积的65%,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②南部纬度较低,热量丰富,种植冬小麦,北部地区种植春小麦。

③黑龙江垦区土地面积广大,各类可利用土地资源比例大,耕地所占比重大,建立了众多国营农场,实行机械化和地区专业化生产,生产效率高。


三、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图解图说


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三江平原稻—食用菌—鱼复合生态模式


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


图解图说


对点训练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第2题,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且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故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


知识拓展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
高三地理自主查漏复习设计4
区域经济发展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地理综合试题设计
【全国百强校】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初中八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c9eed7d7af7d4436ba4e2030f503189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