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之“中”与中华之“忧”(上篇)
    ——中国之“中”

    中国,中华。

    中国是一个国家,中华是一个民族。而中国就是中华。中国是一个民族性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国家性的民族。

    中华之“华”,是指我们的老祖宗华胥氏。华胥氏崇拜植物花果的光华,尝试着进行农业生产的探索,是我们的始祖。

    中国之“中”,是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建中”、“立中”、“持中”,“守中”。

    那么,中华民族的“中”字价值观是怎么来的呢?她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

    中华民族的“中”字价值观,来源于6400多年前的伏羲女娲时代。那是一个中国的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代,是一个土地的开发与掠夺十分严重的时代,也是一个部族之间相互交融与相互兼并十分剧烈的时代。

    当时,同为华胥氏后裔的伏羲氏和女娲氏,分别以赵宝沟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面貌,各自立足于燕山之北的辽西地区和太行山之西的陕甘宁地区;同时,在华北平原,率先发展的贾湖文化、裴李岗文化、以及磁山文化,这时也发展到烂熟,失去了原始社会的集体主义精神,这种“先熟的桃子先烂”的文化局面,使他们在部族之间的战争中,因为一盘散沙的状态而导致了沉重的灾难;另外,在山东泰山周围,还有一只北辛文化。

    这四支文化,就构成了后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主体。

    赵宝沟文化的主人,也就是伏羲氏越过燕山,侵入中原,统治了华北平原,自称“祝融”,把华北平原的原居民称为“共工”。

    伏羲氏之所以入侵中原,一方面是土地的开发与掠夺的时势使然,二方面,也与他们的文化,也就是宗教意识有很大的关系。

    伏羲氏信奉“天下一统”,也就是众星围绕北极星转的世界模式。这是一种专制、霸道性的文化。加上土地开发与掠夺的需要,他们入侵中原,就是必然的了。

    相对的,女娲氏信奉“阴阳”文化,也就是尊奉矛盾的动态平衡。这是一种平衡与和谐的文化。所以,女娲氏的发展与扩张,就是柔性的。

    《太极图》和《五行图》,本来是女娲氏的杰作。伏羲氏接受了这种文化之后,将之改造成自己的文化。

    《五行图》原本就是“石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石”和“石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石”两套生克循环。伏羲氏将其注入“气”的概念,又把其中的各个元素与东西南北中的方位以及春夏秋冬的季节相对应。

    这样,东方就属木,主春。而春季,又是一年四季的第一季。也就是说,一段天地循环中的第一个时运,就是春,而春对应于东方,属木。

    又因为自农业生产模式产生以来,伏羲氏是天下最强的部族,是天下第一代“祝融”,所以,他们的气运就属木,他们应该位居东方。

    而以中原为中心,东方就是山东。山东最高的山,就是泰山。所以,他们就要夺取山东、夺取泰山,要以泰山作为他们的圣山。

    可是,泰山已经是北辛文化的中心,已经是人家的圣山,所以,他们要夺过来,就又免不了一番征战。

    可是,在这一次征战中,他们遭遇了巨大的失败。

    山东土著并没有中原土著好对付。在后来的唐朝,有一句著名的诗,说的是“龙马精神海鹤姿”。这句诗,就是描写这一次战争。“龙马”就是指伏羲氏,“海鹤”就是指北辛文化的主人。“龙马”对“海鹤”,那是你有精神我有英姿,互不相让。

    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后来黄帝战蚩尤的描写中,联想到当年的“龙马”对“海鹤”的情形。黄帝就是伏羲氏的后人;而蚩尤就是北辛文化的传人。

    一方面是前线“龙马”对“海鹤”,互不相让、扑腾正酣;另一方面,伏羲氏的后方,被征服了的中原地区原居民“共工氏”,又乘着洪水爆发,起兵造反了。

    虽然“共工氏”造反并不成功,但是,在太行山之西的女娲氏却临门一脚,帮助“共工氏”反败为胜,消灭了据守在河北的黑龙氏。

    这样,前线的伏羲氏,不仅立刻失去了后方的粮草供应,他们还和老家辽西失去了联系,成了一支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孤军。

    他们只好向湖北湖南败退。

    他们的“伏羲氏”的名号,就是这么来的。“伏羲”,就是打了败仗,在逃跑中以伏击的方式摆脱敌人之追兵的意思。

    那么,女娲氏作为伏羲氏的同宗同族,为什么会帮助共工氏去消灭黑龙氏,从而导致伏羲氏大败亏输呢?

