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悟道论道】无需追求完美

 

 

 

 

【悟道论道】无需追求完美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就说明了人生不必追求完美,因为绝对的完美是不存在的,再纯的酒精也不会达到100%。过度的追求完美只会徒增烦恼。对此,老子在《道德经》的第四十五章中提出了更明智的说教,他说: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其意思就是说: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躁动战胜寒冷,心静战胜燥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在这里老子精辟地指出了“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处人、处事、处世的哲学。这是一种韬光养晦的智慧,是获得快乐人生的哲理名言。

 

老子在这里讲的是为人处世的辩证法哲学,虽然极是大成,却似有残缺;虽然极是充实,却似空虚;虽然极是正直,却显弯曲;虽然极是雄辩,却似口吃;虽然极是灵巧,仍显笨拙。这里的“残缺”、“空虚”、“弯曲”、“口吃”与“笨拙”就是要人不自满,不自负,不显露,不损己、不害人、不损德;德既不败、永不枯竭,得之所得必长存。彰显天道之功,清静无为之士,德倍苍生之举,当然可以使天下大治。

 

老子的道德之学是探寻大道、超越自我的成功学说。道德有成之人,虽有“大直”之德,“大巧”之能、“大辩”之才,却从不自我炫耀,留给别人的印象是“若屈”、“若拙”、“若讷”,这充分体现了有道之人一切自我行为都完全遵循客观规律,绝不盲从主观情感,妄作妄为。这正是自我的无为之德,不争之德,是虚怀若谷、大赢若绌的成功之德。老子的这种哲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大智若愚”、“月满则缺”等等,这些常挂在人们嘴边的俗话、成语里都蕴涵了老子的这种人生哲学。

 

古往今来,许多成大事者都有老子这样的人生哲学。秦始皇时代的老将王翦,率领倾国之兵60万去伐楚国,征战前向秦始皇三索其封地,就是“大盈若冲”的表现,正因为如此,秦始皇才会放心大胆的把军队交给他。其实中华民族的文化都融入了这种哲学思想。在我们周围,哪些“虚怀若谷”、“沉稳持重”、“不苟言笑”的人往往会被交口称赞,这些都是老子的这种哲学思想在起作用。

 

“虚怀若谷”这个成语可以就是老子常用的一种智慧,它往往用来称扬非常谦虚、“不耻下问”、“从谏如流”的伟大人物。其实对任何人都适合,在人群中往往虚怀若谷的人都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决定的,本身虚怀若谷就是成大事的必要储备条件。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他写诗,要先念给老婆婆听,只有老婆婆能听懂,他才定稿,这可以算不耻下问、虚怀若谷了吧?担任杭州太守的白居易,去拜访著名的鸟窠道林禅师,请教“如何是佛法大意?”鸟窠道林禅师回答他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这时候可没有“虚怀若谷”地表示“承教”,而是不以为然,颇为失望地说:“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呀!”鸟窠道林禅师再次点悟他:“三岁孩儿说得出,八十老翁做不到哇!”白居易恍然大悟。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追求完美的想法,但是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所以凡事都不可苛求,如果采取一种务实的态度,生活就会变得更加快乐,我们要善于从不尽如人意的客观现实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妙。下面的这个小故事就是或许有更妙的启示意义。

 

有一只木轮车因为被砍下了一个角而伤心,它决心要寻找一块合适的木块使自己完美起来,于是就开始了长途跋涉。它走得很慢,一路上,阳光柔和,它看到了各种美丽的花朵,当然也看到了各种许许多多的木片。木轮最后从中找到了一块大小形状都非常适合自己的木片,于是它把自己修补得完好如初。可是欣喜若狂的小木轮却发现,自己眼前的世界变了,由于自己跑得太快了,再也看不清花儿美丽的笑脸。小木轮思虑再三,又把木片留在了路边,自个儿快乐地向前走了。

 

世界上绝对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每个人的视角不同,审美观也不相同,只有努力塑造平常心,才能达到精神世界的完美。维纳斯虽然是断臂的,可是她的美却丝毫没有逊色,这也是大成若缺的佐例。

 

老子的“大成若缺”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为了避开嫉妒之人的责难攻击,所以故意表现一些缺陷,达到明哲保身的目的。唐朝著名军事家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像郭子仪这样位极权重的人,连守门的家丁都没有,任何人都可以径直到内宅来找他。这正是“大成若缺”的表现,正因为如此,满朝文武才没有人嫉妒他。

 

  老子最后提出了“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脱俗之论。说明的也是一种客观真理。动则生热,热则胜寒。心静自然凉,凉则胜热这是自然存在的真理。“躁胜寒,静胜热”,讲的就是阴阳生克的原理。运用这一辨证原理去治理国家,其具体措施就是用“清静”二字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清静无为是圣人之治,圣人之治,就是施行“不言之教”和“无为之治。”无为之治可以发扬民主使政治清明,不言之教可以消除狂热、浮躁,使民心安宁。政通人和、人心思定,这才是人间正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45章:2.“清静为,天下正”,回归清静无为的根本,才能正天下。
悟道养生:“静以养神”与中医养生特色
道家智慧: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返朴归真:道家追求的生活方式
保持“静”的状态,坚守生命的本源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