    其实,所谓的同宗同族,今天的新加坡与中国,算不算?

    这还不到100年的分离呢。而伏羲氏与女娲氏的分离,那可至少是5000年以上啊,还能讲究什么同宗同族呢?

    关键是,文化上分离太大,价值观完全不相容。而且,按照伏羲氏的《五行》理念,西方属石,那可与东方的木是相克的。所以,伏羲氏一旦腾出手来,能不收拾西方的女娲氏吗?

    那么,女娲氏又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去帮助共工氏的呢?

    女娲氏并不和共工氏一样,对伏羲氏是要置之死地而后快。他们的目的,就是要锄强扶弱,帮助各方实现大致的平衡,然后,劝说大家共同结盟,实现天下和平。

    所以,当伏羲氏的军队被赶到湖南,与老家辽西遥遥相望之后,女娲氏就出面,劝说各方偃旗息鼓,共创和平。

    在这个过程中,女娲氏就创作了《河图》和《洛书》。

    《河图》《洛书》是两个象数图,以从一到九的九个点数所组成的两种不同阵型,来表达一种哲学思想。女娲氏就根据其中的哲理,来对应当时的政治现实,提出了一个能够为各方所接受的政治模式。

    《洛书》,是以龟为载体,阴四、阴二分别对应龟的左前腿和右前腿;阴八、阴六分别对应龟的左后腿与右后腿;阳五就在龟背的正中;阳一、阳九分别对应龟的首尾;阳三、阳七分别对应龟的左右两肋。

    这个意思就是说,天下就是由阴二、阴四、阴六、阴八四个不同等级的势力组成的。四个势力就像龟的四条腿支撑龟体一样,支撑着天下。大家要是同心协力,天下就平稳,否则,天下就不太平。

    那么,如何达到大家同心协力,实现天下太平呢?

    就是各方要推出各自的人马来,共同组成天下的中心,就像《洛书》中央的阳五。

    至于除阳五之外的另外四个阳性的点数,就是由各方派出的,与自己的对手打交道的力量。阳一是阴八派出和阴六打交道的;阳三是阴六派出和阴八以及阴四打交道的;阳七是阴四派出和阴六以及阴二打交道的;阳九是阴二派出和阴四打交道的。因为压力等于动力,所以,越是弱者越有发展潜力。这就是阴二派出的力量最大、阴八派出的力量最小的原因。这就是说,《洛书》是一个动态图,而不是一个静态图。

    阳五,一方面代表了大家共同的利益,代表了大家共同的意志,这是它作为“中”的第一个意义;另一方面,它也是大家共同推出的一个决策机构,是一个中央枢纽、权力中心,这是它作为“中”的第二个意义。

    那么,作为权力中心,这个机构的最高决策者,又应该如何产生呢?也就是,联盟的盟主应该由哪一方面的人来担任呢?

    叫阴八方面的人来担任,其他三方肯定不满。他们要担心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叫阴二方面的人来担任,因为他的后台不硬,恐怕服不了众,难以胜任职责。所以,只有实力居中的阴六或阴四方面的人来担任,才能够既被大家接受,也担当得起职责。

    这又是一种“中”的含意。

    而实际的推举盟主,就正是按照这个原则,从女娲氏中推出的神农氏做盟主。

    因为,当时的伏羲氏实力最强,他们推出的人选,大家肯定不放心。而共工氏和山东北辛文化部族的实力,都不足以从背后支持他们所推出的自己的人选。这个盟主,就只能从女娲氏中产生。

    神农氏一共经历了八代,被后来的人称为八代炎帝。

    这八代炎帝并不是血缘上的父子关系,而是部落与部落之间的职位转让关系。这种职位转让,就叫禅让。

    禅让制度的哲学理论基础,就来源于《河图》。

    《河图》是以“龙马”为载体,以两个阴性的点数五,前后夹着一个阳性的点数五为中心,以阳一在后、阴二在前、阳三在左、阴四在右为内圈,阴六在后、阳七在前、阴八在左、阳九在右为外圈所形成的一个象数图。

    这个象数图是对事物变化模式的一种表达。是说一个事物的一生,要经历五次阳性的质变和四次阴性的量变,从而完成一段从产生到灭亡的过程。这段变化过程是一段循环向上逐渐放大的曲线。从局部变化的载体——本事物来说,这段变化是有始有终的;而从整个世界的变化状态来说,这段变化,又是无始无终的,它只不过是世界变化的一部分。

    《河图》中的两个阴性的点数五,就是分别代表这一段变化过程中,本事物的外环境与内环境之变化过程中的第五个变化阶段。外环境,就像本事物的父母,它是孕育与支撑本事物的变化发展的,本事物就在外环境的第五个变化阶段产生,又在本事物的第五个变化阶段将外环境推翻,成为世界的支配者;内环境,就像本事物的儿女,它是由本事物孕育与支撑其变化发展的,本事物在本事物的第五个变化阶段使内环境产生为一个独立发展的个体,而后,内环境的发展壮大,又导致本事物灭亡。

    与《洛书》对应,把阴六作为一个本事物,那么,阴八就是本事物的外环境,而阴四就是本事物的内环境;把阴四作为本事物,那么,阴六就是本事物的外环境,而阴二就是本事物的内环境。当然,这里的外环境与内环境,都是近尺度上的。从远尺度上说,阴八也是阴四的外环境,阴二也是阴六的内环境。

    《河图》所表达的事物的变化模式,说明了关系结构中的实力对比,是此消彼长、不断变化的,那么,在这种变化过程中,如何确定关系结构的“中”呢?

    那就要因时而变、因事而立,时刻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使“中”具有实力的支撑而不在空心化中失去所依。

    这就是禅让制的哲学基础。

    当然,世界的平衡需要“中”来维系,而“中”的确立,又是需要一定的条件,需要各方实力大体地对等的。

    女娲氏之所以先杀黑龙再劝导大家和平结盟,就是因为,如果不把伏羲氏打败,伏羲氏的实力太强,天下根本平衡不了,就根本没法劝导和平,也就没有办法建中”、“立中”,更别谈“持中”、“守中”。

    而经过神农时代几百年的发展之后,天下的平衡又逐渐被打破,伏羲氏和女娲氏的后人更加壮大,共工氏和北辛文化的后人相对更加弱势,这才有了蚩尤反叛,有了夸父氏和蚩尤氏组成的联军大战黄帝部族的战争。

    蚩尤,就是北辛文化的后人,是大汶口文化的末代之王。

    夸父氏,是共工氏的后人。

    蚩尤和夸父的先人们,曾经为了对付伏羲氏而结成盟军。几百年之后,他们再次组成联军,共同对付他们的宿敌,伏羲氏的后人黄帝部族。

    历史的传说,是蚩尤打败炎帝要自己称帝。

    但是,根据他们之间实际上的实力对比,那是不可能的。

    从战略情势上判断,蚩尤氏所代表的大汶口文化,完全处于守势,神农氏所代表的仰韶文化,完全处于攻势,蚩尤氏怎么可能有打败炎帝,自己称帝的妄想呢?

    只有一种可能,是蚩尤氏为了挽救部族覆亡的厄运,而反守为攻,主动出击,企图抢得战争的先手。

    而蚩尤氏的这一主动出击,就带来了连锁反应,给早已虎视眈眈的黄帝部族造成了机会。

    黄帝战胜蚩尤氏和夸父氏联军,又战胜炎帝,等于是消灭了部族均衡所形成的天下联盟,而变成了没有部族区别的以部落实力大小为依据的天下结盟。

    在这个结盟中,盟主的地位上升,四方代表的地位下降。等于是共和制变成了专制制。

    但是,“建中”、“立中”、“持中”、“守中”的“中”字价值观并没有变,而是更加强化了“中”的核心与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且,因时而变、因事而变的禅让制,也是继续执行的。

    到了夏禹时代,部落纷争更加频繁,社会需要更强大的中心来调解与压制各方纷争,于是,中央集权的权力更加巩固,从而导致“家天下”的到来。

    “家天下”看起来与原来的“天下结盟”已有天壤之别,但是,它的核心,仍然是一个“中”字。就是为了以更加集中,更加强势的手段,来维持天下平衡,维护大家共同的利益。

    实际上,“中”字的最初字形,就是一面旗帜。

    这就是说,大家的信仰,大家的心之所系,大家的精神皈依,大家的组织纪律,大家的决策与指挥中心,就是“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炎帝、黄帝、神农氏、轩辕氏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中华脉络之3、三皇五帝,众神归位
世界的模样 第十章 “转经筒”与“玉琮”
荐读|苗族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开端
“中华”“中华”, 何为“中”? 何为“华”?
“无足玉龟”啥来历?“八角星纹”怎么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